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话85后作家李禹东:成功秘诀在于大量阅读后的激情迸发

作者:小北财经
对话85后作家李禹东:成功秘诀在于大量阅读后的激情迸发

李禹东近照/拍摄:田博明

李禹东,1988年10月8日出生于太原。2010年6月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学与政治学专业。85后畅销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包括散文集《狂若处子》、《带刺的莎士比亚梦》、长篇小说《夜案》、《罨》、《人间犬吠》、《失焦》、《笔落三千年》。曾获“中国当代散文奖”,小说《失焦》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奖”。

伯明:你好!禹东。

李禹东:你好!

伯明:你这个书房好大,这些年在购书方面投入不少吧?

李禹东:是的,这个书房是装修新家时,我亲自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大容量的放书。这些年买书的确投入了不少,有时候和父亲到书店一买就是上千元成套的书。

伯明:那你每天读书的时间大概占用多长时间?

李禹东:我每天有6、7个小时的时间在读书。每当我探索一个问题、一段历史或者一个人物的时候,我需要做功课,一方面是更细腻和全面地掌握史实,另一方面用我自己逐步完善的思想逻辑体系,去解读这段历史,并且透过历史的脉络,探究背后的实质。

伯明:这些写满字的便签纸,是你的读书笔记吗?

李禹东:是的,我在读书过程中,看到精彩的段落,就随时记录下来,写作的时候如果要用到相关的资料,就可以把笔记拿出来检索。

伯明:这种记笔记的方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禹东:大学毕业以后,我感觉知识的积累没有什么捷径,只能这么做。

伯明:我看到你的微信公众号“作者李禹东”正在连载《透支世界的游戏:美元霸权的前世今生》,能不能谈谈写作这部作品的初衷?

李禹东:嗯,这个专稿,写作初衷就是想在当前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给人们普及一些有关美国金融方面的知识。原本打算写四五万字,结果完结的时候发现写了有10多万字。

伯明:从我知道的长篇小说《人间犬吠》《失焦》,到《笔落三千年》,感觉这里面跨度有点大,《笔落三千年》作为你的第一部历史小说,有什么经验或者收获呢?

李禹东:这部历史小说对我来说是一次探路,创作之初,我的设想是,以甲午战争为核心,围绕李鸿章的内心独白,延伸到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直至最后感伤地离去。想用这个方式把整个故事压抑的色调表现出来,然后再用一些意识流的方式串起来。现在来看,书里面有一些框架相对来说没有我原来创作现实主义小说更灵活。下一本书如果再写历史小说的话,这方面一定会有一个大的突破。

伯明:那么,你在小说《笔落三千年》中描述的李鸿章,和我们教科书里的那个李鸿章有什么区别呢?

李禹东:从本质上讲没有区别。放在宏观的历史中,李鸿章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士大夫。他所谓的进步只是五十步笑百步。晚清之所以没有出现日本明治维新之后那样的发展状态,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封建阶级不愿意通过放权来刺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中国的工业文明的进步非常迟缓。李鸿章搞的洋务运动,还是为了维持那个落后的封建体制,而不是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走资本主义道路。所以,《笔落三千年》里面描述的李鸿章还是尊重历史,尊重史料。

伯明:《笔落三千年》作为小说,是如何把握艺术性和写实性的?

李禹东:作为作者,我必须在历史内容上保持一种真实性,所以这本书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的性质,我都是根据现有史学界公认的事实作为根基的,并没有进行任何杜撰。但是,作为一部小说,在表现的艺术手法上,以及对人物内心的剖析上,你可以看到各种内心独白、各种意识流和各种矛盾切入点,这些都是在不违背原则性问题的基础上,显得更加好看。

伯明:嗯,这样做也是想通过轻松直白的文字,让读者产生对历史、现在和未来的一些思考,对吧?

李禹东:对,是这样的。

伯明:我看到你的书桌很高,你平时就是站着写作吗?

李禹东:因为每天六七个小时长时间的写作,腰出了点问题,不能久坐,所以我搞了一个可以自动升降的书桌,方便我可以站着创作,书房还有一个沙发床,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稍微躺一会,缓解一下腰部的压力,然后继续创作。

伯明:那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能不能透露一些你写作的秘诀?

李禹东:说起写作的技巧,其实从小学到中学毕业,语文老师就已经把全世界所有的写作技巧,都教给了我们。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极为科学、极易操作的训练方法,这个方法来自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教授过我的一堂课。有一次作文课,她随机取出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可能是课本,可能水壶,也可能是书包——接着,她要求我们就这三样物品,可以开动想象力,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翻阅历史,还可以探究当下——总之,总结出这三样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共同逻辑,回家作文。后来,我用这个办法坚持训练了许多年。这个方法的实质就是以培养联想能力的方式训练写作能力,有想法的时候记录下想法,没想法的时候广泛阅读、查阅资料,这样假以时日训练,就很容易写出一手好文章了。

伯明:所以,你每天大量的阅读,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厚积薄发。

李禹东:对,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切入点是自己的兴趣,尽量找一些经典的内容阅读,但一定是你喜欢的那个类型,然后逐步达到扩大的效果。当阅读体系建立起来以后,一个人的求知欲自然而然会起来,他会有兴趣探究我这个阅读体系之外的东西。写作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的,他是阅读到一定程度之后的激情迸发,当激情达到一个点的时候,自然而言就会想去写作。

伯明:那接下来你的创作有哪些规划?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下。

李禹东:我是山西人,而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在中华文明中,山西的历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我想从我们山西的历史中挖掘一些东西出来。至于挖掘什么,只是暂时保密吧。

伯明:嗯,翘首以待你的新作品。你才31岁,未来可期,功在不舍。最后,祝愿你在写作这条路上花香满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