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要刮滿建築物!
目前,國際形勢已進入多事之秋,大國博弈進入新階段。此時,任何一個大國的風草運動,都可能成為全球風暴引發的"蝴蝶翅膀"。
10月21日,美國、歐洲、俄羅斯和日本等世界又發生了三場大型活動。

"教皇會議"
讓我們從俄美遊戲的最新發展開始,這次的切入點是中歐國家捷克共和國。
當地時間20日,捷克新政府"政策平台準備小組"成員,也是捷克内閣外長德沃夏克的潛在候選人,他告訴記者:"捷克正在審查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系,并将通過《馬格尼茨基法案》。
毫無疑問,以德沃夏克的身份,他的發言足以代表捷克新政府的态度。
顯然,剛剛在10月初赢得捷克議會選舉的"團結一緻"執政聯盟,打算"為新官員開三槍"。
在分析此事之前,有必要介紹一下《馬格尼茨基法案》。
俄羅斯律師馬格尼茨基于2008年被俄羅斯警方逮捕,罪名是揭露俄羅斯官員的腐敗行為,在監獄中被毆打,并于2009年底"病死"。
作為回應,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稱這是一場"悲劇",并下令進行調查。然而,随着馬格尼茨基的死震撼了世界,國會匆忙通過了《馬格尼茨基法案》,對一系列俄羅斯官員實施了制裁。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
在這一點上,必須指出三個關鍵點。
1、世界不是"二極管",美國所做的隻是"玩弄權力"。
正如普京所說:"這是俄羅斯的内政!""誰應對馬格尼茨基的死負責,最終将由俄羅斯司法系統審判,無論如何,它不會是美國國會的"長臂管轄權"。
歸根結底,國會的這場"荒謬表演"隻不過是冷戰時期打着"保護人權"幌子對俄羅斯的把戲。
畢竟,西方沒有侵犯人權嗎?什麼不是一個糟糕的"反人權"行為,對美國原住民犯下的罪行,在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亞的殺戮,以及由于疫情爆發而在美國造成的75萬人死亡?
美國總統喬·拜登
2、《馬格尼茨基法案》已淪為俄羅斯的西方專用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該法案最初是由美國提出和通過的,但随着美國繼續擴大其申請清單,許多西方國家已經或正在"以同樣的方式學習"。
8月初,澳洲外交部長佩恩發表聲明說,澳洲也将在今年年底前頒布澳洲版的《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案》,以回應美國政府。
此外,加拿大、立陶宛、科索沃等國也已認證類似法案,法國、瑞典、荷蘭也在審議中,而捷克和歐盟也不願落後,各自承諾在最新的最後期限前提出法案。
不難看出,自稱"人權老師"的美國,通過盟友的不斷糾纏,正在逐漸打下"反俄"網絡。
捷克總統澤曼
3、回到捷克本身,這種政府更疊本身就很奇怪。
一方面,自拜登政府今年上台以來,捷克作為美國的"反俄先鋒",率先挑起對俄羅斯的"外交驅逐戰",應該非常符合歐美的胃口。
但在這次選舉中,由現任總理巴比什上司的中間派"公民行動黨"被三名自由派聯盟擊敗,表明西方仍然不确定捷克共和國的表現。
另一方面,作為捷克政府中的"親俄",捷克總統澤曼于選舉後的第二天10月10日被送進重症監護室。
更令人困惑的是,捷克總統辦公室正在隐瞞自己的病情,即使醫生建議反對,其參謀長也安排一些政客與澤曼聯系。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涉及政治鬥争,是否存在歐洲和美國的陰影。捷克總統能否繼續履行職責,取決于11月捷克衆議院的投票結果。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日本前首相菅直人、美國國務卿約翰·布林肯
接下來,讓我們談談日本,一名美國士兵在東京因兩項罪名被捕。
21日(UPI) -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警方于10月9日在日本逮捕了一名美國士兵,罪名是在東京街頭襲擊了一名身份不明的日本男子。
據悉,警方最初以涉嫌故意傷害為由将他帶走,但後來日本警方發現,美軍在日本攜帶1.3克合成毒品,其尿液檢測結果也呈陽性,顯然是吸毒。
後來,經過審訊,駐日美軍透露,他是從東京的一家酒吧買來的。結果,日本警方立即開始調查其流通情況。
對此,你怎麼看?
首先,日本警方"運氣好",就是當場逮捕駐日美軍。
畢竟,在日美關系下地位協定規定,駐日美軍在基地外犯罪,如果不當場被捕,日本警方必須先起訴,才有權逮捕駐日美軍。
但它也創造了一個漏洞,如果美國堅持要掩蓋他,美國可以首先将這名士兵送回美國。屆時,即使日本警方起訴成功,犯下罪行的美國士兵也不會被引渡回日本。
南韓總統文泰賢和美國總統拜登
其次,與南韓人相比,日本人似乎"感激不盡"。
至少在今年5月9日,日本警方僅憑酒後駕車就逮捕了一人,兩人因擅自闖入住宅樓被日本警方逮捕。
然而,駐韓美軍一再犯罪:5月,數人違反防疫規定,6月19日,兩名士兵偷了名牌包,6月27日,兩名士兵撞人逃跑,10月9日,兩名士兵毆打一名路過的司機......
更可悲的是,犯下這些罪行的美國軍隊後來被移交給美國憲兵。
第三,随着美國在亞太戰略上的投入增加,未來犯罪率将會增加。
要知道,無論是美軍駐日基地,還是美軍駐韓基地,現階段都有擴軍工作正在進行中。毫無疑問,拜登政府從中東和阿富汗撤軍勢必在亞太地區更加強大。
更重要的是,美日印澳"四國機制"已經形成,美軍駐日地位更加突出。當然,日本未來會歡迎澳洲軍隊和英國軍隊來日,"好日子"還在前面。
羅斯托夫核電站
最後,讓我們談談俄羅斯核電站的事故。
20日,俄羅斯羅斯托夫核電站事故,其2号核電機組在夜間緊急申請停電,以及火電裝置維修,因蒸汽洩漏。
幸運的是,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沒有發現輻射異常,其餘三支機組繼續作業,俄方目前正在排除故障。
不得不說,當俄羅斯和核事故這兩個詞放在一起時,不可避免地會産生不好的聯想。
當然,必須強調的是,蘇聯對1980年代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反應是巨大的。特别是今天,與發生福島事故的日本相比。
話又說回來,關于俄羅斯核電站的事故,有兩個簡單的觀點。
一是俄羅斯的核電技術,目前的地位相對穩定。
事實上,俄羅斯的民用核電技術,出口到許多國家,包括印度、土耳其、芬蘭、匈牙利等。但這隻是第三代核電技術。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核電技術已經發展到第四代,而俄羅斯隻有少數技術領先,總的來說,我們已經"彎腰超車"了。
其次,俄羅斯對清潔能源的需求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畢竟,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已經宣布,他的國家将在2060年之前實作其"碳中和"目标。顯然,為了實作這一承諾,俄方加強核電建設也是意向。
當然,俄羅斯天然氣資源也很豐富,但核電可以直接建在經濟發達地區,與風能、輕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相比,仍存在不可替代的優勢。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
但在這一點上,必須提到已經全面放棄核電的德國。現在,德國在履行其氣候承諾的同時,依靠天然氣發電,這對其能源安全來說不是好消息。
說起來,"北溪2号"三天前剛剛完成技術注氣,離官方通風不遠。到那時,歐洲和世界的局勢将發生變化,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