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月信貸投放更為均衡 金融支援質效進一步提升

作者: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4月信貸增速保持穩定:日前,央行釋出的資料顯示,4月,新增人民币貸款7300億元,同比多增112億元;新增社會融資規模減少1987億元,同比少增約1.4萬億元。4月末,廣義貨币(M2)同比增長7.2%,增速比上月末低1.1個百分點。

在業界專家看來,4 月人民币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比3 月少增,主要是季節性原因,預計5 月新增貸款和社融季節性多增。

就此,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從金融資料來看,信貸均衡投放效果初步顯現,更有效比對了實體經濟主體的用款需求,也為年内貸款增長留有後勁。4月社融增速出現回落,但後續有望逐漸回升;同時,M2增速放緩,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稱:“4月金融資料出現波動,主要受各類短期因素碰頭疊加影響。展望未來,伴随‘貸款均衡投放’效應反轉,二季度新增各類貸款有望持續同比多增,而在國債到期量高峰退去、超長期特别國債開閘發行、地方政府債發行節奏加快等因素推動下,新增社融資料不僅會恢複正增長,而且一些月份會出現同比多增。”

信貸投放更為均衡

在新增信貸方面,4月,人民币貸款增加7300億元,同比多增112億元。4月末,人民币貸款餘額247.78萬億元,同比增長9.6%,與上月持平,保持在相對高位,信貸投放更為均衡。

溫彬認為:“4月為傳統信貸小月,信貸投放規模通常環比明顯回落,但在去年同期低基數以及季初月份穩定信貸節奏的導向下,今年4月新增人民币貸款實作同比小幅多增。”

華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也對記者表示,以往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有“開門紅”的季節性規律,今年一季度貸款沖高已有緩解,投放節奏較去年更為平滑。目前信貸均衡投放效果初步顯現,為年内貸款增長留有後勁,也更有效比對實體經濟主體的用款需求。

來自央行的資料顯示,前四個月,人民币貸款增加10.19萬億元,同比減少1.13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813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5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084億元;企(事)業機關貸款增加8.6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56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61萬億元。

溫彬表示:“目前信貸均衡投放效果初步顯現,為年内貸款增長留有後勁,也更有效比對了實體經濟主體的用款需求。”

溫彬還指出,從中長期看,大陸經濟結構調整、轉型更新在加快推進,房地産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地方債務風險防控加強,經濟更為輕型化,信貸需求較前些年有所轉弱,信貸結構也在相應優化更新。是以,銀行業在經營模式和内部考核上要逐漸抛棄規模情結,以合适的金融供給滿足實體經濟的有效融資需求,避免供需失衡和資金沉澱空轉。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也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雖然信貸總量同比增幅下降,但真正需要資金的高效企業會獲得更多融資,進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金融支援質效。”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

在M2方面,4月末,M2餘額301.19萬億元,同比增長7.2%,增速環比下降1.1個百分點。

溫彬認為,貨币供應量增速放緩,主要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一是年初以來債市走牛提振理财等資管産品收益率,銀行存款向理财等分流;二是監管部門加大對資金空轉套利、銀行手工補息等行為的規範,擠出部分虛增的存貸款水分;三是優化金融業增加值核算,個别地方政府通過擴張存貸款提高金融增加值的動力明顯減弱。

不過,溫彬指出:“目前M2餘額已超過300萬億元,存量貨币已經不低,增速的下滑不代表金融對實體的支援力度減弱,更意味着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進一步提升。”

溫彬同時稱,部分資金從存款分流到理财後,雖不再納入M2統計,但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沒有出現根本性改變,且短期内“擠水分”的效應也使得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更實、效率更高。

梁斯也表示,要理性看待 M2 增速下行。因為在梁斯看來,“今年以來,監管部門不斷采取措施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減少資金空轉沉澱,大力發展直接融資。作為總量名額,在新增貸款同比少增影響下,M2 增速有所下降,但存量資金使用效率出現提升并不會對 M2 增速帶來影響,是以要理性看待 M2 增速下行的現象。”

展望未來,溫彬表示:“未來幾個月,伴随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逐漸向好、政府部門融資加快以及債市逐漸回歸基本面邏輯,貨币供應量增速将有望企穩。并且,從更長期來看,随着直接融資發展和金融深化,債券與信貸市場發展更加均衡,社融可能會更加适宜展現金融支援總量。”

張瑜也預計,未來幾個月貨币供應量增速将有所企穩。

因為在張瑜看來:一是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逐漸向好。經濟運作中積極因素增多、動能持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态勢明顯,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普惠小微等領域融資需求也将會有更多顯現。

二是政府部門融資有望加快。财政政策逆周期調節逐漸蓄力,及早發行并用好超長期國債,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也會對貨币總量增長形成支撐。

三是債市逐漸回歸基本面邏輯。4月以來,人民銀行多次發聲提示債券市場風險,4月下旬以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有所上行,導緻理财收益率出現波動、吸引力有所下降,近日已有一些理财回流存款的迹象。

展望未來,溫彬認為,考慮到目前貨币存量已經不低,在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之外,着力盤活存量金融資源,避免資金沉澱空轉,提升信貸資源産出效率,以及促進直接融資加快發展,引導融資結構與經濟結構轉型更新更加适配,也是下一步工作重點,進而實作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滿足經濟高品質發展需求。

在這方面,《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币政策執行報告》提出,“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系,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币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準預期目标相比對”。

(編輯:孟慶偉 稽核:郝成 校對:翟軍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