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六届六中全会期间,主席为何要拒绝张闻天提出的推举其为中央总书记的提议?

六届六中全会期间,主席为何要拒绝张闻天提出的推举其为中央总书记的提议?

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中六中全会主席团成员合影

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中央书记处

中央秘书处是中央领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书记处的称号来源于苏联共产党。1905年,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成立,此时是一个规格比较低的纯技术机关。1920年3月,根据俄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领导性质的重要机关。"书记"一词早就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在给共产国际代表大会的一份报告中,有人说"三位同志当选为书记处"。此时,"秘书处"还没有真正成立,实际设立的是"中央局"。"书记办公室"一词的出现,可能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试图将自己领导体制与俄共(卜)的领导体制相匹配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由于党员和地方组织较少,从一个党员到四个,中央机关的设立比较简单,没有中央书记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后,民族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到1927年4月,共产党员人数已超过57,000人。与召开党的四大会议时相比,党员人数在两年内增加了60倍。1927年5月,中国共产党五大共产党会议召开时,决定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并首次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党章第五次代表大会后修改,规定中央"组织中共中央政治局指导全国一切政治行政工作......政治局推动几个人组织中央常委来处理党的日常事务"。这种制度设置是以192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章"中央委员会的成立:政治工作负责"为基础的。组织局——负责组织工作的总领导;秘书处——负责日常组织工作和落实规定的工作。同时,我们也借鉴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初期国民党中央机关组成的经验。五大共产党人把中共中央组织局和书记处有效地合并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六大通过的党章规定:"政治局由中央从自己的委员中选出,指导中央全会前后的政治工作,选举常委会的日常工作。目前,仍然没有为设立中央秘书处编列经费。

红军长征离开中苏地区时,无意中被装书的重担夹了起来,导致中共中央委员会的会议纪要和向共产国际汇报等信息留在了中苏地区。由于残酷的战争环境,这些信息后来被摧毁。关于中央书记处的设立,专家考试应从1934年1月起在江西省瑞金市召开中共六届五中全会。1933年12月5日,临时中央政府负责博谷对共产国际政权的答复,1933年12月12日,中国共产党国际对电力的答复,都提到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将设立一个书记处。

1934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中苏地区瑞金召开,中央政治局再次当选。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中央书记处(实际上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选举博谷主持工作,全面负责。全体会议选出的秘书处成员有几种版本。根据《中共中央原中央委员大辞典》(中共中央组织部主编,中共中央历史研究室编纂,中共历史出版社2004年版),秦邦贤(博谷)、张问天(罗孚)、周恩来、项英、陈绍玄(王明、 在苏联)、张国轩(在四川省陕西苏区)、陈云七人组。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设立的秘书处,由中共五、六届全国委员会选举产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行使职权。当时,中央书记处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经常混为一谈,其成员有时被称为秘书,有时称为常务委员会。例如,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或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人们普遍认为,当时的中央书记处其实是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1936年6月16日,陕北中央书记处召集中国共产党驻中国共产党国际代表团,称"目前的中央集权组织,政治局:洛孚、恩来、博谷、泽东、邓发、开封、嘉祥、中州(张昊、林玉英)、德怀。常务委员:罗福(书记)、恩来、博谷、泽东四人。此时,陈云被派往苏联进行长征,王明已经在苏联,张国钧随红四人留在中苏地区进行长征。同年12月初,张国轩、朱德、任伟等来到保安,会见中共中央。此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由张文天、毛泽东、周恩来、张国轩、博谷、张文天全面负责,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张问天提出,毛泽东同志要"当选中央总书记"

1937年11月,中共国际代表王明、中国共产党驻新疆代表陈云被共产国际派往延安。

王明回国时,大部分政治局委员都聚集在延安。为了听取共产国际的指示,总结党的工作,中共中央于12月9日至14日举行了政治局会议("十二月会议")。这次会议,由于毛泽东等人的抵制,王明的错误意见没有形成会议决议。

在12月的会议上,政治局决定成立党的七个筹备委员会,有25名成员,毛泽东担任主席,王明担任书记。

中央政治局会议,按照六大党章的规定,隶属于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作为中央政治局闭会期间"开展日常工作"的领导机关。但与此同时,中央政治局下设中央书记处,由中央常委组成。会议一致认为,中央政府应发挥集体领导作用。1938年4月1日,张问天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张问天(罗甫)启示录》,称"中共中央有一个由几个同志组织的书记办公室,但不是总书记"。与此同时,秘书处内部也存在分工。以中央书记处在每日电报上作出的分工为例,明确"党交付罗(傅)、军发、王(明)、王统一战线何时出手"。

此时,中共中央把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视为"一套人与马的两个标志",仍然经常混杂着名字。此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并存,机构并存,人员相吻合。然而,这种双重机构在形式上还是"内外不同"的,从修订后的《张问天年鉴(上图)》(2010年版《中国共产党历史出版社》)可以看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会议和决策,对外发布大多是以中央书记的名义进行的。书记处和常务委员会的这种混合指定一直持续到1938年11月,当时中国共产党(CPC)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193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家祥从苏联回到延安,加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9月的政治局会议上,王家祥传达了共产党国际领导人"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应由毛泽东领导"的指示,权力被大大削弱。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会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全会作出《关于中央规章制度和纪律的决定》,成为党史上第一个明确中央、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书记处性质、任务、职权和纪律的决议。

本决定是按照中国共产党三大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制定的中央委员会特别是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工作法和纪律要求。《决定》提出,按照党的六大党章的规定,以"中央书记处"取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的主要规定是:"(1)中央书记处的任务是处理中央委员会日常工作的组织和行政性质,负责召开政治会议,筹备政治局会议讨论问题,并向政治局报告工作。(2)"中央委员会书记处应充分执行政治局的决议,但在政治局会议前后,如果发生新的重大紧急情况,可以在不能立即召开政治会议时作出新的决定,并以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宣言决议和信息, 但条件是,它随后提交政治局批准和承认"。(3)"书记处应至少每周开会一次,共同解决中央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处理各党委的问题。秘书处开会时,中央席位政治局成员应出席"。(4)"各中央局在秘书的政治局成员领导下的工作应定期向秘书处报告。中央各部委重大事项的处理和答复,各部门重要人员的任用、派遣,须经秘书处批准"。

在六中六中全会上,张闻天向毛泽东诚挚地提出,毛泽东同志要"当选党中央总书记"。但当时毛泽东在经过综合考虑后,并没有主张提出这个问题。会后,张问天开始"主动让仙",工作逐渐转移到毛泽东,政治局会议地点也从他的山洞搬到了杨家岭毛泽东的住所。六中全会后,张问天主要从事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当时,中央的一些会议仍由张问天主持。但中央政府发布的文件和电报大多按照毛泽东的顺序排列。可以说,此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权实际上已经转移到了毛泽东身上。

1940年5月30日,王明在延安市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开学典礼上发表"学习毛泽东"的演讲,称赞毛泽东为"全党团结的核心"和"公认的领袖"。虽然当时的中共中央正式领导人还是张闻天,但毛泽东已经成为党的核心,连王明都不得不承认。

——摘自《党史文化法庭2015》第五期

作者:水新营

编辑:Chizu Nom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