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是無用的/有組織的
從文化到文明——仰光文化百年曆程及其文明成就
時間:9月3日(周五)19:00-21:00
地點:騰訊大會(ID:906927557)
演講者:魏興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院長、研究員)
中國仰光文化中發現并命名的第一個史前文化,仰光村遺址的發掘标志着中國考古學的誕生。根據現有資料,玉津與陝西邊境地區的中寺底溝期是在當地仰光早期和早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整個文化中最發達的,也是最早出現社會複雜現象的,是以文明的出現應屬于本土文明。西北奧凡中後期的文化鄭州也十分繁榮,文明程度很高,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仰光的文化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國融合應該是其最高成就。深入讨論文明相關問題,應該是未來仰光文化研究的重點内容,也是在百年文化研究的基礎上,新目标發展的主要方向。

于英石紀念論壇:思想史的付出者
時間:9月4-5日
地點:ZOOM會議(ID:89495533037)
嘉賓:周啟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漢語研究系主任)、錢永祥(台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王玉森(台灣大學曆史系教授)等
為紀念剛剛去世的餘英軒,新聞界邀請多位學者聯合舉辦餘英時代紀念論壇,在網上反思餘英詩先生的學術思想。
您心目中的"日本"是什麼?
時間:9月4日(周六)14:00-15:30
地點:笑餘文 讀者
嘉賓:李永靜(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張曉宇(華東師範大學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員)
現代中國人以一種複雜的方式看待日本:日本和我們一樣存在于我們想象的角落裡;事實上,現代日本人看待中國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也在以一種糾結的心态注視着中國的一舉一動。這種看着對方眼睛的奇點,是中日之間曆史上特殊關系的一種表現。奧運會後半個多月,易綱邀請了新一代日本研究代表學者李永靜、青年政治學家張曉宇,分享了他們多年來對中國和日本的觀察,以及他們對中日關系的了解。
技術給了我聰明的藥
時間:9月4日(周六)15:00-17:00
地點:哔哔聲博古裡研究所
嘉賓:劉永琵(閩大學教授)、段偉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在深度技術的時代,我們有什麼技術可以讓我們的小焦慮不讓自己陷入困境?"技術叛亂"是如何催生"技術新世界"的?在技術時代,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技術開發人員如何思考和布局?9月4日,我們邀請了劉永琢和段偉文,共同探讨科技時代的憤世嫉俗和叛亂,科技的叛逆,以及科技如何給我們帶來"智慧醫療"。
仰光文化的起源和中華文明
地點:騰訊釋出會(ID:426497114)
主講人:韓建業(閩大學曆史學院教授)
當新石器時代晚期在黃河中遊及周邊地區傳播時,它是中國最早,最廣泛,影響最深遠的考古文化,自成立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文化的源頭。早在8000多年前,仰光文化的前身,如黎崗文化,就已經出現了更先進的宇宙觀、宗教觀、倫理觀、曆史觀,以及更先進的天文、數學、符号、音樂知識等,進入了中華文明起源的第一階段。從6000年後,在仰光文化的廟底溝時期,早期形成的思想和知識體系進一步發展,社會開始了普遍複雜的過程,仰光文化率先進入了國家的早期狀态,進入了中華文明起源的第二階段。5000多年前,仰光文化晚期已正式進入文明社會,成為早期中華文明的核心。仰光文化後期的社會具有穩定内向、生死、重價值輕盈、禮貌、簡單執着的媒介等特點,堪稱中華文明起源的"中原模式"。
晚明全球化和晚明大變革
時間:9月4日(周六)19:00-20:30
地點:騰訊釋出會
主持人:賈學飛(上海巨貞公司中國圖書局副總經理)
明朝後期,大航海推動的全球貿易迅速興起,文化交流和沖突風靡全球。随着"西家"利瑪窦成功進入中國,他帶給西方的新知識對明代醫生産生了巨大影響,大量的商船、歐洲旅行者和傳教士将中國文化引入歐洲,對現代西方文化的形成産生了重大影響。在世界巨變和全球化浪潮的激蕩下,中國傳統社會在經濟、文化、思想和社會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上海人徐光啟為代表的明代醫生,對西方天文學、地理學、算術、自葩制作等"高科技"技術等新思想持開放态度,不遺餘力地倡導和推動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融合,這是第一個嘗試融合西方文化的中國人。本次聯合閱讀活動,與于書志先生《改寫晚明史系列》《晚明大變》一書為閱讀書,與讀者朋友線上探讨晚明中國與世界
風筝飛翔的土地- 我所知道的阿富汗
地點:新浪微網誌@JustPod
主講人:印權彬(财新世界副主編)
9月,陸家嘴讀書會×JustPod,用文字當槳,用書本當帆,讓你的思緒更遠一點。第一次是去傷痕累累的阿富汗之行,會帶來"追風筝者""燦爛的千日""山背歌"。
新莊創業班
時間:9月5日(周日)14:00-17:00
地點:新莊課堂學習組
嘉賓:周啟仁(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郎潤講座教授)、張偉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琦(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主席)
9月5日,莘莊創業大學課堂現場活動,邀請了北京大學博雅進階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周啟仁教授分享主題:"看新莊經濟演變的邏輯",同時莘莊課堂學術碩士導師、著名經濟學家張偉英、莘莊課堂商業實踐大師、中坤集團創始人黃魯波, 将參加互動交流。
仰光文化與中原文明:從農業到城市革命
時間:9月5日(周日)15:00-17:00
地點:騰訊釋出會(ID:426732154)
演講者:張海(北京大學考古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農業的出現和城市的起源是人類早期曆史上的兩大"革命",本講座講述了支援仰光文化的小米農業的起源和發展,直到中原地區早期城市國家的出現,重點是農業和城市,關注仰光人民生活方式的變化和文明程序, 并談論中原中原中華文明的獨特特征,這始于仰光的文化。野外資料的積累和新的科技手段的廣泛應用繼續支援着現代考古學的進步,揭示了仰光文化的曆史奧秘越來越多。
尋找人民道路- 解放區的農村叙事
時間:9月5日(周日)19:30-21:30
地點:ZOOM會議(ID:83632508489,密碼:002138),哔哔聲,人民糧食主權
演講者:孫曉忠(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于大夫、郭莫羅、丁玲、後來成為著名作家的周立波......他們都有過類似的"上海漂移"和"北漂移"的經曆。而他們中的一些人,從"進城"到"下城",逐漸找到了解放自己的另一條路,也解放了别人。這次講座将帶領我們回到20世紀40年代解放區的曆史舞台,讓我們跟随顧遠、丁靈、周立波的腳步,探索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人民道路"。講座聚焦于解放區作家獨特的"地主叙事",從周立波的地主叙事到看到現代主義遇見現實主義的時刻,從古代元的動物叙事看新的生産關系,從丁靈地主叙事前後的比較可以看出,新的寫作風格和人民的叙事正在形成。
附加:離線活動預覽
北京 |古典科學與早期西方藝術理論
時間:9月3日(周五)13:30-16:30
地點:朝陽區廣營西路81号中國美術學院(北區)706會議室
嘉賓:陳明珠(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程希軒(中國大學藝術學院)、于琳(閩民大學藝術學院講師)、謝軍(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系講師)
《當代藝術與美學論壇》第24期,邀請了陳明珠、程希璇兩位學者分别講課:亞裡士多德的《詩學》《戲劇》讨論、盧吉安諾斯《論啞劇舞蹈》的視覺修辭,以及與俞琳、謝軍兩位就主題發表演講。
北京 |弗蘭基·曼甯傳奇的搖擺人生——新書分享會 中國弗蘭基·曼甯的自傳
時間:9月3日(周五)19:30-21:30
地點:朝陽區朝陽北路101号 朝陽君悅城5F單向空間
嘉賓:貓角工作室(Swing Culture Studio)
弗蘭基·曼甯(Frankie Manning)年輕時從阿蘭布拉舞廳的青年舞會跳到當時的公牛薩沃伊舞廳,當時他成為第一個林迪舞蹈團的主要支柱,當他在70歲時再次被二戰後對搖擺舞感興趣的年輕人發現,以在郵局工作為生。從那時起,Frankie一直在教授和推廣搖擺舞,引領搖擺舞的複興。對于這次活動,我們邀請了該國第一家搖擺舞工作室Cat's Corner,分享有關爵士樂,搖擺時代和Frankie Manning的故事,以及曆史上經典搖擺活動的現場剪輯。
北京 |探索地球生命史 - 聚焦化石 - 熱河生物群和熱河生物群古生物學的發現與研究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建國路87号SKP購物中心4樓SKP RENDEZ-VOUS
嘉賓:周忠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玉林(中國科學院古脊椎病研究所研究員)、張向東(考古與古生物學研究員)
9月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偉林、《化石》主編張向東到訪北京SKP,與科學家分享了發現的最早哺乳動物化石、神秘的爬行動物翼龍、有羽毛爬樹恐龍,以及鳥香侏羅紀到白垩紀公園的發現和研究過程。 1億年前。
北京 |歌曲小說集《靈魂活在老人的女孩子裡》新書分享會
地點:通州區新東街289号M層線1樓
嘉賓:龔歌(詩人、小說家)、崔漫利(作家)、李偉(作家)
9月4日下午,青年作家于歌将客串他的新書《靈魂活在老人家的女孩》,并将與小說《最愛》、《漂浮的》、《玻璃時代》和短篇小說集《卡》《70歲以後》的作者崔滿麗合作,後者出版了《情人》、《花腔》等多部作品, 和毛墩文學獎得主李偉一起聊起了《宋之新小說》,以及當今環境下的文學方向。
北京 |中式美食在山、江、湖等人的情懷——"中國超能吃"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5日(周日)19:00-21:00
地點:朝陽區朝陽北路101号 朝陽城君悅大酒店 上海三聯書店9樓 閱讀
嘉賓:戴曉柏(原媒體人)、安毅茹(作家)、張志義(文化記者)
中國人在飲食上付出了哪些努力?無論是"時不時不吃"這種傳統的堅持,還是在選配料、烹饪技巧上,在中國人吃得辛苦執、少有的反對者。而這背後,是我們對山川、江湖、四季、悠久曆史和世俗人簡單而真誠的熱愛。從宮廷餐廳的菜品,到我們今天的餐桌,從嘈雜的菜市到今天各類買APP,9月5日晚,《中國超會吃》的作者戴曉穎,與作家安一如、《北京青年報》文化記者張志義一起,一起聊聊山中的中國菜, 河流和湖泊以及等待人們。
上海 |為"年輕一代"帶來一個可能的未來和新的書分享會。
時間:9月4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黃浦區重慶南路308号
嘉賓:李家鵬(投資人)、胡生(詩人、翻譯家)、三三(知識産權律師、小說家)
未來會是什麼樣子?我相信,每一個有勇氣和幻想的年輕人都構思了這個問題。"90後"青年跨界作家李開蓬在他的長篇科幻小說《青年一代》中給予了年輕人最高的贊譽和肯定,同樣作為一個年輕人,在書中他漫不經心地運用了自己對未來更美好社會的憧憬:青年民主、"議會選舉"、人工智能"頭"歐羅巴......9月4日,大藏書局大隐秘店将舉辦"可能的未來——青年一代新書分享會",作家李家鵬将向讀者講述兩百年後由年輕人主導的未來社會的新形式。
上海 |吃,中國人有對手嗎?-中國超級食客會,新書分享會
地點:浦東新區陸家嘴環路479号上海中央大廈52樓雲學院
嘉賓:王偉(作家)、毛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作家)、小白(作家、編劇)
在《中國超級會吃》中,王偉提到"為了堅持吃,中國人難得對手",這句話真的是這樣嗎?9月4日下午,王偉與毛廷和小白老師聊了聊,"吃吧,中國人有對手嗎?"
上海 |點燃孩子心:蔡金平和她的兒戲世界
時間:9月4日星期六14:00
地點:黃浦區長樂路398号多雲學院劇院
嘉賓:蔡錦平(導演、藝術總監、演員)、劉安谷(演員、導演)、于偉(中國中央福協會出版社社社長、主編)、錢澄(上海搞笑劇團副導演、演員)
《蔡金平與她的兒童戲劇世界》詳細介紹了兒童戲劇藝術家、國家演員、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戲劇導演的藝術實踐、戲劇理論和藝術教育思想,是一本關于兒童戲劇的暢銷書。9月4日下午,蔡金平、國家級演員劉安谷、中國中華社社社長于偉、單腿劇《上海》代表傳承人錢成将與讀者一起點亮孩子們的心,走進多雲書院和劇院兒童劇的精彩世界。
廣州 |鳥兒的秘密生活:"鳥歌季節"譯者分享會
地點:天河區天河路383号太古路口,某層MU35廣場
主講人:朱磊(生态學博士,中國動物學會會員)
在這個候鳥遷徙的季節,9月3日,《鳥歌季節》的譯者朱磊博士将到訪廣州方方,帶大家暢讀全書,從資深觀鳥者和鳥類研究者的角度,講述迷人的鳥類給觀鳥者帶來的故事,鳥類與我們生活的聯系,以及我們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能為觀鳥者做些什麼。
廣州 |中年浮出水面——劉某"鏡中人"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5日(周日)15:30-17:30
地點:越秀區建設路18号保利時光M級富光書店
嘉賓:劉源(自由撰稿人)、鐘曉毅(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教授)、闫鑫(中山大學副教授)
面對注定要失敗的中年生活,你會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時間焦慮、親子問題、價值觀虛無主義、無望的晉升、煉油難......無處可逃。想通過一本書解決各種生活問題嗎?很抱歉,我們隻提供案例。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關鍵在于對人生和道的了解。9月5日下午,劉曉波将帶着他的新書《鏡中的中年》作為富光書店的嘉賓,和大家一起面對中年人的生活。
杭州 |普魯斯特和電影
時間:9月4日,星期六,19:00
地點:西湖區北山街32号,寶玉塔,前山路8号,純真書吧
主講人:法蒂娜(影評人)
為紀念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誕辰150周年,9月4日晚,著名影評人法蒂娜将前往杭州純真書吧,與大家聊聊《普魯斯特與電影》,普魯斯特偉大著作《水年紀念》改編的電影,以及電影文學改編的分析。
西安|打開曆史的最佳方式
時間:9月4日(周六)15:00-16:30
地點:士林區長安北路261号西安SKP購物中心活動區9樓SKP
嘉賓:杜俊麗(曆史作家)、楊林克(教育家)
對于今天的人來說,如何進入曆史無疑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杜俊麗的五卷本《曆史的細枝末節》給了我們敞開心扉了解曆史的最好方式。他從現代人最擅長和最習慣的角度出發,即從技術文化的角度來講述曆史的發展與形成。9月4日下午,在SKP RENDEZ-VOUS,我們與杜俊麗和楊林克先生聊了聊"曆史的細節",請他們告訴我們開放曆史的最佳方式。
負責編輯:顧明
校對: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