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投名狀》中,李連傑劉德華打不下蘇州?航拍圖一目了然

作者:翻譯看世界

電影《投名狀》中,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率領的清軍,圍攻蘇州不下,最後誘降又殺降,引發兄弟沖突,也就是刺殺總督案。蘇州城為何這麼難打呢?

《投名狀》中,李連傑劉德華打不下蘇州?航拍圖一目了然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江南婉約之美早已名馳天下,漫步在蘇州園林的幽靜娟秀之中,可以讓人遠離紅塵喧嚣的煩惱。也因為如此,容易讓人忽略蘇州還是一座事關天下興亡的戰略重鎮。

就地理位置來講,古代蘇州是比較偏于東南的,和福建這個“兵家不争之地”差不多。不過蘇州雖偏,但巨富,福建就沒有這個優勢。蘇州處在肥沃的長江中下遊平原,北有大江之利,西有太湖之利,東有大海波濤,稻、漁、鹽皆富于天下。

《投名狀》中,李連傑劉德華打不下蘇州?航拍圖一目了然

古代朝廷靠什麼生存?當然要靠錢糧了,而這就是蘇州的優勢。古人說蘇州比之天下,就相當于家裡的錢庫,人的胸腹。即使朝廷的很多門戶重鎮都丢了,隻要守住蘇州,那就不能說窮。

秦漢時蘇州放在全國範圍内,地理位置确實較偏,長江中下遊地區在南北朝之後,逐漸取代黃河流域成為全國經濟中心。唐宋時蘇州的位置不但不偏,反而可以稱為天下之中。唐朝韓愈說過:“天下之賦所出,江南十居其九也。”中唐能扛過亂七八糟的河北藩鎮割據,沒有以蘇州為代表的江南錢糧,是不可想象的。

《投名狀》中,李連傑劉德華打不下蘇州?航拍圖一目了然

如果你家有這麼一個厚實的錢庫,你首先會幹什麼?當然是加厚圍牆,換一座固若金湯的鐵門。古人也是這麼考慮的,要守住蘇州,必須要在蘇州打造一座堅固的城池。

春秋時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來到吳下,投在公子光帳下,就是後來的吳王阖闾。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伍子胥督建大城,史稱阖闾大城。這座城的東、西長度約有2100米,南、北的寬度約有1400米,占地面積約有2.94平方公裡。在大城之外還有一條護城的濠溝,守城非常便利。大城共有八個陸地門和八個水上門,其中東邊的婁門最為著名。東有二門稱婁門和匠門,西有二門稱阊門和胥門,南有二門稱盤門和蛇門,北有二門稱齊門和平門。

《投名狀》中,李連傑劉德華打不下蘇州?航拍圖一目了然

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的楚國春申君曾把此城當成自己的都城,除了隋朝有段時間遷至新城,唐朝之後依然以此城為蘇州主城。元世祖忽必烈滅南宋後,為了防止有人據城反元,是以毀掉此城。到了元末張士誠反元,又重新修城,以為國都。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深知蘇州之于國都南京的重大戰略意義,一是錢糧所出,二是可作為南京的東線門戶。朱元璋在張士誠的基礎上再修蘇州城,“東、西約九裡,南、北約十二裡,周長三十四裡。”因為蘇州地區河流縱橫,是以此城非常有地域特色,城裡有很多河道,共有三條橫河道,以及四條直河道,城池内外都有壕溝,易守難攻。

《投名狀》中,李連傑劉德華打不下蘇州?航拍圖一目了然

幾百年後的太平天國,發自廣西金田,定都于南京,定名天京。蘇州作為錢糧重鎮,對于天京的門戶意義,無論是天國君臣還是清廷君臣,對此都十厘清楚。太平天國以蘇州為省會,成立了蘇福省,轄區基本包括了無錫、蘇州以及上海,由天國後期的名将李秀成駐守。清廷要滅天國,蘇州是一定要攻下來的。咱們都知道,天國首都天京是1864年被清軍攻陷的,而蘇州被攻陷的時間則是1863年12月,就已經說明了問題。

《投名狀》中,李連傑劉德華打不下蘇州?航拍圖一目了然

蘇州城是太平軍于1860年攻克的,苦清久矣的百姓歡欣鼓舞,在阊門建了一塊牌坊,上寫四個大字,“民不能忘”。不過清軍圍困天京,洪秀全為了自保,不得不調動蘇州的主力以解天京之圍,而蘇州城兵力說少也不少,有七萬多。

《投名狀》中,李連傑劉德華打不下蘇州?航拍圖一目了然

即使如此,太平軍依靠蘇州城,譚紹光等人依然以蘇州為據點,吸引大量清軍,進而減輕天京所承受的壓力。可惜的是,守城的八員大将,有七人背叛了天國,殺掉慕王譚紹光降清,如郜永寬和汪安鈞等人。清軍對反抗者是不會客氣的,七萬太平軍被殺光。至于降清的那七個天國叛徒,也被殺掉。蘇州被攻陷,不是城池的問題,而是人心不和,以及很多天國将領在困難的形勢下看不到希望。譚紹光守蘇州時,他在蘇州各門都修建了數十座營壘,還在婁門外用石頭壘起一座長城,如果不是内亂,太平軍是可以在蘇州堅守的。

《投名狀》中,李連傑劉德華打不下蘇州?航拍圖一目了然

2007年,電影《投名狀》上線,改編自著名的刺馬案,就是清朝四大奇案之一,張文祥刺殺兩江總督馬新贻事件。主演都是娛樂圈大咖,李連傑飾演龐清雲,劉德華飾演趙二虎,金城武飾演姜午陽。電影講的是刺馬,但也講述了這場慘烈的蘇州之戰。很多人認為主角龐清雲的原型就是清軍名将李鴻章,李鴻章利用太平軍将領之間的沖突,成功誘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