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對我來說,最大的變化就是從北京的南三環搬到了南五環居住,到了五環很多在市裡不常見到的老北京的東西也可以經常體驗一下了。對于喜歡美食的人逛菜市場,就像賽車手喜歡去的修理廠,服裝設計師去逛印染廠一樣,在最普通的地方尋找美味的食材。家附近有一個很大的露天菜市場,每天早晨開市,到中午閉市。周末有時間的時候,就回去逛逛,買下一個星期吃的蔬菜。說實話如果有選擇,更希望是下午這樣就不用特意早起。這就是周末有睡懶覺習慣的最大壞處吧。

菜市場每天中午12點閉市,如果運氣好能在11點到菜市場,開始采買一個星期的蔬菜。來得晚着急的小攤販都開始打包蔬菜,賣了個差不多的小攤,就把菜裝成5元一袋,或者10元一堆的處理。賣4、5塊錢1斤的扁豆,這個時候10塊錢就買了一堆,到家稱了一下有4.6斤,相當于原價的一半,真是夠便宜了。
扁豆,還有一種"藊"豆寫法。小時候老媽常在房前屋後有空地的地方,種兩溝扁豆,搭個向牆上爬的架子,讓扁豆藤順着架子往上爬。到了夏天植物的藤可以起到遮陰的作用,讓屋裡面更涼快。扁豆耐旱、耐澇、給上點肥料,産量極高,足夠一家人吃上一夏天,不再用買扁豆,到了拉秧的時候,還可以做點扁豆腌菜。冬天的時候,腌的碧青翠綠的扁豆拿來炒肉、或者做早餐鹹菜吃都是很好的味道。
小時候媽媽常在家裡做扁豆焖面,時才特别簡單自己菜園子摘回來的扁豆、面條、豬肉,煮面、炒肉菜、焖面。面不能煮的時間太長,大約煮5成熟,煮好的面還要焖。
<h1 class="pgc-h-arrow-right">家常扁豆焖面</h1>
準備食材:扁豆250克,羊肉片150克,面條200克,蔥姜蒜末各10克,洋蔥50克,醋15克,黃酒10克,醬油20克,胡椒粉2克,蚝油10克,色拉油或者豬油50克。香油10克。
扁豆摘洗幹淨,切成絲備用;
鍋上火,倒入清水燒開,放入面條煮一個開撈出放入涼水中過涼。煮面條的水要多放一些,這樣不會糊湯,也不會讓面條煮的時間太久而過熟。
炒鍋上火,倒入清水燒開,放入羊肉片,羊肉變變色撈出。也可以煮面條的水燒開,放入羊肉片,煮到羊肉片變色,撈出來控淨水分。
炒鍋上火,倒入色拉燒三成熱,下入蔥姜蒜末爆香,倒入羊肉片、烹入蚝油、料酒、醋、黃酒、醬油、鹽爆炒出香味,倒入扁豆煸炒,把菜均勻的鋪在鍋底,下入面條,倒入一手勺清水,蓋鍋蓋焖5分鐘,淋香油,快速拌勻裝盤就OK。
扁豆焖面用豬五花肉要比羊肉、牛肉更好一些,豬油脂要比其他肉更豐富。可以給扁豆帶來更多的風味。扁豆喜歡油脂的蔬菜,油脂讓扁豆的豆腥氣更少了,可以改變扁豆的口感,吃起來更加的滑爽。
我是靠譜吃貨,美食領域優質原創作者,青雲激活獲獎者。一直緻力于把美味帶回家,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最好适口的味道,讓家人的一日三餐更加美味。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歡迎轉發、評論、點贊,留下您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此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