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85後作家李禹東:成功秘訣在于大量閱讀後的激情迸發

作者:小北财經
對話85後作家李禹東:成功秘訣在于大量閱讀後的激情迸發

李禹東近照/拍攝:田博明

李禹東,1988年10月8日出生于太原。2010年6月畢業于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社會學與政治學專業。85後暢銷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包括散文集《狂若處子》、《帶刺的莎士比亞夢》、長篇小說《夜案》、《罨》、《人間犬吠》、《失焦》、《筆落三千年》。曾獲“中國當代散文獎”,小說《失焦》獲“紫金-人民文學之星獎”。

伯明:你好!禹東。

李禹東:你好!

伯明:你這個書房好大,這些年在購書方面投入不少吧?

李禹東:是的,這個書房是裝修新家時,我親自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大容量的放書。這些年買書的确投入了不少,有時候和父親到書店一買就是上千元成套的書。

伯明:那你每天讀書的時間大概占用多長時間?

李禹東:我每天有6、7個小時的時間在讀書。每當我探索一個問題、一段曆史或者一個人物的時候,我需要做功課,一方面是更細膩和全面地掌握史實,另一方面用我自己逐漸完善的思想邏輯體系,去解讀這段曆史,并且透過曆史的脈絡,探究背後的實質。

伯明:這些寫滿字的便簽紙,是你的讀書筆記嗎?

李禹東:是的,我在讀書過程中,看到精彩的段落,就随時記錄下來,寫作的時候如果要用到相關的資料,就可以把筆記拿出來檢索。

伯明:這種記筆記的方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李禹東:大學畢業以後,我感覺知識的積累沒有什麼捷徑,隻能這麼做。

伯明:我看到你的微信公衆号“作者李禹東”正在連載《透支世界的遊戲:美元霸權的前世今生》,能不能談談寫作這部作品的初衷?

李禹東:嗯,這個專稿,寫作初衷就是想在目前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給人們普及一些有關美國金融方面的知識。原本打算寫四五萬字,結果完結的時候發現寫了有10多萬字。

伯明:從我知道的長篇小說《人間犬吠》《失焦》,到《筆落三千年》,感覺這裡面跨度有點大,《筆落三千年》作為你的第一部曆史小說,有什麼經驗或者收獲呢?

李禹東:這部曆史小說對我來說是一次探路,創作之初,我的設想是,以甲午戰争為核心,圍繞李鴻章的内心獨白,延伸到中國的曆史發展脈絡,直至最後感傷地離去。想用這個方式把整個故事壓抑的色調表現出來,然後再用一些意識流的方式串起來。現在來看,書裡面有一些架構相對來說沒有我原來創作現實主義小說更靈活。下一本書如果再寫曆史小說的話,這方面一定會有一個大的突破。

伯明:那麼,你在小說《筆落三千年》中描述的李鴻章,和我們教科書裡的那個李鴻章有什麼差別呢?

李禹東:從本質上講沒有差別。放在宏觀的曆史中,李鴻章是一個落後的封建士大夫。他所謂的進步隻是五十步笑百步。晚清之是以沒有出現日本明治維新之後那樣的發展狀态,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封建階級不願意通過放權來刺激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以中國的工業文明的進步非常遲緩。李鴻章搞的洋務運動,還是為了維持那個落後的封建體制,而不是像日本明治維新那樣走資本主義道路。是以,《筆落三千年》裡面描述的李鴻章還是尊重曆史,尊重史料。

伯明:《筆落三千年》作為小說,是如何把握藝術性和寫實性的?

李禹東:作為作者,我必須在曆史内容上保持一種真實性,是以這本書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事件的性質,我都是根據現有史學界公認的事實作為根基的,并沒有進行任何杜撰。但是,作為一部小說,在表現的藝術手法上,以及對人物内心的剖析上,你可以看到各種内心獨白、各種意識流和各種沖突切入點,這些都是在不違背原則性問題的基礎上,顯得更加好看。

伯明:嗯,這樣做也是想通過輕松直白的文字,讓讀者産生對曆史、現在和未來的一些思考,對吧?

李禹東:對,是這樣的。

伯明:我看到你的書桌很高,你平時就是站着寫作嗎?

李禹東:因為每天六七個小時長時間的寫作,腰出了點問題,不能久坐,是以我搞了一個可以自動升降的書桌,友善我可以站着創作,書房還有一個沙發床,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稍微躺一會,緩解一下腰部的壓力,然後繼續創作。

伯明:那作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能不能透露一些你寫作的秘訣?

李禹東:說起寫作的技巧,其實從國小到中學畢業,國文老師就已經把全世界所有的寫作技巧,都教給了我們。這裡給大家提供一個極為科學、極易操作的訓練方法,這個方法來自我的國小國文老師教授過我的一堂課。有一次作文課,她随機取出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可能是課本,可能水壺,也可能是書包——接着,她要求我們就這三樣物品,可以開動想象力,可以查閱資料,可以翻閱曆史,還可以探究當下——總之,總結出這三樣事物的内在聯系和共同邏輯,回家作文。後來,我用這個辦法堅持訓練了許多年。這個方法的實質就是以培養聯想能力的方式訓練寫作能力,有想法的時候記錄下想法,沒想法的時候廣泛閱讀、查閱資料,這樣假以時日訓練,就很容易寫出一手好文章了。

伯明:是以,你每天大量的閱讀,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厚積薄發。

李禹東:對,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切入點是自己的興趣,盡量找一些經典的内容閱讀,但一定是你喜歡的那個類型,然後逐漸達到擴大的效果。當閱讀體系建立起來以後,一個人的求知欲自然而然會起來,他會有興趣探究我這個閱讀體系之外的東西。寫作和閱讀是相輔相成的,他是閱讀到一定程度之後的激情迸發,當激情達到一個點的時候,自然而言就會想去寫作。

伯明:那接下來你的創作有哪些規劃?能不能給我們透露下。

李禹東:我是山西人,而五千年曆史看山西。在中華文明中,山西的曆史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是以,我想從我們山西的曆史中挖掘一些東西出來。至于挖掘什麼,隻是暫時保密吧。

伯明:嗯,翹首以待你的新作品。你才31歲,未來可期,功在不舍。最後,祝願你在寫作這條路上花香滿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