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國國慶節當天,中國共産黨中央政治局委員的署名文章出現在《解放日報》頭版的首位并不罕見。

1953年10月1日,解放日報第1版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周年
中國人民開始了民族工業化的鬥争
張問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年。在這四年中,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中國人民同國内外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争,鞏固了國家的獨立性和統一性,完成了一系列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基礎的民主改革,在生産戰線上努力恢複在長期戰争中遭到破壞的經濟。從今年開始,我們開始了逐漸實作工業化、逐漸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建設計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集中力量進行土地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為我國開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逐漸實作工業化,逐漸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必要條件。1950年冬天開始的反對美國和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偉大鬥争,不僅擊退了美帝國主義對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攻擊,而且也擊退了美帝國主義對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構成的直接威脅。
到1952年,主要工農業産品的産量已超過中國曆史上最高的年産量。
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創造了必要條件後,中國今年開始了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
中國共産黨估計,在像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落後的國家,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複雜條件,決定采取穩步前進的基本方針,同時估計國内外的一切有利條件,首先是人民的覺悟和蘇維埃的援助,都對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任何困難都有充分的信心。
随着我國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的第一年接近尾聲,全國人民正在發揚高度的熱情和熱情,開展增産增産、增産愛國愛國運動,為完成和超額完成國家計劃而努力。我國勞動人民明白:1953年年度計劃的完成,這是給國家的繁榮和自身幸福的進一步,這是國民經濟增長中社會主義成分的比重,這是給帝國主義侵略者新的打擊。
7月下旬,國慶節前夕,北韓在闆門店簽署了停戰協定。
此前,今年5月,中蘇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援助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發展中國國民經濟的協定》。
幾天前,1953年1月1日,我國開始實施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這就是這個國慶節的氣氛。
眼睛和頭腦,都集中在"建設"上——正如文章所說,"給國家的繁榮和自身的幸福更進一步",一步一步,再走一步......
此前,1951年,張問天接替王家祥,成為新中國駐蘇聯第二任大使。2020年8月30日,在張問天誕辰120周年之際,中共中共曆史文獻研究所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獻身獻身探索——紀念張問天同志誕辰120周年》,高度贊揚"他一生探索真理,思想開明,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為了實作共産主義理想,堅持不懈,忘了我的奮鬥。
特别指出,張問天是蘇聯"156項工程"實施的主要負責人——
"他高度重視積極發展蘇聯經貿科技合作,服務國内經濟建設,以大使身份參加與蘇方的有關談判,是蘇聯'156工程'具體實施的主要負責人。他在研究蘇聯工業化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在實作我國工業化方面取得"穩步前進",對我國鋼鐵工業布局、自力更生、對外援助相結合提出了具體建議。"
所謂"156個項目",是指今年5月簽署的《蘇聯援助經濟協定》,蘇聯援助中國建設和重建的工業項目91個,加上1950年确定的50個和1954年确定的15個,共計156個項目,列入"15個"計劃。(實際構造了150個項目)
從那時起,15,25,35,45,55,65...截至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年願景目标綱要已經公布。
這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作百年一個目标,乘勢而上,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頭五年。
"畫盡頭的藍圖",中共代代相傳,從過去、現在、未來,正在書寫世界曆史上的一幅壯麗景象。
明天,請看100年前版的211954共和國憲法初稿釋出:那天早上,《浦江上魚鱗的五彩霞》
專欄編輯:陳麗儀 文字編輯:郭全珍
來源:作者:郭全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