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村的燒麥子!

作者:農村王小霞

我知道你看到下面這張圖檔的時候,一定在回憶自己兒時農村焦香的燒麥子。

農村的燒麥子!

小時候,我父親在離家幾十裡地的工廠上班,負責後勤工作。因為某些原因,父親沒有雙休,幾乎每天都在工廠上班,隻是偶爾請假回家一天。

于是,每年收割小麥的季節,我媽就領着我、姐姐和妹妹四人在麥田裡揮着鐮刀收割麥子。那個時候還沒有現在這種大型的小麥收割機,唯一算得上機械裝置的就是一台半自動打麥機。當時那種打麥機構造簡單,由風葉将人工填進去的帶杆麥子打碎,再由強風将碎掉的麥杆、麥葉等雜物從一側吹出,而麥杆、麥葉再由人工堆成麥垛。然後我們再将散落下含有各種雜物的麥子清理幹淨後晾曬儲存。

農村的燒麥子!

因為收割小麥這項農活比較繁重。母親為了調動我姐弟三人的積極性,每當快要收割麥子的之前,就為我們作上一道美味-燒麥子。燒麥子最合适的時機是在小麥略黃時,太黃了嚼不動,太綠了燒不香。通常是我姐帶着我和妹妹去麥田摘麥穗,并且麥穗要留有20多厘米的麥杆,以備在燒小麥時用手握。我們幾個為了能多吃點燒小麥,通常會帶上原本裝化肥的口袋。母親在去之前也都會叮囑幾句,别摘太多。但每次不論我們姐弟摘了多少,母親都是笑笑不語。待到生火作飯之時,會挑開那種還流行的煤火爐上面的蓋子,安靜的站在煤火爐前為我們精心燒制小麥。

在燒麥子前母親會先将麥穗帶杆以麥穗根部為準對齊,這樣可以燒的均勻,并且在燒小麥過程中不易将麥杆燒斷。然後,母親手握被分成小捆的麥穗送到爐火的上方,随着“絲”的一聲,麥穗上的麥刺會被一次引燃。這時母親會将麥穗上的火苗吹滅,以免大火将麥子燒的太焦。再将已無麥刺的麥穗送到爐火上方,等麥穗有起火之勢時再撤回。如此多次燒制,待麥穗略燒焦時便可換一把新的麥穗燒制。

農村的燒麥子!

因為在燒麥子的過程中有一些麥穗難免受熱不均導緻麥杆斷掉,這些麥穗會被單獨放到一邊。而這些剛被放到一邊的斷杆麥穗因為溫度較高,嘴饞的我們姐弟便就會小心翼翼的用手慢慢的将這些麥穗揉搓,至到麥皮及麥粒分開。在母親“小心别恰到”的叮囑聲中,大口吃着一年中第一口燒麥子。

終于,多把麥穗被母親燒制完成。

母親将燒好的麥穗放到備好的簸箕中,一隻手扶着簸箕,另一隻手将麥穗按在簸箕略用力的揉搓。而我們則蹲在旁邊用手專挑已經揉幹淨的麥粒拿起放進嘴裡,用力嚼着焦香的麥粒。幾十分鐘後,母親分多次将燒好的麥穗揉成了麥粒,再将這些幹淨的麥粒找一幹淨處晾一會。這時,終于忙完停頓下來的母親便用手将夾在簸箕縫中的麥粒捏出,放進自己的口中,算是品嘗了自己的手藝。待燒好的麥粒溫度降下後,母親再将到它們放到備好的塑膠袋中存放。而以後的幾天,這些黑糊糊的麥粒便成了我們姐弟三人共享的焦香美味。

農村的燒麥子!

如今我已為人父,每年的麥子成熟期,我還會抽時間專門到麥田摘些麥穗生吃或燒制。雖然現在生活已經遠超以前,但入口麥粒的清香與焦香會瞬間湧上心頭。隻是早習慣的各種零售的兒子滿懷期待的嘗了幾粒麥子後,搖着頭失望走開。

而我,也隻能無奈的在兒子背後獨自品嘗着我的麥粒與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