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漫作品:滿屏眯眯眼的《中國十二色》是時尚界的“入圈投名狀”

作者:西部行客
陳漫作品:滿屏眯眯眼的《中國十二色》是時尚界的“入圈投名狀”

《中國十二色》-------212年 陳漫為《i-D》雜志投稿的“Whatever the Weather”系列作品

【陳漫的成功】

212年,出道9年的陳漫為《i-D》雜志投稿了“Whatever the Weather”系列作品,自此陳漫聲名鵲起,成為圈内炙手可熱的當紅人物,成了圈内的頂級大咖之一。陳漫在圈内的咖位極高,她是“大咖眼中的大咖”,衆多明星不分男女,争相找其拍照攝影,點名要陳漫當自己的禦用攝影師。

可以誇張地說,“沒有陳漫拍不到的大咖,隻有約不到陳漫的大咖”,可謂是“一約難求”。這便是“圈内人”陳漫。

陳漫作品:滿屏眯眯眼的《中國十二色》是時尚界的“入圈投名狀”

陳漫個人照

【洪晃的共情】

陳漫事件發酵了很多天,今天中國時尚界的大咖人物,“圈内人”洪晃女士出來寫了一篇“與陳共情”的文章。

陳漫作品:滿屏眯眯眼的《中國十二色》是時尚界的“入圈投名狀”

洪晃的頭條文章

洪晃表示:

“因為這組片子,陳漫、乃至中國的時尚攝影一下子在國際上有立足之地。我不覺得這張照片美,但是它有足夠的沖擊力以至于今天,10年後,還可以沖上熱搜。她的手段就是放大亞裔和中國特征。陳漫的初心就是在國際上出道,她做到了。”

後面洪晃還舉例了《钛》和《鱿魚遊戲》這兩部電影來為陳漫辯護,這樣的辯護不值一駁,這裡主要來分析一下第一段的幾句話。

“因為這組片子,陳曼、乃至中國的時尚攝影一下子在國際上有立足之地。” 這裡道出了陳漫的業績、行業地位,和一種“沐浴天恩”的沾沾自喜,也道出了陳漫成功的原因——“因為這組片子”(指《中國十二色》這組作品)。看得出來,得益于陳漫這些照片的成功,連中國的時尚界也跟着沾了光,可想而知在陳漫之前的中國時尚界是幹什麼吃的。

“我不覺得這張照片美,但是它有足夠的沖擊力以至于今天,10年後,還可以沖上熱搜。”這句話掩飾不住為其感到驕傲的推崇之情,并道出了陳漫沖刺成功目标所使用的方法——沖擊力攝影技巧。這裡給人強烈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之感。

“她的手段就是放大亞裔和中國特征。”這句話真正道出了陳漫成功的具體手法。雖然洪晃用的詞語是“放大”,但是在筆者看來,所謂“放大”,其本質上就是“醜化”。這裡洪晃還專門用了“亞裔”這個詞來分散注意力,實際上,這組照片明确命名為《中國十二色》,就是獨指中國。當然,中國也是亞裔的一部分,但無論怎麼說,她們就是在醜化中國,用醜化來換取榮譽,典型的“扮醜求榮”,“亞裔”二字不過是輿論擋箭牌而已。

“陳漫的初心就是在國際上出道,她做到了。”這裡說明了陳漫的從業目标,陳漫為了達成這個目标,用沖擊力攝影技巧“放大”亞裔和中國特征創作了《中國十二色》,滿滿的“不擇手段”既視感。

陳漫作品:滿屏眯眯眼的《中國十二色》是時尚界的“入圈投名狀”

洪晃

【文藝界的成功路徑】

總結來說,洪晃這段話道出了陳漫的三個資訊:

一、事業目标——“在國際上出道”;

二、行業地位——“一下子在國際上有了立足之地”(還得了很多獎);

三、成功手法——用沖擊力攝影技巧來“放大”亞裔和中國特征;

看到這三個資訊,總感覺這個成功的路徑很熟悉。好像不止陳漫獨有,對了,“日記”大咖方方、“魔幻小說”大咖莫言,這二位大咖的成功路徑是不也是如出一轍?品,細品。隻不過,陳漫用的是攝影器材,他們用的是筆,僅此而已。

陳漫依靠沖擊力攝影技巧來“放大”亞裔和中國特征,創作了滿屏盡是眯眯眼的《中國十二色》作品,得了很多獎;

方方依靠聽說技巧來“放大”中國抗疫工作,創作了《方方武漢日記》,得了很多大獎;

莫言依靠魔幻現實技巧來“放大”中國計生工作,創作了《蛙》,得了諾貝爾大獎;

正所謂“條條大路通西方”,中國精英的成功路徑果然名不虛傳!

【為入圈子強扮醜】

不過,雖然中國很多精英得了很多獎,但開門見山不客氣地說,僅就文化審美而言,中國藝術界的絕大部分“圈内人”,缺乏真正的藝術主見,他們本質上就是一群在中西方兩頭遊蕩,然後在國内兜售西方審美标準的——“文化買辦”。

這些“文化買辦”,他們懂商業原理,懂行業規則,卻不一定懂真正的藝術。當然,他們會反過來歇斯底裡地說公衆不懂藝術審美。

他們從來都是依照西方人基于話語權而制定的審美标準來創作,無論他們喜不喜歡,無論他們認不認可,他們都必須如此這般按照西方人制定的标準辦,為什麼?

因為,西方的審美标準就是一種“入圈”的标準。倘若你不認可,那麼你便無法“入圈”,你就成不了“圈内人”。

是以,他們非常懂得這套商業原理和行業規則,為了“入圈”,他們會前赴後繼、拼命創作那些“沒有最醜、隻有更醜”的作品來交作業,以期獲得“入圈門票”。正所謂“為入圈子強扮醜”是也。

是以,這種扮醜其實就是“入圈投名狀”。

當他們創作出的這些“沒有最醜、隻有更醜”的投名狀得到西方人認可以後,他們就算是真正意義上地獲得了“入圈資格”——他們裡夢寐以求的成為了真正的“圈内人”。陳漫便是如此成為了中國時尚界的大咖。

清華美院是過來人,陳漫也是過來人,還有很多說普通大衆不懂藝術的那些“圈内人”,他們都是過來人。他們都是按照上面的路徑這樣過來的。是以,我們能看到千千萬萬的“陰間鬼臉眯眯眼”的作業也就不奇怪了。

【文化買辦喪權辱國】

他們這些“文化買辦”自身并不創造和輸出藝術标準,隻一味将西方審美标準打包販賣到國内,使得中國文藝界缺乏話語權和核心競争力,性質跟“聯想買辦集團”一模一樣。

這些“文化買辦”,在西方人的審美标尺下出賣自己的初心,順着西方人的手指方向,指鹿為馬,硬是附和西方人說眯眯眼是“國際臉”。對此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反說公衆不懂藝術。這些人思維何其頑固?何其自負?

中國喪權辱國的買辦很多。聯想買辦集團演繹科技領域的喪權辱國,清華買辦大學演繹文化領域的喪權辱國,還有人寫日記賣國求榮,有人寫魔幻小說賣國求榮。賣國買辦當道,華夏如何自強?

中國文化領域的“圈内人”們如此喪權辱國,實屬國之不幸。“圈内人”,咱們吃點鈣片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