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海洲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
10月22日是科創闆新股中自科技新股上市的日子。按照慣例,新股上市大都會給打新中簽的投資者帶來一筆無風險的“打新收益”。但對于中自科技的中簽者來說,他們期待中的“打新收益”落空了,迎接他們的是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命運。打新中簽者不僅沒有得到“打新收益”,相反還要承擔一定的“打新損失”,中自科技上市首日的收盤價較發行價下跌了6.87%。
新股上市首日破發,這對于打新中簽者來說是非常揪心的一件事情。尤其是中自科技開盤即破發,沒有給中簽者絲毫的逃命機會。當天的最高價是70.50元,低于70.90元的發行價,這意味着打新中簽者悉數被套,全部都要為自己“中簽”的好運而付出代價。
那麼,中自科技為何會出現上市首日破發現象呢?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發行價偏高,高達每股70.90元,其動态市盈率達到百倍。二是今年該公司業績大幅滑坡。該公司預計,2021年1~9月營業收入為8.6億元~9.5億元,同比下滑57.48%至53.03%;預計歸母淨利潤為4500萬元~5400萬元,同比下滑75.33%至70.40%;預計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為3000萬元~3900萬元,同比下滑84.63%至80.02%。也正因如此,中自科技上市首日破發并不令人意外,這也進一步證明投資者打新之盲目了。
當然,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在A股市場還是比較少見的。中自科技是今年以來科創闆第一家上市首日破發新股,也是科創闆成立以來第二隻上市首日破發新股。科創闆第一隻上市首日破發新股是建龍微納,其上市之日是2019年12月4日,距今已有一年零10個月,這也足見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現象在A股市場并不常見。
實際上,對于A股市場來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是一件好事。雖然對于A股市場來說,新股破發現象并不少見,但這種新股破發大多都是新股上市之後經過了一輪甚至是幾番的市場炒作之後,然後股價回落破發。這樣的新股破發除了提醒投資者注意市場炒作的風險之外,其意義并不大。相反,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意義更加重大。
首先,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它有利于提醒詢價機構理性詢價,而不能為了得到新股份額一味報高價。因為參與新股詢價的機構投資者在詢價有效的情況下,也是要參與新股配售的。如果新股定價太高,上市就破發了,這對于詢價機構來說當然也是不利的。因為他們參與的新股配售份額也會因為破發而出現浮虧。
其次,新股上市首日破發也有利于向投資者提醒打新的風險。因為A股市場長期以來的新股不敗現象,結果導緻投資者在打新時逢新必打,根本就不關心新股的基本面,同時也不關心新股的發行價格,甚至将高價發行的新股視為“肉簽”股。雖然在過去也經常出現新股破發現象,但新股經過一番炒作之後的破發,并沒有危及到打新者的利益,并不會讓打新者增加風險意識。而隻有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才會直接損害到打新者的利益,隻有在這種情況下,打新者才會真正意識到打新的風險,進而讓打新者關心到新股的基本面,學會理性打新。當然,要達到這個目的,還需要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現象進一步增加,呈現出一種常态化,這樣更有利于投資者理性打新。
此外,新股上市首日破發也有利于向市場警示炒新的風險。在新股不敗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除了盲目打新之外,還會盲目炒新,以至一隻新股上市後,通常都會炒出幾個、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漲停闆出來。是以,一隻新股上市,往往都會受到市場的投機炒作。而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對于炒新者是一個打擊。因為炒新者盲目追進新股之後發現,股價不僅沒有炒上去,相反股價在進一步下跌,炒新變成了套牢。是以,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對于炒新者來說也是一種風險警示。
也正因如此,對于A股市場來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其實是一件好事,它對于A股市場走向成熟,投資者走向成熟都是有積極意義的。是以,就新股上市首日破發來說,這種現象可以出現得更多一些,如果能夠表現為一種常态化,它将更加有利于A股市場及投資者走向成熟。
責編:劉安琪 | 稽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