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石蛤蛤有很多傳說,都是從老人口裡得知的,相傳很久以前,這裡發了大洪水,房屋都被沖倒了,有隻大蛤蟆從水裡爬了出來,它所在這處卻安然無恙,人們都來這裡避難,洪水過後,大蛤蟆消失了,街上留下了一個形似蛤蟆的石頭,大夥都說是大蛤蟆救了鄉親們,石蛤蟆也成了這裡的保護神。後來黃河流入曹縣時将石蛤蟆沖走了,附近幾個大戶人家又重新雕了個石蛤蟆,但上世紀“文革”時蛤蟆又被破壞了,聽說是被拿去燒石灰了,現在保留下來的石蛤蟆是八四年重新制作的,工匠們還在下面弄了個底座,顯得高端大氣,石蛤蟆活靈活現,羽羽如生,也成為了這條街的标志,這條街也被稱之為石蛤蟆街,可就在那以後,附近上了年紀的老人和小孩子總是莫名其妙的威腳,有人找來了風水先生,說是蛤蟆底座太高,大蛤蟆不高興,就懲罰路人,人們趕緊把石蛤蟆從座上搬了下來,放到地面上,你還别說,打那以後,就再沒崴腳的了。當然這些都是道聽途說,信不得真。還有個傳說,就是這隻石蛤蟆晚上會屙金元寶,留給每天早起的人,于是人們都早早起來,是以這裡民風淳樸,人人勤儉持家,家家安居樂業。
原來的石蛤蟆
現在的石蛤蟆
石蛤蟆緊挨着四完小,每天放學的孩子們都喜歡在石蛤蟆身上爬上爬下,石蛤蟆也越發明。因為有這麼多美妙的傳說,這裡也成為曹縣有名打卡地,慕名而來的人絡繹不絕,都會摸摸這隻可愛的石蛤蟆。“摸一摸蛤蟆頭,一輩子不發愁,摸一摸蛤蟆背,一輩子不受罪,摸一摸蛤蟆腚,一輩子不生病”!
其實這裡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隻有石蛤蟆,從石蛤蟆往東不遠處還有一個有名的地方,叫“三山加(夾)一井”,據說是路南有一古井,井水甘甜,為了保護該井,東、南、西面三家蓋房時都自覺留出空間,于是就把井夾在三座房子屋山之間,是以就叫“三山加(夾)一井”,而對面的胡同稱為“三山加(夾)一井胡同”,2018年前,因老城棚戶區改造,這個胡同也拆遷了,聽說為了收藏胡同口挂着的“三山加一井”的牌子,幾戶人家争得不可開交。
石蛤蟆搬家了,石蛤蟆衠和“三山加一井”胡同”消失了,其實消失的又豈止這兩處,還有李家林、白衣閣、大石橋、玉龍橋、大學、城隍廟、青石街等等,這些也都将成為記憶……仔細想來,還真有些許的傷感,偶然聽說石蛤蟆對面建立的回遷小區名字會叫“玉蟾苑”,有人戲稱“蛤蟆窩”,“玉蟾苑”也好,“蛤蟆窩”也罷,心裡倒有了一絲絲的安慰,總算是對曹縣古老悠久曆史殘存的一點點傳承吧。
石蛤蟆西北方向是曾經的四完小
玉蟾苑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