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作者:會甯融媒

高标準農田建設是提升耕地品質的關鍵所在。會甯縣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強力推進高标準農田、梯田建設,将跑肥、跑水的低産田變成保肥、保水的高産穩産田,有力改善了農業基礎條件,實作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目标,讓高标準農田真正成為鄉村振興“後花園”。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又是一年春播季,沃野田疇奏歡歌。走進河畔鎮李家塬高标準農田裡,播種機來回穿梭,人們忙着播種、施肥、覆膜等,田間地頭一派忙碌的喜人場景。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景泰縣玉盛源生态農場負責人 王博:目前玉米已經播種了1500多畝,剩下的再有十幾天、二十天就可以全部播種完成。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甘肅九州豐塬農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種植項目負責人 許曉東:目前我們進行灑肥、犁地、平整、覆膜等作業,大概還有十多天左右就完成種植任務。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要問高标準農田怎麼樣?老百姓最有發言權!”2021年,李家塬村通過引水上塬,全面建成了4萬畝旱耕地水肥一體化高标準農田,從顆粒難收到畝賺千元,不僅讓老百姓澆上了填飽肚子的“救命水”,更讓他們澆到了增收緻富的“豐産水”,也結束了祖祖輩輩靠天吃飯的曆史。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會甯縣河畔鎮李家塬村村民 劉萬平:去年的玉米,在水澆充足的情況下,每畝可以達到兩千斤。旱地的話畝産就是六七百斤,最好的年景才是一千斤。水肥一體化是科學種田,在不同情況下放不同的化肥,是以每畝産量都能達到兩千斤及以上。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會甯縣河畔鎮李家塬村村民 劉萬平:我們這個地方的滴灌現在是成功的,每畝放水既節水,也省人力,每畝放一次水是40塊錢,一畝地放水放滿足,從玉米的出苗到收割總共放四次水,總共200塊錢的水費就夠了,産量就提高了。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李家塬現代絲路寒旱産業園的建設,通過“外引”“内培”相結合的方式,讓傳統的旱作耕種方式跨越性地邁入園區化、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生産,旱作耕地全部實作水肥一體化高标準農田改造,傳統農民轉為園區務工、就地就業的現代農民,發展方式實作“龍頭企業+基地+新型經營主體+農民”的曆史性變革,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動力。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會甯縣河畔鎮幹部 武振彩:近兩年來,我們河畔鎮在任半岔村和李家塬村開展了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通過小塊變大塊,大片連片種植,在降低耕種成本的同時,提升了機械的使用率,釋放了土地的最大經濟效益,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和增收管道。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甘肅九州豐塬農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種植項目負責人 許曉東:我們公司今年第一年來李家塬種地,總共流轉了5700多畝地。選擇在這裡種地主要的原因是李家塬經過高标準農田改造之後,地塊平整,而且面積大,能夠機械化種植,并且我們這邊建設了高位蓄水池,解決了農業用水問題,滿足高标準農田作業。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會甯縣河畔鎮李家塬村村民 劉萬平:自從土地流轉以後,我們農民可以拿到200元的流轉費,每家每戶可以分到四畝地,種上這四畝水肥一體化的農田後,畝産比往年的旱田要翻兩倍左右,對我們農戶來說,高标準農田和上水工程都好着呢。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近三年的實踐,以引水上塬、水肥一體、滴灌為主的“李家塬模式”逐漸被百姓所認可。正因如此,河畔鎮又在任半岔實施了“旱變水”水肥一體化高标準梯田項目,目前施工已經接近尾聲,部分梯田已經完成了覆膜。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河畔鎮任王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趙添景:建成以後的高标準梯田,通過二合一使寬度更寬,使“零散化”的土地變為“整體化”的梯田,防止了水土流失,又徹底解決了農業生産條件,便于機械化作業,有效地提升了農業生産能力。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中央一号檔案提出: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等直接參與高标準農田建設管護。今年任半岔“坡變梯”水肥一體化高标準梯田借鑒“李家塬模式”,引進企業通過土地流轉方式“經營”這方“熱土”。景泰縣玉盛源生态農場為保障在河畔鎮的500噸烘幹塔的糧源,又在任岔和半岔兩個村集體流轉了近一萬畝的高标準農田種植玉米。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景泰縣玉盛源生态農場負責人 王博:我們今年在任岔和半岔兩個村種植的玉米比往年的種植密度稀疏一些,考慮到這邊透風性不是很好,是以把株距和行距都調大了一些。今年這邊種的所有地都是高效節水的高标準農田,裡面全部鋪設了滴灌帶,保障玉米的用水問題。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河畔鎮任王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趙添景:任王家村今年以來在鎮政府的引領銜接下,将土地流轉給了公司,老百姓可以領取流轉費。同時,村民也可以在公司務工,增加收入,這樣一來可以解決撂荒地,二來也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如今,會師大地處處可見“扶犁揚鞭”向“鐵牛翩翩”的“蝶變”。會甯縣大力推進高标準農田建設,讓“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有了堅實的落腳點,守住耕地面積又確定糧食産量,努力探索出了一條農業規模化、機械化、标準化、産業化、現代化之路,進一步夯實了全縣糧食安全基礎,萬千農戶穩産、增産、節能、增收的夢想将逐漸實作。

會甯:建設高标準農田讓“糧田”變“良田”

會甯縣河畔鎮副鎮長 杜澤宏:下一步,河畔鎮将繼續堅持高品質、高要求的新理念,紮實推進高标準農田建設,逐漸将零亂分布的“散田”變成集中連片的“良田”,努力實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美好願景,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的力量。

【記者感言】“大水漫灌”變為“精準滴灌”盤活閑置撂荒耕地;“碎片化土地”平整為“大塊田”,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采取“水肥一體化”技術,節本增效明顯;發揮基礎平台作用,放大高标準農田建設效應;提高群衆收入,賦予強基固本新内涵。這場“土地革命”,将零散的“小田地”拼成萬畝良田,将抛荒地變成“活”資産,“轉”出了會甯農業發展的新光景,激發了鄉村振興的内生動力,讓群衆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會甯融媒記者 牛麗娜 王璐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