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閑話《世說新語》:陳蕃——從一屋不掃到言為士則,行為世範

作者:阿寶嘎曆史

書接上回閑話《世說新語》: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

【入話】

我們中學裡寫議論文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一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材料。

閑話《世說新語》:陳蕃——從一屋不掃到言為士則,行為世範

這則故事就出自《世說新語》:

“蕃年十五,嘗 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

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勤知其有清世之志,甚奇之。”

我們一般引用到前兩段就結束了,而且一般将陳蕃作為一個反面典型在批判。

可是原文的意思卻是陳蕃的一席話深深地打動了問話的“薛老師”,認為陳蕃骨骼清奇,不是一般人,是以“甚奇之”!

看來原作者對陳蕃還是持肯定和欣賞的态度的。

閑話《世說新語》:陳蕃——從一屋不掃到言為士則,行為世範

那麼這個陳蕃究竟是何許人呢?讓我們來扒一扒他的“黑曆史”。

【世說】

陳蕃(?-168年),字仲舉,河南汝南人。孝廉出身,為人方正,宦海沉浮、幾上幾下,官做得大的時候,做過尚書、太尉、太傅,被貶官的時候則做過豫章(江西南昌)太守等。

最後在漢靈帝的時候,被牽連進反對宦官的叛亂中而矯诏反殺,終年七十多歲(也有說年過八十的)。

說起陳蕃,就不得不說一下東漢末年的黨锢之亂。

閑話《世說新語》:陳蕃——從一屋不掃到言為士則,行為世範

東漢中後期的皇帝年齡都不大,也就是說他們當皇帝的時候還是孩子,死的時候兒子也還小。小孩子離不了娘,而作為年輕的寡婦,最倚靠的當然就有娘家人喽,于是外戚便成了一支左右朝政的重要力量。

除此之外,小皇帝因為長期生長在宮中,周圍環繞着一群閹人天團,這些人陪吃陪玩陪睡,深很得皇帝信賴,慢慢地,宦官也成了一支左右朝政的重要力量。

第三股勢力,就是朝堂上傳統的士大夫勢力。

這三股勢力為了争奪對朝政的控制權,互相結盟、絞殺,發展到東漢末年就出現了“黨锢之亂”。

黨锢之亂得名于宦官以“黨人”的罪名禁锢士人終身。前後共發生過兩次。

第一次發生在166年,三公向當時的皇帝——漢桓帝進谏,遭到宦官的報複,而皇帝則站宦官,結果大批官員被貶黜。

第二次發生在168年,宦官趁漢靈帝年少即位,窦太後臨朝稱制的時候,對黨人殘存勢力實施報複,黨人再次遭到打擊,被牽連滅門者不計其數。

兩次黨锢之亂都以反宦官集團的失敗而告終,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團受到了空前的打擊,黨人被殘酷鎮壓。

清正的官員不是被害就是被禁锢,宦官更加為所欲為,殘害百姓,因而激起民變,最終在天災的輔弼下釀成黃巾之亂、天下群雄并起,東漢最終走向了滅亡。

陳蕃作為士大夫的領袖人物,積極參與了“倒太監”的活動,當時士大夫中著名的人物有“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之稱。

敢于向皇帝進谏的陳蕃就位列“三君”之中。

當時的大将軍——外戚窦武和士大夫結盟準備發動兵變:突擊皇宮消滅宦官勢力,但是九月初七,當窦大将軍回家休息“度周末”的時候,一份兵變計劃書卻草率地留在了其辦公場所,好巧不巧,這份計劃被太監們看見了,這還了得!于是太監們連夜串聯開會,決定先下手為強。

閑話《世說新語》:陳蕃——從一屋不掃到言為士則,行為世範

宦官們先把僅14歲的靈帝蒙騙到手,然後搶奪印、玺、符、節,假傳诏令,劫持窦太後,追捕窦武、陳蕃等人。

年屆八旬的陳蕃聞訊,率太尉府僚及太學生數十人拔刀劍想沖入承明門,把天子搶回來,但是寡不敵衆,終于被擒,并于當日遇害。

大将軍窦武跑到步兵營,起兵對抗。無奈剛調換入京師的護匈奴中郎将張奂不明白情況,還以為窦大将軍謀反,嘁哩喀喳一頓砍瓜切菜,最後窦大将軍兵敗自殺,窦太後也被軟禁。

閑話《世說新語》:陳蕃——從一屋不掃到言為士則,行為世範

此後,太監們又慫恿漢靈帝興起大獄。士大夫階層再次遭到慘痛失敗。

直到王允王司徒巧使連環計殺死董卓重整朝綱,才在事隔20多年後,為陳蕃等人徹底平反。

閑話《世說新語》:陳蕃——從一屋不掃到言為士則,行為世範

【新語】

《世說新語》開篇第一個人物的轶事就是陳蕃的事情,但并不是掃屋子的事,而是: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辔,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陳仲舉就是陳蕃,當他被貶為豫章太守的時候,還沒忘記“澄清天下”的初心,澄清天下的關鍵是招攬人心,是以下車伊始,顧不得去自己的辦公室,就去求見當地賢達,按周武王的行為來嚴格要求自己,是以劉義慶贊揚道:陳蕃的言行舉止真是我們士人的楷模啊!

閑話《世說新語》:陳蕃——從一屋不掃到言為士則,行為世範

更何況,陳蕃一生剛正不阿,敢于直谏皇帝,确實堪為士人的楷模。

可見,經過魏晉玄學的荼蘼後,正統的儒家文化再次複興,而以劉義慶為代表的社會主流也在通過各種“平台”來展現自己的觀點,是以《世說新語》的核心價值觀依然是傳統的儒學。但是畢竟玄學、放曠的潮流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有所變更,但是作為新興寒族代表的劉宋以及後來的南朝諸政權,在潛移默化中移風易俗,為隋唐的大一統奠定了文化大一統的基礎。

閑話《世說新語》:陳蕃——從一屋不掃到言為士則,行為世範

那麼陳蕃究竟是一屋不掃,難以掃天下的頑劣呢?還是夙懷澄清天下的中流砥柱呢?

一屋不掃是小節,澄清天下是大志,是以可以說陳蕃适合制定大架構、建構大戰略,但是疏于細節,不适合做需要執行力的髒活累活。

就拿第二次黨锢之亂來說,按照《曆代通俗演義》作者蔡東藩的說法:

“及桓帝告崩,窦後臨朝,陳蕃有德于窦後,而進列上公,窦武更位極尊親,手握兵柄,二人同心,協謀誅奸,似乎叱嗟可辦;

然必不動聲色,密為掩捕,使婦寺無從預備,一舉盡收,然後奏白太後,聲罪加誅,吾料太後亦不能不從,肅清宮禁,原反手事耳!

計不出此,乃徒向太後絮聒,促令除奸,何其寡謀乃爾?

且陳蕃疏中,固嘗雲危言極意,則群兇側目,禍不旋踵,彼既明知誅惡之宜速,處事之宜慎,奈何尚請宣示左右耶?謀之不臧,語且沖突,識者已知其無能為矣。

窦武之死,其失在玩;陳蕃之死,其失在愚。

彼曹節王甫等,蟠踞宮廷,根深蒂固。太後嗣主,俱在若輩掌握之中;即使謀出萬全,尚恐投鼠忌器,奈何事已發作,尚出輕心耶?

武之誤事不一端,而莫甚于出宮歸府,不先加防;蕃與武密謀已久,仍不能為萬全之計,至聞變以後,徒率官屬諸生,持刃入承明門,豈寥寥八十餘人,遂足誅鋤閹黨乎?誅閹不足,送死有餘,何其愚也?”

閑話《世說新語》:陳蕃——從一屋不掃到言為士則,行為世範

本來誅殺太監這類的細活“但付一獄吏足矣。”

但是夙懷大志的陳蕃和手握兵權的窦武卻昏招疊出,策劃了很久,就像抓了一把王炸好牌,最終卻被一個小三子給卡死了。

而黨锢之亂的結果則是開啟了延續幾百年的戰亂年代。

是以有人總結說:

“漢唐之禍,激于君子,成于小人。。。夫陳蕃年八十餘,老成慮事非不詳,而誅曹節不克,遂成黨锢之禍,漢因以亡。李訓通經明易立志,非不正,而誅仇士良不克,遂成甘露之禍,唐自此亦亡。人皆知亡漢唐者由宦官,吾以為亡漢唐者蕃與訓也。蕃、訓之謀不萌,宦者雖用事,幹紊朝綱,然變決不如是之亟,禍決不如是之酷,國決未至于遽亡,則為禍首者,蕃與訓也。”

看來,還是因為沒有掃屋子啊!

這正是:一屋不掃陳仲舉,行為世範漢陳蕃!

文 | 阿寶嘎曆史

歡迎點選關注,點贊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