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家的菜豆腐

老家的菜豆腐

如果一個外國人第一次來到我的家鄉,被師傅留了下來,并說要給他煮粥,那是莫大的榮幸。因為這是我家鄉招待客人的最高規格,看似普通的一碗粥,卻凝聚着主人的風格深厚的感情。這裡的粥是我們家鄉獨一無二的蔬菜豆腐,據那些外出打工的人說,他們走遍全國,隻有我們家鄉有蔬菜豆腐。其他地方的豆腐和我們家鄉的豆腐相比,根本不是一種味道,不習慣用豆腐煮粥。

老家的菜豆腐

我們家鄉的蔬菜豆腐使用的原料極為普遍,隻有三種:大豆、泡菜、大米。最關鍵的就是在這個泡菜裡,其他地方的豆腐遠不如我們家鄉豆腐好吃,所有的秘訣也在我們家鄉獨一無二的泡菜。腌菜的做法,通常使用好的綠葉,在沸水中煮熟五六分鐘,趁熱在鍋裡撈上去,加入沸水完全浸沒。甚至可以将綠葉直接洗入盆中,加入沸水以完全浸沒,浸泡三五天,泡菜變成泡菜。如果是在夏天,一兩天。浸泡時間越長,酸味越濃。盆地裡一定有老酸水,其他地方也有做泡菜的習慣,但總不是我們家鄉泡菜的味道,根本原因不是我們家鄉老酸水。泡菜可以直接撈起來吃,也可以和姜蒜混合,加一些紅油、香醋油,總之,都是靠自己的口味。尤其是當桌上擺滿了大魚,或者喝得太多,及時把這樣的腌菜盤子,經常偷來。喝醉了,還可以直接倒上半碗酸水咕噜咕噜的飲料,一個烈酒,酒醒半。在我們的家鄉,泡菜是名副其實的上百道菜,無論是炒菜,還是湯、炒飯、蒸肉、火鍋,誰也拒絕不了。這是這樣一種極其普通的泡菜,在獨特的酸味中,卻永遠不會忘記家的感覺。

老家的菜豆腐

家用蔬菜豆腐的做法是,先将大豆用水(也可用溫水)浸泡半天,用石磨細磨成果肉,然後用細紗過濾掉渣。過濾豆漿加油除去上述泡沫,放入鐵鍋配柴火泡泡,慢慢加入酸水,過濾好冷豆漿,慢慢煮熟。這個過程叫做一些豆腐,出了豆腐的量,豆腐的味道都在這裡,是對人忍耐的最大考驗。我們家鄉散布着"殺牛可以等,點豆腐等不"的口語,意思是很費時,很需要耐心。恐怕這就是為什麼煮豆腐粥如此受主人歡迎的原因,不是嗎?每次多少酸水,什麼時候加,都是靠自己控制,說不出。總之,一定要慢,是以出豆腐的量,味道細膩嫩,否則豆腐的量就少了,味道粗又木頭,是以我們也有一句"心吃不熱豆腐"的口語。直到豆腐從豆漿中完全分離出來,像棉花聚成團塊,将一鍋乳狀豆漿倒入水中,點豆腐過程甚至完成。這時可以直接加入到煮熟的米飯裡做粥,煮熟時加切碎的泡菜也可以,有不太高興吃酸,加卷心菜。如果你想吃豆腐,把棉絮狀的豆腐拿起鍋裡,用紗布包裹起來,把水擠出去。豆腐中保留的水分量也決定了豆腐的嫩度,這取決于它自己的飲食習慣。豆漿也沒有過濾豆渣,營養成分比較完整,但味道要差得多,豆腐也不會成型。

老家的菜豆腐

我們自制豆腐粥的黃金伴侶是自制的辣油,不需要其他菜肴。将幹辣椒粉(也可與切碎的辣椒一起食用),與切碎的姜洋蔥大蒜混合均勻,放入适量的鹽,倒入熱油中,油就會制成,如果加入一些切碎的香菜,那就完美了。還有喜歡在蔬菜豆腐中加入洋芋或手拉面條,那是一種味道。

老家的菜豆腐

如此簡單的食材,如此普通的一碗粥,卻很誘人,在招待客人或如春節這樣重要的節日中是必不可少的。有的病人,食欲不好,隻要一碗蔬菜豆腐粥,然後食欲就大大增大。有幾次我和一些朋友在外面吃蔬菜豆腐,朋友先用瓷缸裝了一個大碗,說要帶上司去吃。我也經常給老婆打包,她說吃蔬菜豆腐會不知道雞魚的味道。

春節越來越近,小時候,家喻戶磨豆腐的聲音,到處都是豆腐的香氣,完全占據了我的記憶。(張永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