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的故事曾經鼓舞了我的人生。
智障男孩從小受人欺侮恥笑,他憑借一雙開了挂的飛毛腿跑成了橄榄球巨星、越戰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億萬富翁。故事是如此的不可思議,卻感動千千萬萬的人。
對,這個智障男孩就是福雷斯特·岡普——阿甘。
片中阿甘的媽媽有很多讓人銘記一生的隽永台詞:孩子你不傻,你隻是很特殊;生活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得到什麼。
杉姐今天要推薦一部法國版《阿甘正傳》,故事的主人公比阿甘還厲害,主人公的媽媽更是牛上百倍。
更絕的是他完全改編自真人真事。
《童年許諾》

豆瓣評分8·1,這麼優秀的電影不該隻有600人看過啊。
男主羅曼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
母愛偉大也讓人尴尬。
母親對他的愛有多深,對他的傷害就有多深。
單身的母親受盡鄰居的屈辱把兒子羅曼拉到小區樓下,讓所有人都睜大眼睛看看眼前的這位天才,她對着整個小區的人大喊:
我的兒子會成為法國大使、作家、榮譽軍團騎士、他會找倫敦最好的裁縫為他定制套裝。
至此之後,每一個小朋友都叫他大使。
那時的羅曼隻有10歲。
母親這次的舉動成了他此生最痛苦的經曆之一。
類似這樣的經曆在羅曼的記憶中早就數不清了,小小的羅曼隻能偷偷躲起來把頭往牆上磕。
高中時,羅曼與女孩做羞羞的事情被母親發現,母親沒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是破口大罵,趕走衣不裹體的女孩,羅曼整個人都快炸了。
大學時,母親忽然把羅曼召回。
母親舉鬼鬼祟祟,進門就拉窗簾,然後就是一番這輩子都讓他忘不了的談話。
兒子,你明天就可以拿到車票,我已經買好了子彈,希特勒一定要死,而你從小就是個神槍手,你一定會成功的。
這是一個異想天開的母親,這是一個能把人逼到絕望的母親。
這樣的母親當然也不是凡人,她曾經做過演員,事實證明她的演技讓她一生受用。
她從俄羅斯移居到波蘭,靠賣帽子生活。
在遭到别人羞辱之後,母親選擇奮起反擊。
她把租來的舊房子鋪上地毯,挂上吊燈,打造出一個優雅的房間。
她請來了附近的居民,然後讓自己的朋友扮演巴黎最有名的女裝設計師,這位假設計師自然對她一番吹捧,自此之後當地的名流貴婦就被母親收入囊下。
羅曼的童年在各色各樣的女人和她們華貴的衣料中穿梭。
後來,母親又帶着羅曼移居法國,她靠“演戲”賣珠寶,馬上就在業内小有名氣,放在21世紀一定是頂級銷售員。
很快她又涉足了房地産。
(母親是照片中唯一一位女性)
她總是抽着煙、趾高氣揚、一副帥氣的樣子,像個女超人。
忽然有一天她暈倒了,羅曼才知道母親長期患有糖尿病,當羅曼問她為什麼不把生病的消息告訴自己時,她說“這是我自己的事情,與别人無關,難道我每次給自己打針還要尖叫不成?”
母親有點虛榮,隻要羅曼有點成績,她就會把喜訊傳遍菜市場。
為了讓羅曼成為偉人,母親讓他穿最貴的衣服,想盡辦法給他最好的教育,射擊、跳舞、禮儀社交......
母親喋喋不休地向兒子傳達她高尚的價值觀:
絕不可以向女人伸手要錢。
遠離小人和笨蛋、襪子破了就不要穿、在女人面前脫鞋子的時候,動作一定要優雅。
一個男人隻可以為了三件事情打架:女人、榮譽、祖國。
然而當兒子真的為了女人去打架的時候,這個母親又開始流露出無法掩飾的醋意。
她把兒子提起摁在牆上,大聲呼喊“如果以後有人侮辱你的母親,我要你打到躺在擔架上回家”。
即使在兒子奔赴戰場之時,她依然督促兒子要到最危險的地方去。
兒子在戰場上槍林彈雨,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時候,她督促兒子不要忘記寫作,她說她和每個人都說她的兒子會拯救法國,莫泊桑感染梅毒時沒有放棄寫作、拿破侖感染瘧疾也沒有停止過腳步,是以你也不可以。
表面上來看,這是一個無情的母親,為了國家榮譽、為了個人的榮譽她可以不顧兒子的生死。
但是,她前一秒大義凜然的為兒子買好車票和子彈讓兒子去刺殺希特勒,為國獻身,後一秒又跪下來哭着求兒子不要去,因為她好不容易把她養了那麼大。
母親由坎城影後夏綠蒂·甘絲柏格飾演,被譽為“法國最有氣質的女人”,她的身上有一種天然的藝術氣質、神秘、随性、傲氣,這樣的演員有種讓人窒息的美。
夏綠蒂也因為該片拿到法國凱撒電影獎的最佳女主提名。
電影中的她扮演的母親簡直就是一本演員教科書。
兒子去上大學,她在火車站送行,給兒子塞完錢,擁抱。
上車前,又擁抱兩次。追到車上又一次擁抱。
一次送别,母親四次擁抱,全都是不舍。
明明就是自己最怕孤單,卻還一直對兒子說要堅強。
她追着兒子唠叨的樣子,像極了我的父親,大步跟着兒子一直唠叨個不停,她雖然雙腳在向前走,可是重心又不經意間把兒子往後拽,她不想兒子走啊。
等兒子真的上了車,她又扒着玻璃看,可惜兒子早就不回頭了。
羅曼說,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恨母親了。
影片《童年的許諾》改編自法國著名作家羅曼·加裡的同名自傳體小說,他是法國外交家、小說家、電影導演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功勳飛行員。
二戰期間,他駕駛者戰鬥機立下赫赫戰功,英國女王、戴高樂、丘吉爾親自面見他,還與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羅曼是龔古爾文學獎曆史上唯一一位兩次獲獎的作家(一次本名獲得,一次以筆名獲得)。
他先後擔任過駐波蘭大使、駐聯合國發言人、駐阿根廷總領事、駐美國大使。
羅曼在小說中寫到母親:“對我美好前途的憧憬支撐着她活下去。為了給她那荒唐的夢一點真實的色彩,我隻能繼續努力,與時間競争”。
他完成了母親所有的願望,但很可惜母親由于身體原因沒能看到他最後當上駐美大使。
影片由《貝禮一家》王牌監製群操刀,影片的前半段雖然母親經常對鄰居稱贊羅曼,但羅曼的天賦卻從未顯露。
影片中對童年時期羅曼的刻畫相當有趣。
母親拿着一張電影海報讓他模仿明星兇狠的表情,說女人一定會為他傾倒。結果,羅曼就在喜歡的女孩面前露出這樣的表情,結果可想而知,女孩認為他瘋了。
為了得到女孩的心,羅曼還先後吃了土、蟲子、皮鞋......
影片對羅曼童年的描述除了母親的陰影就是一些蠢到有趣的往事。
直到有一天羅曼拿着發表的作品回到家。
直到有一天羅曼在戰場上發瘋一樣的拿着手槍打蚊子,最後居然全部打中。
我們才知道原來羅曼真的是個天才。
影片後半段羅曼開始發力,一次次的創造神話和奇迹,與前半段母親的瘋言瘋語,讓人嘲笑的段落形成鮮明對比。
電影也是以讓人在異常的驚喜中心潮澎湃。
母親影響了羅曼的一生,工作、生活甚至愛情。
羅曼與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瓊·塞貝格相遇時,她是個有夫之婦,瓊是一位閃耀的好萊塢女影星,曾在讓—呂克·戈達爾的成名作《精疲力盡》中擔任女主。
羅曼讓瓊的老公脫下鞋,然後自己試了試他的鞋,兩人開始墜入情網。
電影中,上大學前母親為他送行時非常嚴肅的叮囑他,在女士面前脫鞋盡量要優雅,想來羅曼是深深記住了母親的每一句話。
母親是羅曼一輩子都逃不開的噩夢,有母親在的地方就有壓力和折磨,心高氣傲的母親幾乎把兒子壓垮。
但她也一次一次的拯救了兒子,最低迷時耳邊仍然是母親的唠叨,他靠着母親的唠叨活下來。
在這個世界上他是母親活下去的勇氣,母親也是他活下去的勇氣。
前半生,他恨母親。後半生,他懷念母親。
我是一個人的兒子,這個人丢下了我,讓我終生怅然若失。
——羅曼·加裡《假名》
天才和天才的母親從來都不走常人走過的路,他們在别人的恥笑聲中迎來鮮花和掌聲。
雖然母親的教育方式讓人無法苟同,但羅曼的人生卻在愛與恨中異常絢爛,或許這世界上沒有哪種愛是完全輕松愉悅的。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杉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