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化2.0時代來臨,大咖“解碼”數字金融

作者:Fintech圈子

“不論是科技金融、金融科技或者數字金融,最終目的是驅動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在日前舉辦的“2024數雲原力大會·新動力數字金融論壇”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說道。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數字金融”首次被寫入中央檔案,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大資料、區塊鍊、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下,金融業正在經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數字金融正在颠覆傳統金融的形态。

數字金融對于金融業提質增效具有怎樣的意義?金融業如何做好數字化轉型?在業内專家看來,發展數字金融的目的,是提高金融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與此同時,資料資産成為數字時代的新型“财富”,“數、雲、智”三者對于數字金融高品質發展至關重要。

數字化2.0時代來臨,大咖“解碼”數字金融

壹圖網

不必拘泥于形式

有業内人士認為,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普惠金融、養老金融面向民生福祉,而數字金融則是它們的基石與支撐。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為數字金融帶來重要機遇,數字化金融業務模式和管道的全面創新、釋放資料要素生産力,為高品質發展注入活力。

“現階段的重要抓手是,如何将五大文章與新質生産力進行連接配接,通過全面推動金融業提質增效,最終助力于全要素生産率的提升。”李揚強調,不論是科技金融、金融科技或者數字金融,不必拘泥于形式,最終目的是驅動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為了實作這一目标,推動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成為題中應有之義。但李揚同時指出,客觀看,大陸金融數字化轉型尚未進入較高層次的智能化階段,是以既需要深入推動金融供給側改革,也應該從需求側提升産業的數字化程度,進而更好地實作産融數字化互動。

發展數字金融的目的,是提高金融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進階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以銀行貸款業務為例介紹稱,“目前大陸融資體系基本格局中,間接融資是主要管道,而銀行貸款中擔保貸款是主要方式,擔保貸款中抵押貸款占最大比重,抵押貸款中又以不動産抵押為主,是以,小微企業包括很多民營企業、科創企業在傳統貸款方式下其融資需求難以滿足,需要多措并舉加快銀行融資方式變革,重點是發展信用貸款”。

數字化2.0時代來臨,大咖“解碼”數字金融

“發展信用貸款有三層面意義:一是服務實體經濟特别是科創企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發展;二是提升銀行管理能力;三是促進市場體系穩定。”而金融科技在推動信用貸款發展中發揮着關鍵作用。屠光紹認為,想要發展信用貸款業務,既需要銀行及時完善信用管理模式,

也需要商業銀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包括資料、模型、場景等,以技術力量賦能信用資源基礎建設。

事實上,銀行通過大模型等數字化技術助力風控的例子并不少。例如,當小微企業主想提升貸款額度時,隻要将手裡的合同、發票甚至自己的店面照片、貨架照片等資産拍照上傳,網商銀行的“百靈”系統會嘗試識别這些材料,分析對方的經營實力,通過建構動态企業圖譜、行業圖譜,将行業的經營周期、資産構成、上下遊邏輯納入風險評估,進而為小微企業授信。

“大陸主要商業銀行已經走過了以電子化資訊化為特征、以數字技術推動業務發展的數字化1.0階段,正在加速開啟以智能化開放化為特征、以數字技術引領全面變革的數字化2.0階段。”中國工商銀行金融科技部副總經理陳鐵鋼如是說道。展望未來,李揚指出,要加快産業數字化程序,實作互聯互通,安全可控,進而為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創造更多有效需求。

資料資産的較量

數字金融對産業發展影響深遠。而在業内人士看來,在數字金融助力下,未來金融機構的競争力将從資産規模、分支機構數量和金融從業人數的對比轉向資料資産規模以及相應算力強弱的較量。

資料要素對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力使其價值屬性日益凸顯,也進一步加速了資料的資産化程序。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釋出的《關于建構資料基礎制度更好發揮資料要素作用的意見》首次提及了“資料資産”這一概念,并提出資料商為資料交易雙方提供資料資産的合規化、标準化、增值化服務,“依法依規維護資料資源資産權益,探索資料資産入表新模式”的相關要求。

數字化2.0時代來臨,大咖“解碼”數字金融

以商業銀行為例,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資金樞紐,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資料沉澱,天然具有規模化、大體量、多元度的資料資源優勢。建立高效的資料資産經營模式,實作對資料資産價值潛力的深度挖掘,已成為商業銀行在數字經濟時代提升自身競争力水準的必然選擇。

神州控股董事局主席、神州資訊董事長、神州數位集團董事長郭為表示,資料資産的積累是展現數字化與資訊化差異的關鍵,資料資産可以視為數字時代的新型“财富”。今天AI技術之是以受到如此關注,關鍵就在于其可以實作資料“永動機式的”自動生成。

尤其對金融機構而言,資料資産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不僅展現在風險、營銷、财富管理等業務領域,更重要的是,資料資産的影響已經擴散到市值領域,未來将實作銀行資産規模十倍、百倍的增長。

資料體量的擴大,相應地就需要算力支撐。華為數字金融軍團COO來利順進一步指出,人類社會正加速邁向全面智能化時代,在數智化加速智能經濟的過程中,智算基礎設施韌性顯得尤為重要,新技術、新場景、新變化都無一不對韌性提出新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實作數字金融的高品質發展,安全問題不容忽視。資料安全、合規安全等等紅線關乎着金融風險與穩定。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許提到,金融智能化是發展的趨勢,大資料和雲服務是金融智能化發展的重要支撐。“數、雲、智”三者對于目前金融科技安全高品質發展至關重要。

在周道許看來,目前,金融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出三個特點:技術發展快,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風控進一步加強,監管政策不斷完善;業務逐漸深度融合,人機協同新時代來臨。實作安全發展,金融資料分類分級和相關安全管理工作要有足夠的耐心。此外,要加快自主創新金融雲服務的建設工作,還要細分技術安全和合規安全。

客群分層成新方向

數字金融的不斷更新,為金融機構提質增效助力。那麼對于銀行等主體來說,所謂“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新方向、新目标究竟在哪?多名資深從業者分享到,“利用新技術助力銀行改善客群、提升業務能動性”,即客群分層、精細化管理,成為了發展重點。

數字化2.0時代來臨,大咖“解碼”數字金融

“目前銀行正逐漸從以産品為中心轉向以客戶為中心,這需要對銀行資源進行重構。”神州資訊零售業務總監晉梅觀察到,銀行開始建構覆寫全量零售客群的成長或會員體系,以全面梳理客戶、産品、權益和管道等資源,尋找未來的價值窪地;二是銀行開始選擇自己的重點經營客群,以在資源配置設定上實作最大化效益。這些趨勢展現了銀行在數字金融時代對客群經營和營運效率的重視,以及尋求差異化和精準營銷的努力。

客群分層分類對于實際客戶經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中信銀行财富管理部副總經理袁東甯介紹到,中信銀行已率先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生态建設,運用AI大模型、客戶行為分析、千人千面營銷政策等高新技術,建構了高潛客群,形成總行集中經營的模式,縮短經營鍊路,提升經營效率、體驗和價值貢獻,探索出中信銀行特有的一條面向全客層的财富管理數字化轉型之路,實作長期續航。

華夏銀行數字化轉型工作推進辦公室副主任李中明同樣分享了關于數字化轉型推動業務發展的經驗。華夏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重點推進開放生态、精準營銷、智能風控、柔性組織、人才隊伍和資料驅動等十大領域的建設。客戶增長逐漸向生态客戶營運和場景獲客轉變。數字化人才體系建構培養方面,華夏銀行通過定義數字化人才标準、建構數字化課程體系、批量分層分類教育訓練等方式,提升員工的數字化能力,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發展。

“銀行應從客戶視角出發,看到客戶的潛在價值,而不僅僅是銀行資産。銀行需根據資源禀賦和投入特點來比對不同的經營體系,形成領先的客群結構。”袁東甯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董晗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