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了不指望你養我”:那些放狠話的父母,都過得怎麼樣了

“老了不指望你養我”:那些放狠話的父母,都過得怎麼樣了

某位心理醫生在接受采訪時被問:

“和父母相處時,他們說過什麼話對你的傷害最大?”

她回答某次和母親争執産生沖突時,母親對她說:

“算了,我就當沒養你這個女兒,以後老了我也不指望你養,我自己過。”

做了媽媽之後,她依然忘不了當年的内心反應:

生氣,愧疚,被辜負,委屈,被冤枉,總之很複雜...

“老了不指望你養我”:那些放狠話的父母,都過得怎麼樣了

這段采訪的問題釋出到網上後,98%的網友都表示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聽過父母說過這句話。

不知從何時開始,這屆父母似乎都有了同樣的默契:不能太指望孩子。

在跟孩子發生沖突或争執時,“不必為我養老”往往成為“最後一個大招”:

“我又不是沒有退休工資,你做什麼和我沒有關系”

“就你那點錢,還等你給我養老?顧着你自己就行了”

“我們不指望你養老,你也别有負擔...”

無論父母說出這句話時,到底是處于什麼心态。

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孩子已經往心裡去了。

“老了不指望你養我”:那些放狠話的父母,都過得怎麼樣了

當孩子聽到“不指望你養老”這幾個字時,會是什麼感覺?

開心?如釋重負?父母很了解我?

還是從道德制高點狠狠壓制,不敢再對父母有任何過分的要求?

朋友就有相似的經曆,

上學時,因為讀文科還是讀理科,跟父母發生争執。堅持讀文科的她,把媽媽氣得不願再理她:

“這麼大的事情你都不聽我的,算了,反正我老了也不指望你養。”

“老了不指望你養我”:那些放狠話的父母,都過得怎麼樣了

在她眼裡,選擇學文學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她不明白為什麼媽媽要拿自己後半輩子的幸福去跟這件事對比。她說:

“我就覺得委屈,急得直哭,我不明白那突如其來吞噬一切的悲傷從何而來,但它完完全全籠罩了小時候的我,我像被什麼東西擊中,掀翻到很深黑暗的海裡,我覺得自己被全盤否定了,甚至連呼救都無從談起。”

很多年後,當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和家庭時,都能常常想起媽媽的那句話。

當時的自己,真的有這麼差嗎?

即便是最親近的人說出的狠話,也不會随着時間消除。

相反更像一根拔不出來的刺,紮在心裡,反反複複。

後來進入社會後,對此有了更深的解讀:

“這些語言分層級,一層層加深,一層層将孩子置于全盤否定的境地,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宛如淩遲。”

乍一聽像是父母的無私和大義,實際上潛藏着指責與施壓。

如果真心害怕自己連累孩子,有更好的溝通方式。

有位父親在評論區給出了很好的回答方式:

“你盡管去追求你想要的生活,爸爸媽媽會全力支援你,不會拖你後腿成為你的負擔。”

“老了不指望你養我”:那些放狠話的父母,都過得怎麼樣了

至親骨肉,無須用惡意去推敲和猜測。

消耗的不隻是孩子對家人的依賴和信任,還有責任感。

換句話講,說不指望孩子養老的父母,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老了不指望你養我”:那些放狠話的父母,都過得怎麼樣了

不排除會有很要強的父母,不希望成為孩子的累贅。

當下那一刻說出“不指望你養老”,或許是真實的情緒。

可結合很多真實的分享案例,此話背後往往藏匿着更真實的動機:

不想過多對兒女費心費力,也不指望兒女日後為自己付出太多;

對兒女的能力有所質疑;

讓孩子“聽自己話”的一個籌碼;

還有一個,也是大多數父母的共性,

就是用不需要愛的激将法去告訴孩子,他們最需要愛。

心理學家加藤谛三在《情感暴力》裡中寫道:

“以善意之名,控制對方的内心,被控制的一方明明受到了對方的攻擊,卻往往難以抗衡,這種行為被稱為善意的施虐者。”

沒有人比父母更清楚,人在老年時最需要的是什麼。

電視劇《人世間》裡,周媽媽曾對混得最差的三兒子周秉昆說:

“媽一直覺得,你比你哥、你姐強。

你哥和你姐,69年走了以後,媽就覺得他們是真走了,再也回不來了。

回來也就是看一眼,家裡有個什麼事,也抓不着也摸不着。

家裡不都是你嗎?你在家,媽心裡就踏實。”

但這個在世俗眼光中,看起來“最沒出息”的孩子,卻是周媽媽在年老時最依賴的孩子。

“老了不指望你養我”:那些放狠話的父母,都過得怎麼樣了

不僅僅因為周秉昆照顧了父母的飲食起居,還有心理上的滿足。

就算有養老金,有大把的時間,

如果沒有孩子在身邊,所謂的幸福感也會大打折扣。

曾在娛樂圈中混的風生水起的女星,擁有名利,實作所謂的财富自由。

丈夫離世後,她沒有選擇再嫁,也沒有生兒育女。

六十多歲的她生活充斥着深深的孤獨感:

獨居十幾年,家裡的電視24小時開着。

有人問她覺得這樣的生活好嗎,她回答:

“因為我已經步入老年了,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生兒育女,我的生活早已跟現代人脫節,隻怕有一天摔倒在家裡,會沒有人知道...”

是以,養老不是養口體,還是養心智、養精神。

物質,隻是最低層面的要求。

這句話與其說是父母自給自足的潇灑,不如說是對孩子的試探。

試探自己的價值,樹立自己在孩子前的威嚴。

“老了不指望你養我”:那些放狠話的父母,都過得怎麼樣了

但用跟愛背道而馳的方式去索要愛,隻會讓兩方都受到傷害。

就算跟孩子發生沖突或者争執,千萬不要用這種方式去解決。

你無法預料到自己的話能影響孩子多久,也無法預料到孩子有多麼的愛自己。

你看過那部孩子媽媽互相打分的紀錄片嗎?

當主持人問媽媽們,會給孩子打多少分時,很多媽媽都說出了他/她們的缺點:

不愛吃青菜、一天哭好幾次、不聽話...

分數也少的可憐,7分、8分甚至不及格。

“老了不指望你養我”:那些放狠話的父母,都過得怎麼樣了

但當角色轉變時,孩子們對媽媽的評價卻十分一緻:

“媽媽很漂亮”“媽媽燒飯給我吃,很辛苦”

“想保護媽媽”“媽媽變老了,我會很傷心”

“老了不指望你養我”:那些放狠話的父母,都過得怎麼樣了

所有孩子都不假思索地給了滿分。

不要低估孩子對自己的愛,也不要用極端的語言去證明或索要孩子的愛。

每一句有殺傷力的語言,都會讓孩子離那個心中的滿分父母遠一點。

也會一次次的給孩子心理暗示:

既然爸爸媽媽都這麼認為了,那我做不到也沒事。

不如多給孩子正面的影響。

曾有個很火的短視訊段子,一名男子半夜醉酒回家後,被80歲的老母親拿着棍子打。

“老了不指望你養我”:那些放狠話的父母,都過得怎麼樣了

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笑嘻嘻的站在那裡讓媽媽打。

很多網友都被這一幕感動了:這個年紀還有媽媽打,好幸福。

是以啊,不要讓孩子失去了才知道後悔,也不要低估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分量。

包媽碎碎念

父母犧牲自己,花一輩子的時間去養育一個孩子。

想讓孩子沒有顧慮的向更高更遠的地方去飛,是父母的無私;

但直接表達出,對孩子的需要,希望孩子能多陪伴自己,也無可厚非。

不要用惡毒的語言去試探孩子,不要用極端的方式證明自己在他們心中的位置。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不僅隻是一種責任,更是傳承。

他/她們比想象中更愛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