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母親節再談母女關系:我不想要一個萬能的媽媽

媽媽,我們生命中接觸的第一個女性。

有的時候她很熟悉,據說嬰兒能夠識别的第一種味道就是“母親的味道”。

有的時候她很陌生,我們出生時所認識的這個女人,也不過是身為“母親”的她,除此之外,我們對她的人生一無所知。

對女兒來說,母親更是第一面性别塑造的鏡子。母親的一言一行不僅讓女兒們看到了女性的生存狀态,也會成為女兒成長過程中的對照系。

母女關系的微妙在于,一方面母親是女兒的“家長”,尤其是在東亞文化語境中,身為家長的母親幾乎有權力以愛的名義幹涉孩子的一切。另一方面母親和女兒都是女性,在父權制社會中,女兒既要通過母親尋找自己的性别認同來建構女性同盟,又要面對不同代際的女性在思想上的沖突沖突。

在母親節再談母女關系這個老話題,是為了讓我們在鋪天蓋地“表達母愛”的叙事之外,更深一步思考“母親”這一身份内在的複雜性,以及在不斷更新的性别議題中,重審“母女關系”中為何存在溫馨的窒息。

母親節再談母女關系:我不想要一個萬能的媽媽

電影《伯德小姐》

1

被刻闆化的“母職期待”:萬能的母親

做母親從來都不可能是一件容易事。

首先,女性的生理結構決定了生産對女性的身體而言意味着創傷。其次,在傳統的社會分工中,女性基本上承擔了全部的艱辛的育兒工作。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女性付出勞動不降反增,大多走向工作崗位的新女性所面對的是工作家庭雙肩挑的沉重包袱。

“喪偶式育兒”的調侃背後是母親疲勞的血淚以及一個仍然缺愛的孩子。

在育兒任務配置設定不公的傳統中,母親必須是萬能的。久而久之,有的母親會努力讓自己符合這種萬能。小到日常生活的一蔬一飯,大到人生道路的選擇指導,母親們都要訓練自己勝任。但這種“萬能”很多時候帶來的卻是窒息。

在《媽媽走後》中,米希爾·佐伊回憶起青春期時自己與母親的沖突就源于這種萬能的母愛:

該如何形容她的愛呢?比嚴厲更嚴厲,比殘酷更殘酷,比這世上的一切都要強悍有力。這種愛剛勁十足,你無法從中找到一絲弱點。這種愛充滿“先見之明”,能早早看到對你有益的一切,卻不在乎這一切是否會讓你受盡折磨。

“充滿先見之明的愛”是許多母親想給孩子的愛,這種愛穩妥而安全。同樣身為女性,母親的先見之明也許能幫女兒規避一些風險,因為她也曾經掙紮過、被傷害過。但對女兒來說,想要建立獨立的自我人格,受傷害不僅無法回避,甚至刻意回避傷害反而會帶來更大的傷害。

母親節再談母女關系:我不想要一個萬能的媽媽

電影《喜福會》

作為美韓混血,佐伊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了解為什麼自己的南韓媽媽總是有那麼多要求,大到學業、工作,小到身材管理、每一餐吃什麼健康……

直到在照顧已經患癌症的母親時,她才意識到,對許多亞洲母親而言,愛是勸誡、是要求、是嘴上從來不說愛,但把愛藏進你最愛的食物裡。千百年來,媽媽們隻是已經習慣了用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

沒有真正萬能的母親,隻有痛苦地追求萬能的母愛。面對女兒,母親總是在“萬能”的束縛裡默默掙紮。

當患病的母親終于放下了自己全能的武裝,她才能坦言:

是啊,你知道我意識到什麼了嗎?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像你這樣的人。

母愛的光環在肯定了母親辛苦付出的同時,也成為了母親們的負擔。人們總願意将母愛描述為“絕對的愛”,并在生活中考驗母愛的絕對性。期待萬能的母親本身,也是一種對母親的傷害。

母親節再談母女關系:我不想要一個萬能的媽媽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2

允許“母親”隻是她衆多的身份之一

很長一段時間裡,文學作品和影視劇塑造的母親形象大多十分類似:

她們或是将自己全部的愛無私獻祭給子女,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媽媽,除了“愛孩子”我們看不到她們的其它情感。或是走向反面,因為追求自己的生活事業無法完全履行母職,成為人們眼裡的“壞媽媽”。

藝術形象上的單一折射着現實中女性身份固化的困境。似乎成為“母親”意味着進入一套設定好的程式:孩子、家庭、事業以及在三者之間取舍。此外“母親”的身份光環還會将别的身份淹沒,比如“xx媽媽”這種稱謂在南韓依然為人們常用。

去年的兩部現象級影片《青春變形記》《瞬息全宇宙》,都以東亞母女關系切入,在叙述兩代女性如何修補代際裂縫并自我救贖時,我們終于看到了“母親”這一形象的豐富性。

《青春變形記》裡美美的媽媽明将女兒視為自己的全部,她對美美的控制就是為了防止女兒叛逆,但明自己年輕時也是一個出格的叛逆者。

母親節再談母女關系:我不想要一個萬能的媽媽

電影《青春變形記》

《瞬息全宇宙》中楊紫瓊扮演的伊芙琳在自己的宇宙裡是一個平庸、固執地圍着家庭作坊焦頭爛額的母親,但同時她也是多重宇宙中拯救世界的英雄。

母親節再談母女關系:我不想要一個萬能的媽媽

電影《瞬息全宇宙》

身為女兒,我們總會天然地看到母親身為“母親”的一面。因為成為了孩子的母親,母親總會天然地在孩子面前拿出母親該有的樣子。

因為不能跳出“母親”和“女兒”的身份視角,是以母女之間就在這狹窄的架構裡産生摩擦。

上野千鶴子在《始于極限》中指出:

最能犀利看穿母親“看似合理實則沖突”的是女兒,被這些沖突所捉弄的也是女兒。

母親和女兒之間的關系不僅受到母親能力的影響,也與女兒自身的能力息息相關。在許多被母親用巨大的愛與智慧牢牢捆住的女兒中,肯定有人無法獲得自我意識,甚至走上自毀之路。

母親節再談母女關系:我不想要一個萬能的媽媽

日劇《媽媽》

應該允許“母親”隻是媽媽的衆多身份之一。

如果社會文化環境不再将“好媽媽”拔高為女性最高的價值标準,母親除了培養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女兒”之外,也可以打造“理想的自己”,這個世界上會少一些歇斯底裡的母親。

如果女兒們明白,有的母親執著于自己身為母親的權威,肆意踐踏女兒的自我,是因為母親也是被剝奪“自我”的受害者,除了做好母親、管教孩子,她們的自我沒有别的立足之地,這個世界上會少一些耿耿于懷的女兒。

母親節再談母女關系:我不想要一個萬能的媽媽

電影《青春變形記》

3

課題分離

媽媽和我們都有自己要面對的問題

任何一段窒息的關系都是從喪失獨立的自我開始的。令人窒息的母女關系的成因之一是,母親還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自我支援她從女兒身上抽離。而健康的母女關系大多建立在兩個平等的自我之上。

每一代女性都背負着自己的困境和局限。而這些問題,無法隻靠解決母女關系問題得到答案。即使是母女,在代際中傳遞的痛苦代也要靠自己去解決。

母親節再談母女關系:我不想要一個萬能的媽媽

電影《伯德小姐》

《熔爐》的作者孔枝泳在《親愛的女兒》中,以傳授菜單的方式向女兒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驗。不同于母親對女兒的教誨,孔枝泳反複對女兒坦白,即使自己身為母親有更多的經驗,但也沒有能力解決女兒的問題,是以隻好提供一份食譜來完成作為母親的陪伴。

在女兒還沒成人之前,孔枝泳會在與女兒的争吵中道歉:

是,媽媽對不起你,沒能給你一個平凡而又幸福的家庭,媽媽很抱歉。但是,媽媽并不是故意要傷害你。媽媽當時也不太清楚人生到底是什麼,是以才會弄得一團糟。媽媽的人生已是千瘡百孔。是以,孩子,請原諒媽媽吧。

因為媽媽也是第一次面對自己的人生,是以媽媽也有束手無策的權利。

而當女兒成年後,面對女兒的抱怨,她卻說:

對,媽媽不了解你。不過,現在好像也沒有這個必要了。既然你很了解自己,那就好好地安慰自己,好好的生活吧。

成年以後,女兒和母親的關系更應是人生道路上的同行者,雖然可以彼此攙扶,但卻不能幫對方承擔人生的辛勞,更無法替對方走完接下來的路。是以孔枝泳愛女兒的方式是在女兒遇到痛苦時,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傳授一道來自媽媽的菜,并反複提醒女兒:

媽媽想要告訴你,你是最珍貴的。要永遠地珍惜自己,愛護自己。

母女關系無法互相選擇,卻始終在彼此塑造。無論身為母親還是女兒。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最珍貴”的存在。

如果懂得自己的珍貴,歇斯底裡的母親就不會隻能在無盡的奉獻中消磨自我。

如果懂得自己的珍貴,受傷的女兒就能接受母親的局限,也許無法了解真正了解母親,但還可以善待自己。

媽媽是第一次做媽媽,女兒也是第一次做女兒。因為是第一次,我們就應該放下對“完美”的期待,母女關系也和其他的關系一樣,都是一邊試錯一邊更深地了解彼此。

因為是第一次,是以有問題也沒關系。

母親節再談母女關系:我不想要一個萬能的媽媽

電影《青春變形記》

相關書目:

母親節再談母女關系:我不想要一個萬能的媽媽

《始于極限》 [日]上野千鶴子

母親節再談母女關系:我不想要一個萬能的媽媽

《親愛的女兒》 [韓]孔枝泳

母親節再談母女關系:我不想要一個萬能的媽媽

《媽媽走後》 [美]米歇爾·佐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