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闻天的子女后代

作者:读懂城市

张闻天,原名应皋,曾化名洛甫,字闻天,1900年8月出生于江苏南汇县。幼时读过私塾和新式小学,1914年,张闻天考入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16年,进入浦东中学,1917年,去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攻读,受《新青年》影响倾向革命。

1920年至1923年,先后到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学习和工作。1925年6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知识,并任助教、翻译,同时兼任共产国际东方部报道员。

张闻天的子女后代

1931年2月回到上海,不久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同年夏,共产国际决定成立临时中央,他被指定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及政治局常委。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同年10月参加长征并出席遵义会议。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5月兼任延安马列学院院长。

抗战胜利后,到东北工作,1946年春任合江省省委书记。1948年春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并任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次年调任辽东省省委书记,为东北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外交战线工作。1951年4月出任驻苏联大使,1954年底回国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1959年被错定为反党集团成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于1976年7月1日逝世。1979年8月,中共中央予以平反昭雪。

张闻天的子女后代

张闻天的夫人是刘英,她原名郑杰,1905年出生于长沙。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长沙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中共湖南省委妇女部部长。1929年后在莫斯科中国劳动大学、国际无线电学校学习,1932年回国后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少共中央局宣传部、组织部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任第三梯队政治部主任、中央队秘书长,到陕北后,任共青团中央局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秘书处处长。1935年秋在陕北与张闻天结成革命伴侣。

张闻天的子女后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经担任外交部部长助理、驻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副代表,驻苏联大使馆参赞,外交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兼人事司长、部监委书记,中央纪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2年8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他们生育有独生子张虹生。

张闻天的子女后代

张虹生,1939年出生于新疆迪化。幼时便被送到老乡家寄养,3岁时张虹生就随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一批人一起被抓进监狱里,做了四年的小政治犯。10岁才第一次见到父亲。1957年,18岁的张虹生高中毕业。响应号召到农村去,在父亲张闻天和母亲刘英的支持下,报名去北京郊区青年农场“做新一代的农民”。1962年在他就读的北京师范学院被戴上“右倾”的帽子,定性为“坏学生”,被退学送往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劳动。种过田、赶过大车、放过牛。父亲去世时,儿子都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张闻天平反后,张虹生被安排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一直干到1997年退休。

张闻天的子女后代

张闻天在老家还要过原配夫人。在他18岁时,在父母的包办下与当地一个善良勤劳的女子卫月莲成了亲。婚后不久,回到南京继续求学并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东渡日本,又远赴美国。回国后,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文学创作上。1925年,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卫月莲先后为张闻天生下两个女儿:大女儿张维英和二女儿张引娣。大女儿张维英生活在上海,是寻常百姓。二女儿张引娣,1953年曾在外交部当打字员。1955年,中央号召各直属机关精简机构,张闻天让女儿带头离开外交部机关,回到上海,在自行车厂做普通职员。

张闻天的子女后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