天天看點

楊朱花園裡的花,已從中國思想的風景線中消逝楊朱花園裡的花,已從中國思想的風景線中消逝

作者:安居陳

<h1 class="pgc-h-arrow-right">楊朱花園裡的花,已從中國思想的風景線中消逝</h1>

楊朱花園裡的花,已從中國思想的風景線中消逝楊朱花園裡的花,已從中國思想的風景線中消逝

——楊朱:中國文人繞不過去的山峰(11)

楊朱嚴格界定個人、社會、國家利益的邊界,是倡導個人利益神聖不可侵犯的第一人。從文字表述上看,這是受西方思想影響的當代學者得出的結論。

如錢穆認為,《列子•楊朱》所表現的思想,若用今日語言表述,“個人自我之覺醒”即要求人性解放之思想。

在胡适看來,楊朱的為我主義并不是損人利己的代名詞,而是要厘清個人與集體、社會、國家的邊界。中國正因為邊界不清,才造成了所謂殉夫殉君殉社稷的悲劇。

在劉澤華的視界裡,楊朱高揚了生命個體的價值。楊朱的貴己和為我并不是常人所說的低級的自私自利,而是為了說明己是一個自然的獨立存在物,己的價值高于一切。

在西方漢學家的眼中,楊朱與古希臘的伊壁鸠魯有許多相似之處。中國有的學者也稱楊朱為中國的伊壁鸠魯。伊壁鸠魯所生活的時代與楊朱生活的時代比較相似,城邦危機重重,人們所面對的是“巨大的恐怖和危險”。作為“希臘最偉大的啟蒙運動者”,伊壁鸠魯認為趨樂避苦是一切動物降生後的一種本能,也是人所追求的目的。在對待死亡的問題上,伊壁鸠魯認為不應為此過度憂煩,而要坦然面對:“我們活着的時候,死亡還沒有來臨,當死亡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存在了。” 伊壁鸠魯提出了正視和把握現實的快樂論,并身體力行。在自己的花園門口,貼上了自己所追求理想生活的夢想:“客人,你在這裡将會生活得很好,這裡将給予你快樂和至高無上的善。”

楊朱花園裡的花,已從中國思想的風景線中消逝楊朱花園裡的花,已從中國思想的風景線中消逝

楊朱以他特有的視角,在思想上開辟了一條與同時代西方個人主義相似的路徑。但二者的結局大不相同。

伊壁鸠魯花園的花朵,經過時間的洗禮,已成為西方思想界的一道亮麗的風景,2000多年來,一直綻放着。而楊朱的花園,已經從中國思想的風景線中消逝,所有的花朵,已經成為别人家花園的肥料,讓人難以覓其蹤迹。

面對西方的洋槍洋炮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災難,對西方思想較為精通的康有為,從中國和西方的思想中尋找根源:楊朱與老子之學一起,說成是中國之大禍。康有為不止一次地聲稱,重生不重死,西人亦近楊朱。但他并沒有意識到,正是所謂的導緻中華帝國土崩瓦解的個人主義思想,成為推動西方社會邁向富強并稱霸全球的重要思想動力。

可以說,中國思想與古希臘為代表的西方思想走在兩條平行線上,當西方思想攜着槍炮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話語時,中西思想對話并沒有任何基礎,所謂的中體西用或者西體中用,隻是在無路可走時玩的文字遊戲,成為中國文化史上永遠的疼。

康有為的反應,就像一個被流氓吓壞的自怨自艾的書生,隻能從自家尋找根源。100年過去了,中國并沒有因楊學而亡。面對這樣的結局,如同面對亡羊的歧路,楊朱早已淚流滿面。

楊朱花園裡的花,已從中國思想的風景線中消逝楊朱花園裡的花,已從中國思想的風景線中消逝

楊朱是中國最早的知識分子,是中國主流社會的一個配角,是一個邊緣人,是這個社會的掠食者,是主流社會所嘲笑的一個對象。或許世界上本無楊朱,罵的人多了,也就出現了一個楊朱……

楊朱誰也不是。就像春天的和風、夏日的閃電、秋天的浮雲、冬天的白霜。它來過,它去了,來來去去,對喧嚣的世界,沒有一絲留戀、不帶走一粒塵埃、沒留下一绺痕迹……

楊朱就在那裡,不拘于世,不系于俗,從心而動,從性而遊,滿臉的鄙夷與無奈……

(全文結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