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六屆六中全會期間,主席為何要拒絕張聞天提出的推舉其為中央總書記的提議?

作者:文彙網
六屆六中全會期間,主席為何要拒絕張聞天提出的推舉其為中央總書記的提議?

1938年中國共産黨六中六中全會主席團成員合影

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會選舉産生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第一個中央書記處

中央秘書處是中央上司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書記處的稱号來源于蘇聯共産黨。1905年,中國共産黨中央書記處成立,此時是一個規格比較低的純技術機關。1920年3月,根據俄共産黨第九次代表大會的決定,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成為一個獨立的、具有上司性質的重要機關。"書記"一詞早就出現在中國共産黨的文獻中",在給共産國際代表大會的一份報告中,有人說"三位同志當選為書記處"。此時,"秘書處"還沒有真正成立,實際設立的是"中央局"。"書記辦公室"一詞的出現,可能是中國共産黨在建黨之初試圖将自己上司體制與俄共(蔔)的上司體制相比對的原因。

中國共産黨成立之初,由于黨員和地方組織較少,從一個黨員到四個,中央機關的設立比較簡單,沒有中央書記處。中國共産黨第四次代表大會後,民族革命形勢迅速發展。到1927年4月,共産黨員人數已超過57,000人。與召開黨的四大會議時相比,黨員人數在兩年内增加了60倍。1927年5月,中國共産黨五大共産黨會議召開時,決定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并首次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黨章第五次代表大會後修改,規定中央"組織中共中央政治局指導全國一切政治行政工作......政治局推動幾個人組織中央常委來處理黨的日常事務"。這種制度設定是以1925年12月中國共産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黨章"中央委員會的成立:政治工作負責"為基礎的。組織局——負責組織工作的總上司;秘書處——負責日常組織工作和落實規定的工作。同時,我們也借鑒了中國共産黨與中國共産黨合作初期國民黨中央機關組成的經驗。五大共産黨人把中共中央組織局和書記處有效地合并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負責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1928年7月,中國共産黨六大通過的黨章規定:"政治局由中央從自己的委員中選出,指導中央全會前後的政治工作,選舉常委會的日常工作。目前,仍然沒有為設立中央秘書處編列經費。

紅軍長征離開中蘇地區時,無意中被裝書的重擔夾了起來,導緻中共中央委員會的會議紀要和向共産國際彙報等資訊留在了中蘇地區。由于殘酷的戰争環境,這些資訊後來被摧毀。關于中央書記處的設立,專家考試應從1934年1月起在江西省瑞金市召開中共六屆五中全會。1933年12月5日,臨時中央政府負責博谷對共産國際政權的答複,1933年12月12日,中國共産黨國際對電力的答複,都提到在中國共産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将設立一個書記處。

1934年1月,中國共産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中蘇地區瑞金召開,中央政治局再次當選。全會選舉産生了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第一個中央書記處(實際上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選舉博谷主持工作,全面負責。全體會議選出的秘書處成員有幾種版本。根據《中共中央原中央委員大辭典》(中共中央組織部主編,中共中央曆史研究室編纂,中共曆史出版社2004年版),秦邦賢(博谷)、張問天(羅孚)、周恩來、項英、陳紹玄(王明、 在蘇聯)、張國軒(在四川省陝西蘇區)、陳雲七人組。

中國共産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設立的秘書處,由中共五、六屆全國委員會選舉産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行使職權。當時,中央書記處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經常混為一談,其成員有時被稱為秘書,有時稱為常務委員會。例如,遵義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或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人們普遍認為,當時的中央書記處其實是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

1936年6月16日,陝北中央書記處召集中國共産黨駐中國共産黨國際代表團,稱"目前的中央集權組織,政治局:洛孚、恩來、博谷、澤東、鄧發、開封、嘉祥、中州(張昊、林玉英)、德懷。常務委員:羅福(書記)、恩來、博谷、澤東四人。此時,陳雲被派往蘇聯進行長征,王明已經在蘇聯,張國鈞随紅四人留在中蘇地區進行長征。同年12月初,張國軒、朱德、任偉等來到保安,會見中共中央。此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由張文天、毛澤東、周恩來、張國軒、博谷、張文天全面負責,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張問天提出,毛澤東同志要"當選中央總書記"

1937年11月,中共國際代表王明、中國共産黨駐新疆代表陳雲被共産國際派往延安。

王明回國時,大部分政治局委員都聚集在延安。為了聽取共産國際的訓示,總結黨的工作,中共中央于12月9日至14日舉行了政治局會議("十二月會議")。這次會議,由于毛澤東等人的抵制,王明的錯誤意見沒有形成會議決議。

在12月的會議上,政治局決定成立黨的七個籌備委員會,有25名成員,毛澤東擔任主席,王明擔任書記。

中央政治局會議,按照六大黨章的規定,隸屬于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作為中央政治局閉會期間"開展日常工作"的上司機關。但與此同時,中央政治局下設中央書記處,由中央常委組成。會議一緻認為,中央政府應發揮集體上司作用。1938年4月1日,張問天在新華日報上發表《張問天(羅甫)啟示錄》,稱"中共中央有一個由幾個同志組織的書記辦公室,但不是總書記"。與此同時,秘書處内部也存在分工。以中央書記處在每日電報上作出的分工為例,明确"黨傳遞羅(傅)、軍發、王(明)、王統一戰線何時出手"。

此時,中共中央把中共中央書記處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視為"一套人與馬的兩個标志",仍然經常混雜着名字。此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書記處并存,機構并存,人員相吻合。然而,這種雙重機構在形式上還是"内外不同"的,從修訂後的《張問天年鑒(上圖)》(2010年版《中國共産黨曆史出版社》)可以看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進行會議和決策,對外釋出大多是以中央書記的名義進行的。書記處和常務委員會的這種混合指定一直持續到1938年11月,當時中國共産黨(CPC)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召開。

193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家祥從蘇聯回到延安,加入中共中央書記處。在9月的政治局會議上,王家祥傳達了共産黨國際上司人"中共中央上司機關應由毛澤東上司"的訓示,權力被大大削弱。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六屆中央委員會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全會作出《關于中央規章制度和紀律的決定》,成為黨史上第一個明确中央、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書記處性質、任務、職權和紀律的決議。

本決定是按照中國共産黨三大中央執行委員會組織法制定的中央委員會特别是政治局和書記處的工作法和紀律要求。《決定》提出,按照黨的六大黨章的規定,以"中央書記處"取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中央書記處"的主要規定是:"(1)中央書記處的任務是進行中央委員會日常工作的組織和行政性質,負責召開政治會議,籌備政治局會議讨論問題,并向政治局報告工作。(2)"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應充分執行政治局的決議,但在政治局會議前後,如果發生新的重大緊急情況,可以在不能立即召開政治會議時作出新的決定,并以中央委員會的名義發表宣言決議和資訊, 但條件是,它随後送出政治局準許和承認"。(3)"書記處應至少每周開會一次,共同解決中央委員會的日常工作,處理各黨委的問題。秘書處開會時,中央席位政治局成員應出席"。(4)"各中央局在秘書的政治局成員上司下的工作應定期向秘書處報告。中央各部委重大事項的處理和答複,各部門重要人員的任用、派遣,須經秘書處準許"。

在六中六中全會上,張聞天向毛澤東誠摯地提出,毛澤東同志要"當選黨中央總書記"。但當時毛澤東在經過綜合考慮後,并沒有主張提出這個問題。會後,張問天開始"主動讓仙",工作逐漸轉移到毛澤東,政治局會議地點也從他的山洞搬到了楊家嶺毛澤東的住所。六中全會後,張問天主要從事黨的宣傳教育工作。當時,中央的一些會議仍由張問天主持。但中央政府釋出的檔案和電報大多按照毛澤東的順序排列。可以說,此時,黨中央的主要上司權實際上已經轉移到了毛澤東身上。

1940年5月30日,王明在延安市澤東青年幹部學校開學典禮上發表"學習毛澤東"的演講,稱贊毛澤東為"全黨團結的核心"和"公認的領袖"。雖然當時的中共中央正式上司人還是張聞天,但毛澤東已經成為黨的核心,連王明都不得不承認。

——摘自《黨史文化法庭2015》第五期

作者:水新營

編輯:Chizu No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