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作家魏新返鄉記:離開20年,曹縣怎麼就成了“宇宙中心”?

作家魏新返鄉記:離開20年,曹縣怎麼就成了“宇宙中心”?

曹縣今昔對比圖。 魏新供圖

中新網曹縣9月18日電 (記者 梁曉輝)“離開曹縣20年,它怎麼就成為‘宇宙中心’了?”這是作家魏新重回老家曹縣時發出的感慨。

曹縣,山東省菏澤市的一個小縣城,今年5月,突然因為一句“山東菏澤曹縣666”的魔性口号火遍網際網路,成為了網際網路蓋章認定的最新“宇宙中心”,甚至有不少網友笑稱它在中國的排名是“北、上、廣、曹”。

而網絡爆梗之外,曹縣近些年培育起的兩大産業——漢服制作與木制品(主要是棺材)加工,則成為了這個小縣城文化“軟實力”的硬支撐。資料顯示,市面上100-300元價位的漢服,大多都來自曹縣。而曹縣生産的棺材更遠銷日本,甚至占到日本市場的百分之九十左右。曹縣在網際網路上的“聲名鵲起”,其實并不意外。

20年前從曹縣離開後,魏新一直想回曹縣看看,這期間,他慢慢成長為文化學者,還登上過《百家講壇》,成為最年輕的主講人。在不少文學作品裡,他都到寫過自己的家鄉,隻不過多用“縣城”來指代。對魏新來說,曹縣從來不是什麼“宇宙中心”,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小縣城。

但在今年5月,他對故鄉有了新的認知——當他準備回家看看的時候,發現有100多家媒體都在那兒。“咱一看這麼多人就别添亂了。”

直到近日,他接受西瓜視訊的邀請重回故鄉,從文化學者的視角凝視曹縣之變。他也借機當起了時髦的Vlogger(西瓜視訊創作人),用視訊記錄、上傳釋出他的返鄉記,也像“曹縣”一樣,收獲了意想不到的關注和讨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就感覺曹縣的面貌基本上沒有變化,它的變化隻是每年更舊了一點。”魏新回憶道,那時縣城其實就那麼幾條街,一條大街一條後街,沒有公園、沒有公共汽車,全都是自行車、毛驢車。那時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一聽“摩天大樓”這樣的詞就覺得特别震撼。

而今天呈現在他眼前的曹縣,則令他驚訝。“來的這幾天細雨蒙蒙,就感覺現在這是曹縣嗎,還是江南?”寬敞的柏油路,随處可見的公園步道,水清河暢,曾經的破舊曹縣竟然變得詩情畫意起來。

更讓魏新感到欣喜的是,現在除了縣城的面貌變化,年輕人的面貌變化也不一樣了。“你現在看到很多年輕人他們自己創業也好,他們在曹縣工作也好,精氣神比過去好很多。”

在魏新的記憶裡,過去的曹縣景象現在都看不到了,“現在是很多年輕人臉上洋溢的都是那種向上的追求的,因為機會很多”。

這也是魏新心中,曹縣“發展起來了”的重要原因。在他看來,故鄉的發展和年輕人的發展是互相促進的。

不過,發展起來的曹縣,也讓魏新心理多少有一點沖突的感覺。作為一個離開故鄉的人,當然希望再回去的時候故鄉就像記憶裡一模一樣,正如那句話說的:“特别羨慕那些來自鄉村的人,他們腦海當中至少有一個家鄉”。

借着這股鄉愁,魏新曾寫過一首《曹縣,去哪兒了》——“石蛤蟆吊走了,磐石大廈沒有了,大隅首,躍進塔,還是兩個路口嗎......曹縣啊,它去哪兒了?”

不過重返故鄉後,魏新很快就說服了自己。“像過去一模一樣好嗎?那我們頂多也就是唏噓感慨一番。是唏噓感慨重要,還是讓故鄉欣欣向榮重要?”

“肯定是後者重要嘛。”魏新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