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童年的許諾》改編自法國著名作家羅曼·加裡的同名自傳體小說。是一個感人至深的傳記片,講述了作者成長過程中,母親對他的愛和期望。作者的母親一直堅信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同時,羅曼加裡借此向世界宣告了他對母親的愛,也正是因為母親的愛,他才能從死傷無數的世界二次大戰中活下來,他每次都能逢兇化吉,有驚無險,也許正是因為冥冥之中,母親一直陪伴着他,保護着他。他不負母親的期盼,成了法國大使,作家,飛行員,空軍少校,隻是太遲了。
高爾基說: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羅曼的成功,完全是源于他有一位睿智、勤勞且堅強的母親。是以,應該說沒有羅曼·加裡的母親,就不會有如此有成就的羅曼·加裡。
興趣的培養:
興趣要養活自己,而不是讓自己窮困潦倒一生。
是以,當初,在羅曼很小的時候,熱愛繪畫,并被稱贊具有天賦,但被母親殘忍地阻擋。因為在母親認為,她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如梵高一樣,英年早逝不說,死前還窮困潦倒。
母親為了讓羅曼與衆不同,一直在想方設法培養羅曼的各種興趣愛好,挖掘他的潛能。彈琴,射擊,禮儀,參加各種上流社會派對。
最後,發現羅曼對寫作有天賦,母親一直鼓勵他,甚至在非洲戰場上,羅曼染病,已經病得奄奄一息,但他的母親對他說,無論怎樣,必須要把那本書寫完。以至于,當他當飛行員的時候,常常寫到淩晨。最後成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戴高樂将軍,專門給他頒獎!
既然選擇,就要堅持到底!
2.性格特點:
士可殺不可辱
當羅曼加裡遇到了第一次,也是一場荒唐的初戀(為了表達愛意吃蝸牛、吃鞋子),母親大發雷霆,扇了他一耳光。
不過,扇耳光卻不是因為這場荒誕的戀愛,而是因為這場戀愛結束,當别人侮辱他的母親時,羅曼加裡選擇了逃跑。
母親告誡他,對抗侮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拳頭來捍衛正義。縱使全身都被打骨折,打到躺在擔架上回來。因為,士可殺不可辱!
之後一件事也是如此,羅曼在英國同波蘭盟友的軍官因為一個英國女詩人決鬥,羅曼射傷了對方,被送到軍事法庭,并是以被發放到遠離主戰場的非洲。當時,母親對羅曼的評價是:孩子,你比普希金幸運的多,普希金在決鬥中身亡。
羅曼的母親在近乎殘暴地教育他的同時,給了他犯錯的權力,在他犯錯後,給了他極大的寬容。
有成功的信念
在一次戰鬥中,羅曼同一架飛機的飛行員被敵人射瞎了雙眼,飛行員要選擇放棄時,羅曼告訴他,聽我指令,我們要把炸彈投放到敵人的土地上,我還要帶你回國。
羅曼成功了,他成了戰鬥英雄,還成為了法國駐墨西哥大使。
明确自己想要的
母親曾經對羅曼加裡說過,這世界上隻有三種事物值得為之戰鬥:一是女人,二是榮譽,三是國家。而這些,也是羅曼對母親的承諾。
女人,正如母親說的,值得為之付出。但總有些女人是不值得的,瑪麗特就是其中一個。
妮娜知道瑪麗特不會是羅曼加裡的歸宿,隻會影響他的前程,是以沒過多久,就将瑪麗特掃地出門了。
是以,羅曼加裡生命中出現的第二個女人,也隻是他生命中的一個過客。
當時他已經步入了大學殿堂——聖雅克街的法學院,在火車上遇到了布麗奇特,有了一夜之歡後,很快兩人就分别了。
布麗奇特找了新的男友,這樣的打擊促使羅曼加裡開始發奮在文學創作中尋找發洩口。
于是,他知道,那刻,他應該為夢想而戰。
最後,他成為了一名作家。
羅曼的成功,是源于母親的愛的本身,因為這份愛在傳遞,最後成為羅曼前進的動力, 成為羅曼成功路上的指明燈。
愛需要回應
如今的我們過度強調“理所應當”,而忽略了“價值交換”的必要性,當母親為孩子提供一條人生道路的時候,孩子也應該反過來為母親的付出做出某種回應。
在非洲駐紮的時候,羅曼遇到了和母親差不多年齡的老人時,他會救起老人,并将她送回村子裡。而羅曼的這份善良,來自他母親對他的母愛的一種淋漓盡緻的展現。
拿破侖說:一個孩子行為舉止的好壞,完全取決于他的母親。
最偉大的英雄,需要一個最不甘平凡的母親。
羅曼在戰場上,一次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一次次在戰場上取得勝利。來自于母親的那200多封信,對他的鼓勵,也是他堅持下去的勇氣。
當他榮歸故裡,實作了童年對母親的許諾。敲開母親經營多年的那家旅店時,才知道母親早已在幾年前病逝。
那刻,他失魂落魄。因為他取得的所有的榮耀與成功,在失去母親後,都黯然失色,也不再有意義。
突然想說:趁母親在,别隻顧着實作對母親的許諾。記得給母親一份母愛的回應。否則,有一天,子欲孝,而親不在。這終将讓自己追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