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人稱“蛤蟆魚”,長得奇醜無比,肉質鮮美且刺少,價格低到2元1斤
近些年随着生活水準的逐漸提高,還有運輸和保鮮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前隻有沿海地區,或者是有錢人才吃得起的海鮮,如今也逐漸走進千家萬戶了,成為了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美食了。尤其是一些喜歡去海邊旅遊的朋友們,更是會盡可能的嘗試各種當地的美食。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一種奇怪的海魚,它長得奇醜無比,人稱“蛤蟆魚”,但是卻肉質鮮美且刺少,有着“海中鵝肝”的美譽,并且價格還相當的便宜,比大多數的淡水魚都要便宜,低到了2元一斤。你們認識這種海魚嗎?

鮟鱇魚,也叫安康魚,就是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主角,這是一種在沿海地區十分常見的深海魚。因為它長得醜,又名蛤蟆魚,還有些地方則給它起了一個恐怖的名字——海鬼魚,由此可見這種魚的樣子長得有多麼不讨人喜歡。
目前人類已經發現的鮟鱇魚品種多達250種,這些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長得很吓人,并且它還有一個特長,那就是在頭頂上長有一個類似“魚燈”的發光器,在海裡遊動時會照亮一大片,而鮟鱇魚也專門用它來引誘獵物上鈎,然後出其不意一口就把獵物咬住并且直接吞食,根據它的這個特性,有人也叫它燈籠魚。總之這種魚的名字很多,類似的還有老頭魚、琵琶魚、結巴魚、醜婆等,每一個名字都能讀出一個共同的特性,這種魚的長相很醜。
但是鮟鱇魚雖然長得很不好看,卻是可以食用的,并且營養價值還挺高。鮟鱇魚在我國的沿海海域均有分布,它們主要是在海洋中50-100米深的海底活動。對于沿海地區,或者是喜歡吃海鮮的朋友們來說,鮟鱇魚是很熟悉的一種海魚了,因為它的長相奇特,再加上個頭很大,一般能長到十幾斤一條,最大的能長到20斤以上,是以是讓人過目不忘。
當然了,還有另外一種原因,那就是鮟鱇魚肉質鮮美,并且刺還很少,吃過之後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一點就和它的長相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更值得一提的是鮟鱇魚的營養方面也是相當豐富的,其肉質中富含膠質,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尤其是鮟鱇魚的肝味道更是相當鮮美,是以也被稱為“海中鵝肝”。
吃過鮟鱇魚的朋友們應該很清楚,别看這種魚的營養價值很高,而且還肉嫩刺少,基本就一根主刺,小刺非常的少,吃起來完全不用擔心被魚刺卡喉嚨,但是在我國鮟鱇魚的售價卻并不高。在沿海地區,如果是去漁民手裡面拿貨,一般也就是兩塊錢一斤,有些個頭小一點的,或者是進貨量大的話,價格更是低到了1塊錢一斤。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中的原因在于,鮟鱇魚在我國并不是太受歡迎,很多人不喜歡吃它,其中一方面是因為這種魚長得有點不讨人喜歡,讓人對其提不起吃的興趣。另外一方面就是鮟鱇魚的産量很大,這種魚是很常見的一種深海魚,每年的産量很大,并且它的個頭還比較大,一條魚就能有十來斤左右,這麼大的塊頭,自然就賣不上價格了。
值得一提的是鮟鱇魚全身都是寶,不僅它的肝很美味營養,就連安康魚的背皮、腹皮及頭皮營養價值也很高,經過加工制作成品有“賽海參”的美名。另外安康魚的頭部與脊骨連接配接處有兩塊并列的圓柱形的肉筋,就稱“丹桂肉”,幹後有“賽幹貝”的美稱。而鮟鱇魚的食用方法多樣,有些人就很喜歡用它來煮火鍋吃,因為肉嫩刺少,回味無窮!
雖然鮟鱇魚在我國的價格雖然便宜,甚至算是廉價魚,但是在國外卻是高檔魚類,比如在日本更是流傳着“東部吃安康、西部吃河豚”的美名。各位網友朋友們,你們吃過鮟鱇魚嗎?喜歡吃嗎?歡迎大家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