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孩被父母強制考公逼瘋: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拼命管他

作者:主創團·筱恬

讓孩子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能生活得安穩而有保障,或許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願。

然而,如果孩子一直達不到自己的期許,又該怎樣呢?

四川有一對家長,在女兒畢業後沒有讓她找工作,而是強制她去考了公務員。

然而,女兒并沒有考上。屢戰屢敗之下,這一考就是五年。

五年後,女兒依舊沒能上岸,還帶來了更讓人意外的後果——在接連不斷的打擊下,她的行為舉止變得越發怪異,去醫院檢查後發現,竟患上了精神分裂……

女孩被父母強制考公逼瘋: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拼命管他

明明是為孩子的未來考慮,到頭來卻親手毀掉了她的未來。這個最近發生的新聞,叫人看得唏噓不已。

但其實,這樣的悲劇,正在我們身邊不斷上演着。

有多少家長,習慣了以愛之名,時刻規劃孩子的人生;習慣了凡事說一不二,樣樣替孩子做主。

未曾想,這些做法對孩子而言,卻是莫大的傷害。

隻是這種傷害的背後,總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一切都是為你好。”

女孩被父母強制考公逼瘋: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拼命管他

“為你好”的本質,是控制

台灣系列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集叫做《媽媽的遙控器》。

劇中的母親是一個單親媽媽,獨自拉扯兒子小偉長大。

為了小偉的前途,她耗盡心血,不遺餘力,可孩子有時候依然讓她失望。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到了一個神奇的遙控器,能夠無限次回到過去的任意節點。

于是,這位母親開始不斷對小偉此前犯下的每一次錯誤進行修正。

就這樣,小偉的人生徹底被母親掌控。曾經的畢業旅行、與心愛女孩的交往、興趣愛好,統統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重複地學習。

他隻有表現良好,母親才會讓生活繼續下去,否則稍有不滿,便會推倒重來。

日益崩潰的小偉選擇了自殺,可母親卻用遙控器一次次救活了他。

面對兒子的怨恨,母親不以為意。她笃定地告訴孩子:

“将來,你一定會感謝我的。”

女孩被父母強制考公逼瘋: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拼命管他

鏡頭裡,那令人窒息的母愛邏輯讓無數觀衆感同身受——

“我管你,是因為我愛你。”

“你必須照我的去做,否則會吃虧。”

“你要是不聽話,就是不懂事,對不起父母。”

“為你好”這三個字,看起來多麼理所當然,但它的本質其實是對孩子的控制。

就這樣,孩子被剝奪了自由選擇的權利,最終變成了大人的牽線木偶。

女孩被父母強制考公逼瘋: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拼命管他

那個被安排好一切的孩子,内心有多苦

不久前,看到這樣一個短視訊。

浙江紹興一個28歲的女孩,因為父母不給買200元的鞋子,居然在鞋店崩潰大哭,無奈跪下。

螢幕中,女孩不停地叫嚷着:

“錢給你們儲存了,我的腳就那麼廉價嗎?”

“我就是想買一雙好一點的鞋子,為什麼要對我這麼殘忍?”

女孩被父母強制考公逼瘋: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拼命管他

這一幕,讓人無語而又心塞。

對此,教育專家王人平一針見血地指出:“28歲已完全成年,自己的錢還不能自己保管和支配,給自己買鞋還要跪求父母,足以說明心智不成熟、生命力匮乏,而這恰是父母長期控制的結果,導緻孩子無法真正的長大和獨立。”

事實上,父母這份強勢的控制,不僅将養出巨嬰,還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這根本就不是為了孩子好。

在《家長必修課》節目中,北京大學心理學專家張昕便提到,“為你好”是讓很多孩子特别讨厭的一句話,它的殺傷力非常大。

女孩被父母強制考公逼瘋: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拼命管他

這句話的背後,反映的正是家長對孩子的不尊重。而這樣的“控制型”親子關系,會影響孩子自我意識、自我概念和内驅力的形成和發展。

此前,華中師大心理學院的一項調查就顯示:“父母越想控制孩子,孩子的行為問題就越多。”

正如知乎上一位網友在回憶自己被父母控制人生時,所總結的傷害:

“人格不完整,人生失去原有的意義,活得好累好累,敏感多疑猜忌,想要控制别人。”

家長那弊端重重的控制欲,終将毀掉我們的孩子!

那麼,家長怎樣的行為屬于過度控制呢?一般來說,包括以下幾種:

1、監控

想時時刻刻了解孩子的一舉一動和所思所想。

2、強制

強迫孩子做不想做的事,為此甚至動用暴力手段。

3、道德綁架

通過下面這樣的話語,對孩子進行情感操控:

“要不是為了你,媽媽早就離婚了,你再不好好學習對得起我嗎?”

“你所有的一切都是爸爸媽媽辛苦賺錢換來的,你還能不聽話嗎?”

“媽媽什麼都不重要,隻求你用功讀書,這點你都做不到嗎?”

……

4、貶低與漠視

做孩子的差評師,對他們的表現處處挖苦打擊;或者在孩子需要幫助時陰陽怪氣、坐視不管。

5、鎮壓

一旦孩子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預期,就大發雷霆,立馬專制地反對和禁止。

大家不妨自行對照,看看平日裡是否也這樣對待過孩子?

女孩被父母強制考公逼瘋: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拼命管他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就是放手

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曾說:“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香港著名歌手陳美玲,就是這樣一位成功的母親。

她教子有方,養育的三個兒子均畢業于美國斯坦福大學,個個出類拔萃。

在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時,她強調得很重要的一點便是——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她透露,大兒子此前在申請美國大學時,放棄了那些排名靠前的學校,卻選擇了一所一般的大學。

盡管對此大跌眼鏡,可陳美玲并沒有幹涉兒子的決定,而是堅定地表示:“我尊重他的選擇。”

事實證明,兒子的選擇是對的。他在那所學校讀書很開心,成績也很好。

女孩被父母強制考公逼瘋: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拼命管他

《好媽媽心理學》一書中,提到過一個“魚缸法則”,意思是“由于給孩子更大的空間而帶來孩子更快發展的現象。”

如果把孩子比作小魚,那麼家庭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魚缸。家長的控制越多,魚缸的容積就越小,孩子的成長就越會受到限制。

是以,對孩子來說,真正的“為你好”是父母盡快放手,讓他們獲得成長的力量。隻有這樣,孩子這條小魚才能在浩瀚大海裡盡情倘佯、充分探索、蓬勃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