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作者:会宁融媒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的关键所在。会宁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梯田建设,将跑肥、跑水的低产田变成保肥、保水的高产稳产田,有力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目标,让高标准农田真正成为乡村振兴“后花园”。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又是一年春播季,沃野田畴奏欢歌。走进河畔镇李家塬高标准农田里,播种机来回穿梭,人们忙着播种、施肥、覆膜等,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喜人场景。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景泰县玉盛源生态农场负责人 王博:目前玉米已经播种了1500多亩,剩下的再有十几天、二十天就可以全部播种完成。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甘肃九州丰塬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种植项目负责人 许晓东:目前我们进行洒肥、犁地、平整、覆膜等作业,大概还有十多天左右就完成种植任务。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要问高标准农田怎么样?老百姓最有发言权!”2021年,李家塬村通过引水上塬,全面建成了4万亩旱耕地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从颗粒难收到亩赚千元,不仅让老百姓浇上了填饱肚子的“救命水”,更让他们浇到了增收致富的“丰产水”,也结束了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历史。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会宁县河畔镇李家塬村村民 刘万平:去年的玉米,在水浇充足的情况下,每亩可以达到两千斤。旱地的话亩产就是六七百斤,最好的年景才是一千斤。水肥一体化是科学种田,在不同情况下放不同的化肥,所以每亩产量都能达到两千斤及以上。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会宁县河畔镇李家塬村村民 刘万平:我们这个地方的滴灌现在是成功的,每亩放水既节水,也省人力,每亩放一次水是40块钱,一亩地放水放满足,从玉米的出苗到收割总共放四次水,总共200块钱的水费就够了,产量就提高了。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李家塬现代丝路寒旱产业园的建设,通过“外引”“内培”相结合的方式,让传统的旱作耕种方式跨越性地迈入园区化、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生产,旱作耕地全部实现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改造,传统农民转为园区务工、就地就业的现代农民,发展方式实现“龙头企业+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的历史性变革,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会宁县河畔镇干部 武振彩:近两年来,我们河畔镇在任半岔村和李家塬村开展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通过小块变大块,大片连片种植,在降低耕种成本的同时,提升了机械的利用率,释放了土地的最大经济效益,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甘肃九州丰塬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种植项目负责人 许晓东:我们公司今年第一年来李家塬种地,总共流转了5700多亩地。选择在这里种地主要的原因是李家塬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之后,地块平整,而且面积大,能够机械化种植,并且我们这边建设了高位蓄水池,解决了农业用水问题,满足高标准农田作业。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会宁县河畔镇李家塬村村民 刘万平:自从土地流转以后,我们农民可以拿到200元的流转费,每家每户可以分到四亩地,种上这四亩水肥一体化的农田后,亩产比往年的旱田要翻两倍左右,对我们农户来说,高标准农田和上水工程都好着呢。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近三年的实践,以引水上塬、水肥一体、滴灌为主的“李家塬模式”逐渐被百姓所认可。正因如此,河畔镇又在任半岔实施了“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项目,目前施工已经接近尾声,部分梯田已经完成了覆膜。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河畔镇任王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赵添景:建成以后的高标准梯田,通过二合一使宽度更宽,使“零散化”的土地变为“整体化”的梯田,防止了水土流失,又彻底解决了农业生产条件,便于机械化作业,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今年任半岔“坡变梯”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借鉴“李家塬模式”,引进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经营”这方“热土”。景泰县玉盛源生态农场为保障在河畔镇的500吨烘干塔的粮源,又在任岔和半岔两个村集体流转了近一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种植玉米。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景泰县玉盛源生态农场负责人 王博:我们今年在任岔和半岔两个村种植的玉米比往年的种植密度稀疏一些,考虑到这边透风性不是很好,所以把株距和行距都调大了一些。今年这边种的所有地都是高效节水的高标准农田,里面全部铺设了滴灌带,保障玉米的用水问题。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河畔镇任王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赵添景:任王家村今年以来在镇政府的引领衔接下,将土地流转给了公司,老百姓可以领取流转费。同时,村民也可以在公司务工,增加收入,这样一来可以解决撂荒地,二来也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如今,会师大地处处可见“扶犁扬鞭”向“铁牛翩翩”的“蝶变”。会宁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了坚实的落脚点,守住耕地面积又确保粮食产量,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之路,进一步夯实了全县粮食安全基础,万千农户稳产、增产、节能、增收的梦想将逐步实现。

会宁: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会宁县河畔镇副镇长 杜泽宏:下一步,河畔镇将继续坚持高质量、高要求的新理念,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将零乱分布的“散田”变成集中连片的“良田”,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美好愿景,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记者感言】“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盘活闲置撂荒耕地;“碎片化土地”平整为“大块田”,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采取“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本增效明显;发挥基础平台作用,放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效应;提高群众收入,赋予强基固本新内涵。这场“土地革命”,将零散的“小田地”拼成万亩良田,将抛荒地变成“活”资产,“转”出了会宁农业发展的新光景,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群众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会宁融媒记者 牛丽娜 王璐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