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像
與其他寫了很多書的哲學家不同,席勒隻出版了幾本書,如《教育書簡報》、《陰謀與愛》和《席勒收藏》。雖然席勒的作品很小,但幾乎每本書都是不可替代的。他的代表著作《人文主義》是他思想理論的精髓。
總的來說,席勒以崇尚人文主義著稱,主張用人文主義來為實用主義辯護或代替實用主義,因為它可以突出人的中心地位,反映人的獨特性。席勒希望知識能産生實際效果,需要邏輯來闡明人類如何感覺以及如何改善認知活動,認為真理必須對某個目的有用。
究竟什麼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意為人文主義和學說,通常是指人文主義唯物主義,是生物質人類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理論。該學說由19世紀德國的費爾巴赫和之後俄羅斯的車爾尼謝夫斯基代表。費爾巴哈稱他的哲學為"人文主義"或"哲學中的人文主義原則",因為他将庸俗的唯物主義與一般唯物主義混為一談,避免使用甚至反對"唯物主義"一詞。
後來,随着時代的流逝,人文主義理論逐漸發展壯大,許多哲學家也關注人文主義的範疇。在英國哲學家席勒看來,人文主義在人類的發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圍繞人文主義的核心之一就是自由觀,這也是席勒美學思想的核心。
關注人們的信仰、危機,了解人們的喜怒哀樂,探索人類在成長成熟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得失,是哲學家們的一項艱巨任務。席勒經過探索和研究,将人的本質定義為自由,認為"美是自由的表現",美是"自由的快樂",藝術表現為想象的自由。隻有自由,才能産生審美的品味和沖動。
席勒還認為,人性教育的最終目标是審美的人,而不是有道德的人,隻有審美的人才是自由的人。為了滿足道德要求,或者迎合時代的通俗習慣,人們往往會屈服于社會的束縛,不敢完全大膽地表達自己判斷是否如此。
審美範疇的人,因為"審美"這個特定的身份,不再對心靈有負擔,是以敢于表達自己對事物之美和醜陋的直接、敏銳的判斷。比如,一首音樂是否優美,一幅畫有很好的色柱,一個人是否誠實可靠等等。
當然,審美人有這種自由,往往有助于一個人的靈性的發展和利用,使它成為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敏銳的判斷力的觀察者。說到席勒的人文主義,有一本書值得一提,《席勒的人文主義美學》。
席勒的《人文主義美學》是系統研究席勒審美思想的學術專著,涵蓋了席勒的人文主義思想和根源、美學、藝術理論、席勒的理想主義美學,以及席勒的審美曆史地位和巨大影響,共5章。
根據席勒的《人文主義美學》的作者,席勒的美學思想主要表現在人文主義的救世主主義中。席勒是最早提出美學中人文主義原則的人,并以此為基礎,以核心為出發點,建立了一套關于人類審美教育的理論,闡述了如何讓普通人具有審美觀念和能力。
其實,在筆者看來,人文主義理論提倡的一個重要命題,就是: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傾向于通過外部世界的刺激或自我本能自動做出反應,無論是否合适。有了自由意志,我們就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采取積極行動,把事情引向正确的方向。
在人生的漫長征途上,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為你做決定,也沒有人能真正取代你完成成長的蛻變。滿懷信心地接受每一個祝福或挑戰,當你磨練你的信仰時,你将真正自由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