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周五中自科技新股上市首日破發之後,本周一上市的兩隻新股可孚醫療與凱爾達也都出現了上市首日破發。其中凱爾達開盤破發,但随後該股股價又大幅拉高,上漲超20%,讓開盤後割肉離場的投資者後悔莫及,全天該新股最終上漲了10.76%。
但可孚醫療全天基本上處于破發狀态。可孚醫療的發行價為93.09元,當天以82.95元低開,開盤價較發行價下跌10.89%。該股全天最低價80.93元,最大跌幅達到 13.06%,最高價 93.20元,略高于發行價,但因為是瞬間上摸,能出局者甚少,最後收盤 價 88.97 元 , 全 天 下 跌 了4.43%。當天換手率47.96%,這意味着不少中簽的投資者在上市首日破發的情況下,仍然選擇了割肉出局。這也意味着該股下一步的漲跌,都與這些打新中簽的投資者無關了。
新股上市首日破發,這對于打新中簽的投資者來說,當然是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中小投資者打新中簽不容易,一年能中一、兩個簽,那就謝天謝地了。有的投資者幾年打新都中不了一個簽,如今好不容易中簽了,而且還中了可孚醫療這麼個“大肉簽”,據稱這是一隻“10萬大肉簽”,中簽的投資者就等着可孚醫療新股上市來吃肉喝湯發點小财呢。誰知可孚醫療新股上市,“10萬大肉簽”泡湯了,“大肉簽”變成了“大忽悠”,打新中簽的投資者不僅自己沒有喝上“肉湯”,自己反倒是被割肉了。打新幾年好不容易中的一個簽卻以割肉的結局收場,這樣的“好運氣”夠讓中簽的投資者自嘲的。
新股上市首日破發,這意味着A股市場新股不敗神話的破滅。雖然A股市場不乏新股破發現象的出現,但真正能讓新股不敗神話破滅的,隻能是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因為投資者之前看到的新股破發,通常是新股經過了一輪或幾輪炒作之後出現的新股破發,哪怕有的新股是新股上市後的幾個交易日之後破發,或新股上市後的次日破發,但隻要新股上市當天沒有破發,并且還有一定幅度的炒作空間,都不會危及到新股不敗神話的存在,也不會影響到投資者打新的熱情。畢竟打新中簽的投資者可以在新股上市後的炒作中獲利走人,打新中簽的投資者無非就是賺錢多少上的差異而已。
但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因為新股上市首日破發,這就意味着打新中簽的投資者在上市首日都無利可圖了,甚至還要虧損了。如上周五上市的中自科技,上市首日的最高價都低于發行價,這就意味着中簽的投資者全線套牢,投資者要想出局就隻有割肉一條路可走。如此一來,新股不敗的神話自然也就破滅了。
當然,對于A股市場來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也不是始于現在,比如,被稱為科創闆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第一股的建龍微納,其上市之日是2019年12月4日,距今已有一年零10個月。不過,盡管新股上市首日破發不是A股市場的孤例,但卻并非是普遍現象,而隻是一種偶然現象,偶爾出現一兩例,但最近卻接連出現幾家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此現象就不能不引起投資者的重視了,投資者還能不能“閉眼”打新,這就成了投資者需要正視的問題。
最近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現象之是以接連出現,顯然與今年9月證監會與滬深交易所對新股發行詢價制度的改革有關。針對詢價機構的“抱團壓價”行為,詢價新規将最高報價剔除比例由“不低于10%”調整為“不超過3%”,同時強化報價行為監管,進一步明确網下投資者參與新股報價要求,并将可能出現的違規情形納入自律監管範圍。如此一來,在詢價新規的推動下,新股發行價格明顯被推高。最近首日破發的幾隻新股大都是詢價新規出台後發行的新股。如可孚醫療的發行價高達93.09元,中自科技的發行價為70.90元,凱爾達的發行價也有47.11元。
基于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現象的接連出現,投資者“閉眼”打新顯然是不可取了。繼續“閉眼”打新,難保投資者中簽的新股不會重複上市首日破發的厄運。是以,對于打新,投資者還是要悠着點,至少要做到“三不打”。
一是超高價發行的新股,投資者不要參與打新。從炒新的角度來看,發行價太高抑制了新股炒作的空間,這類新股破發的可能性最大。二是高市盈率發行的新股,投資者不要參與打新。高市盈率既要看靜态市盈率,也要看動态市盈率。三是業績變臉的新股,投資者不要參與打新。如中自科技,新股還未上市,其業績就同比下滑了80%以上,這樣的新股上市,破發是一種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