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已經結束了,各大時尚賬号都搞完了各種時尚盤點,你白當然也不例外。
不過若是離開“人”,單純聚焦于時尚品牌,去年讓白印象最深的,其實是在年末出現的WINDOWSEN。
K11之夜裡,它家的鞋子被Sammi鄭秀文上腳。
乍一看有點莫名其妙,可細品一下,就會發現這雙古怪恨天高才是她那場紅毯搭配的點睛之筆。

嗯,WINDOWSEN或許真的感謝鄭秀文。
雖然它這兩年國際化路線走得越來越6,得到了各大歐美明星的青睐,但放眼内娛,大家還是用它來拍雜志凹造型,很少帶到線下紅毯。
沒别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實在太奇葩了。
細看一下,簡直就是時尚界的“發瘋文學”。
從鞋子來看,鄭秀文穿上紅毯的恨天高已經算是保守派系。
它家的透明高跟兒,主打的就一個“解壓修驢蹄”▽
無限延伸腳底闆厚度是政策之一。
有時還會一站式解決腳指甲不夠長的問題▽
如果願意,可以給雙腳上貞操鎖▽
要是有條件,還可以直接綁着鞋來做骨折複健▽
不僅追求厚度,也在意寬度,好像随時可以從裡面掏出一個三室一廳▽
亮面質感的還好,毛絨質地才是潮到駭人。
忍不住感慨:2022年,你們設計師甚至都不願意放過毛毛蟲的皮▽
不僅可以吓人,還可以防身。
穿上WINDOWSEN,媽媽再也不同擔心我失聯▽
也有一些一看就不是為了設計出來給人穿的。
充滿了機械世界和怪物世界的既視感▽
就問你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混搭……
穿兩個顔色不同鞋子是最低的層次,高跟鞋配厚底鞋才是yyds▽
然而比鞋子更瘋的是他家的衣服。
18-19年的蓬紗系雖然抓馬,可隐隐約約有相對正統的設計感,是以一時間受到了大量明星的青睐▽
不過近兩年可謂是越來越放飛自我。
點進首頁,一股無人敢近身的時尚的王霸之氣撲面而來▽
模特紛紛通過cos成豆蟲蜈蚣小蜜蜂,主打的應該是一個“昆蟲系”▽
在做的從來不隻是單品設計,從上到下搞出詭異畸形氛圍感才是關鍵。
于是你可看到無限延伸的指甲▽
修出來的扭曲變形的肢體
從頭到腳全副武裝,比起“衣服”,更像是接受外星信号的裝置▽
也不能說WINDOWSEN是在胡作非為。
創始人李森森表示,他就是想展現一種集病态感與科技感為一體的亞文化怪物美學。
總之,外星異形+賽博朋克+殺馬特+無性别。
四管齊下,死死拿住了如今時尚圈的命脈,這也是能讓它在短短幾年内走向國際,展露頭角的秘訣——穿對了,就是很出片诶。
了解完WINDOWSEN,白興趣上頭,忍不住又憑記憶去扒了扒近年時尚界出圈的“潮系”服裝設計。
發現這些所謂的潮流系貌似都有着相似的特點——模特越穿越多越穿越大,無限延展身體構型,用怪異加法去做突破,看起來精神很不穩定。
比如最能在腳上整花活的AVAVAV。
它家的分趾怪獸鞋、笨重大毛靴、四趾靴,無一例外都是在追求捂腳汗,同時在向核輻射後的膨脹變異美感疾馳而去▽
又如Moncler,鐘愛利用羽絨服本身的膨脹性玩一些頂級頭包臉和窒息play。
時而是使女的故事,時而又是冬夜悍匪,而且看起來真的和AVAVAV的毛靴很配▽
被譽為“氛圍感工裝的”的Yoshio。
随時随地在神秘和活潑之間跳躍,摸不清它是要讓模特當忍者還是去做商廈開業充氣人▽
有句老話叫“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屬于“怪異朋克”的Luke Neil将不羁破洞裝的傳統的大套袖結合在一起。
一套衣服似乎可以傳6輩,還完全看不出歲月的痕迹▽
同樣都是膨脹柔軟的面料,Yorulmazoglu選擇直接回到昆蟲時代。
比起其他品牌模仿的節肢動物,它家的優點是看起來有滿滿的膠原蛋白▽
Sun Woo好像意識到如果自己被穿到紅毯上絕對會導緻社死。
是以它提前僞裝成螺絲釘友善人打地洞鑽進去,或者掩耳盜鈴——把臉遮住不讓人看,就再也不會丢臉▽
Badbinchtongtong很像Sun Woo的姐妹篇,不過它進一步将社恐屬性發揮到極緻。
模特直接綠幕化,仿佛在時刻準備着被後期制作人員P掉,核心主旨應該是“套子裡的人”▽
3D列印+元宇宙亦是潮流設計師最哈的套路。
Kay Kwok追求數字NFT既視感,視覺效果華麗無情。
有的像“剛出新手村就撿到了滿級大佬的裝備”,有的像被泡發的賽博水精靈▽
關于人類自身的探索也從來沒有停止。
Andrea Grossi嘗試把皮膚穿在身上▽
藝術家Victor Clavelly則自稱巫師。
利用數字和列印技術在恐怖谷效應和超生物進化之間反複試探,一頓飯感覺要吃五個異形▽
再直接點分析它們所有品牌,中心思想基本可以被下面兩張圖拿捏
笑死,一圈看下來是不是覺得更加不了解這種時尚?
然而白在這混亂且困頓不堪的2022年走了一遭,驚訝地發現自己連看待這些瘋批時尚的眼光都寬容了诶。
所謂終日冷靜克制又有什麼意義???
當周遭的世界被焦慮和壓抑情緒席卷,看着那些優雅的老錢風紅血藍血,有時會莫名覺得割裂。
盡管時常被罵“嘩衆取寵”,但回看這些“我不做人了”“當蟲子,當建築物,當外星人”的先鋒設計,内裡其實蘊含着前沿設計師對整個人類世界、社會的失望和回避。
身體表面的凸起,或許代表着内心深處壓抑。
此刻再看那些無法被人了解的走秀環節,忽然就豁然開朗。
畢竟誰還沒在被生活重創後當過一瞬間的行屍走肉▽
誰還沒想過要全副武裝,保護自己,同時和生活繼續搏擊▽
誰又還沒想過要把頭塞進垃圾桶,離開人世,把自己當有害垃圾處理▽
可見,時尚真是個神奇的東西,總要回頭看才能發現一些隐喻。
是以就破例一次,不再嘲笑這些“時尚發瘋文學”,而是要緻敬在這幾年裡發的每個人。
設計師利用發瘋尋找時尚藝術的突破口,盡管有時不被了解;而我們利用發瘋尋找生活的出路繼續前進下去,不在意有沒有人能了解。
部分圖檔 / 網絡
責任編輯 / 白女士
編輯 / 别别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