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身處印度後院的尼泊爾,為何與印度漸行漸遠,并逐漸向中國靠攏?

作者:洞悉文史

引言:

尼泊爾是一個坐落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内陸國家。

它隻有兩個鄰國,分别是北面接壤的中國,以及東西南三面包圍的印度。地緣條件跟東亞的蒙古國有得一拼。

身處印度後院的尼泊爾,為何與印度漸行漸遠,并逐漸向中國靠攏?

同時,尼泊爾也是南亞次大陸上唯一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

之是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尼泊爾人頑強抵抗,據險而守,迫使英國人接受了他們的獨立地位。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英國人看他們太窮了,即便打下來也得不償失,于是就放棄了攻伐。

直到現在,尼泊爾依然是亞洲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該國工業基礎薄弱,農業落後,經濟總量僅有288億美元,工業制成品和糧食隻能依賴外援。

身處印度後院的尼泊爾,為何與印度漸行漸遠,并逐漸向中國靠攏?

并且,尼泊爾沒有出海口,僅與中印接壤,是以外援也隻能來自這兩個國家。

從地圖上看,尼泊爾與中國接壤的部分是人迹罕至的高原邊境地帶,而與印度接壤的部分則是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恒河平原腹地。

按理來說,尼泊爾應該更依賴印度才對。然而,近年來,尼泊爾卻頻頻向中國靠攏,反倒是跟印度漸行漸遠,這又是為什麼呢?

身處印度後院的尼泊爾,為何與印度漸行漸遠,并逐漸向中國靠攏?

尼泊爾:送走英國,迎來印度

其實,尼泊爾追随中國要早于印度。後來之是以會傾向于印度,更多的是因為地理位置上的無奈以及政治威逼下的妥協,并非發自本心地追随。

早在英國人到來之前,尼泊爾就一直是清朝的藩屬國。直到19世紀60年代,清朝國力衰微,英國殖民者才趁虛而入,中斷了這層宗藩關系。

身處印度後院的尼泊爾,為何與印度漸行漸遠,并逐漸向中國靠攏?

雖然說,有血性的尼泊爾人,最終沒有像印度那樣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但為了生存下去,他們也隻能被迫簽訂一些不平等條約,将财、政、軍大權全部交給英國“指導”,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1948年,英軍撤出南亞次大陸,按理說,英國人留下的不平等條約也理應全面廢止才對。然而,瘟神送走一個又來一個。

英國人前腳剛走,印度人後腳就滲透進來了,宣稱要全盤繼承英國的殖民遺産。

而印度這麼做的底氣,就在于他們三面包圍尼泊爾,占據天時地利,是尼泊爾當時唯一能夠依靠的國家。

身處印度後院的尼泊爾,為何與印度漸行漸遠,并逐漸向中國靠攏?

尼泊爾的水電完全由印度供應,物資進口需要獲得印度海關準許,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都被拿捏在印度手裡。

1950年,尼泊爾被迫簽署《尼印和平友好條約》。這份條約,其實就是英國不平等條約的翻版,隻是受益方換成了印度而已。

緊接着,印度打出促進共同發展的幌子,脅迫尼泊爾簽訂《貿易條約》,進一步控制了尼泊爾的貿易。

印度此舉,相當于把英國人的特權地位,全盤繼承了過來,印度自诩為“次大陸的主人”,把南亞當成了自家的後花園。

身處印度後院的尼泊爾,為何與印度漸行漸遠,并逐漸向中國靠攏?

并多次利用尼印之間的這層不平等關系,在各個領域、多個方位影響、控制尼泊爾。

文化方面,尼泊爾八成以上的群眾都信仰印度教,這是印度得以影響尼泊爾的一大原因。

同時,我們所熟知的許多印度非遺,其實有很多是尼泊爾的産物。

比如說瑜伽,雖然起源于尼泊爾,卻經常被印度拿來做宣傳。印度有意通過外宣的形式誤導外界,讓他們誤以為這是印度的文化标簽。

印度還多次舉辦國際瑜伽節,甚至厚顔無恥地宣稱瑜伽是印度“給世界的禮物”。

身處印度後院的尼泊爾,為何與印度漸行漸遠,并逐漸向中國靠攏?

目的就是為了淡化尼泊爾的國際存在感,打壓他們的文化自信。最後将他們悄無聲息地同化。

在人口方面,印度政府經常放任、甚至鼓勵國人移民到尼泊爾。

根據1950年尼印兩國簽署的《和平友好條約》,印度人可以無障礙、免綠卡的移居尼泊爾。

乍一看,這是在給建設尼泊爾貢獻勞動力,實際上,他們的真實目的是想給尼泊爾摻沙子,改變尼泊爾的人口構成,讓印度人成為主導。

身處印度後院的尼泊爾,為何與印度漸行漸遠,并逐漸向中國靠攏?

作為一個接連兩次打退英國殖民者的民族,尼泊爾人自然看得出來狡猾的印度政府這是在唱哪出。

并且,在南亞次大陸上,早就有前車之鑒,例如隔壁地緣環境跟自己差不多的不丹王國。

這個國家為了保命,把軍政大權都交給了印度“指導”。

目前,不丹是唯一一個沒有與中國建交的鄰國,同時也是沒有與五常中任何一國建交的聯合國成員國。

再如錫金,這個國家更慘,還沒加入聯合國,就被印度吞并了。在世界地圖上消失得悄無聲息。

身處印度後院的尼泊爾,為何與印度漸行漸遠,并逐漸向中國靠攏?

遵照《聯合國憲章》,安理會理應幹預印度的侵略行為,可面對錫金的求救,他們卻熟視無睹、無動于衷。

印度在控制、滅亡這些國家的時候,同樣運用了“先移民、後出兵”的套路。

移民開路,挑起新舊居民的争端,然後再派出軍隊以保護僑民為由發起進攻。

尼泊爾早就意識到,印度是前宗主英國的真傳弟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吃掉尼泊爾。

但尼泊爾實在太過弱小,糧食不能自給,方方面面離不開印度。是以隻能先忍着。

身處印度後院的尼泊爾,為何與印度漸行漸遠,并逐漸向中國靠攏?

以至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印度說西,尼泊爾就不敢向東,不然就等着被停水停電伺候。

例如,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騰飛,印度看尼泊爾跟中國走得太近,于是就搬出了《和平與友好條約》。

以“未經同意就向中國購買物資”為由,對尼泊爾發起了第一次貿易制裁,讓尼泊爾經濟倒退好幾年。

再如2015年,尼泊爾發生七級大地震。大災之年,印度非但沒有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反而還故意落井下石。

身處印度後院的尼泊爾,為何與印度漸行漸遠,并逐漸向中國靠攏?

關閉貿易口岸,切斷物資供應,延誤救援時機,害死了不少災民。印度草菅人命,隻為敲打近期不聽話的尼泊爾政府。

由此可見,對于尼泊爾人來說,如何與印度搞好關系,不僅是外交問題,更是一種生存問題。

中尼公路,尼泊爾向中國靠攏的先聲

然而,同樣是尼泊爾的鄰國,同樣是面對無法避免的天災,中國卻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令印度羞愧難當。

在被印度封鎖之後,尼泊爾隻好向中國求援。

接到求救,中方二話不說,就把1000噸燃油運到了喜馬拉雅山腳下,解決了尼泊爾的能源危機。随後,僅一天時間,中國就援助了尼泊爾2000萬元的物資。

身處印度後院的尼泊爾,為何與印度漸行漸遠,并逐漸向中國靠攏?

中國此舉,一是加深了友誼、收獲了人情;二是證明了自己有能力取代印度成為尼泊爾的供應國。

而在災難面前,尼泊爾終于意識到誰才是真正靠得住的一方,于是更加堅定了與中國交好的決心。

更重要的是,尼泊爾也希望中國能夠進入他們的市場,以達到制衡印度的目的。然而想讓中國進來卻并不容易,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地形阻隔的問題。

目前來看,中國供應尼泊爾,主要通過兩種運輸方式進行。要麼靠空運,從内地飛到加德滿都機場,但這麼做成本太高,隻适用于應急。

身處印度後院的尼泊爾,為何與印度漸行漸遠,并逐漸向中國靠攏?

要麼走中尼公路,從拉薩出發,經過日喀則,轉運至加德滿都。這也是目前最常走的路線。

是以,中尼公路就成為了維系中尼兩國的重要紐帶。

該公路的存在,對尼泊爾來說,有助于多元化物資供應來源,減少對印度的依賴,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而對于中國來說,則有助于開拓南亞市場,加深彼此之間的交流合作,将影響力擴大到喜馬拉雅山南麓。

但是,中尼公路也存在着運輸效率低下、路途危險的問題。

身處印度後院的尼泊爾,為何與印度漸行漸遠,并逐漸向中國靠攏?

從路線上看,該公路沿途需經過地形惡劣的山脈,地勢高低起伏落差很大,車輛必須減速行駛,輕量運輸。

以至于中國雖然提供了援助,但收效甚微。在尼泊爾的影響力始終略遜于印度。

是以,為了向雪中送炭的中國靠攏,尼泊爾政府于2006年向中國提議,修建一條起始點在加德滿都和拉薩的中尼鐵路。

作為青藏鐵路的延伸,以分擔中尼公路的壓力,改善兩國交通,目前,中尼鐵路項目還停留在前期準備階段。

去年年底,中國已派出基建專家組抵達加德滿都,商讨中尼鐵路的可行性,願為尼泊爾提供資金支援和技術援助,隻是由于印度的阻擾,是以還沒有正式動工。

身處印度後院的尼泊爾,為何與印度漸行漸遠,并逐漸向中國靠攏?

結語:

可以預見,鐵路通車之後,中國的發展成果就能更加便捷地惠及尼泊爾,讓尼泊爾搭上一帶一路的快車,擺脫印度霸權主義的威脅。

相信在不久的将來,尼泊爾一定能夠廢除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實作自身的獨立自主,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主權國家。

參考資料:

[1] 打造西藏對尼泊爾開放的重要平台——以吉隆口岸為例[J]. 劉牧茜.投資與合作,2022(08)

[2] 尼泊爾西北部洛沃的曆史變遷及其與中國西藏地方間的聯系[J]. 葉拉太.西藏研究,2022(0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