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親抑郁,孩子風險增42%!一項超750萬對父子研究證明

父親抑郁,孩子風險增42%!一項超750萬對父子研究證明

近幾年,無論是明星熱搜還是民生新聞,有關「抑郁症」的話題越來越高頻地出現在公衆視野。

從兒童到老年,抑郁症并未放過任何年齡的人。一項對715萬對父子的新研究發現,抑郁症還會在父親與孩子之間“遺傳”。

父親抑郁,孩子風險增42%!一項超750萬對父子研究證明

受訪專家

中南大學湘雅二院精神科教授 李淩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8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 王威

父親抑郁,孩子抑郁風險增42%

在以往的研究中,母親抑郁與孩子抑郁的關聯已被證明,但對于父親抑郁與子代的關系卻鮮有研究。

近日,一項基于715萬對父子(女)資料的研究發現,抑郁會由父親“遺傳”給後代,父親抑郁使孩子抑郁風險增加42%。該研究由澳洲科廷大學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子刊。

父親抑郁,孩子風險增42%!一項超750萬對父子研究證明

2021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研究團隊對美國20個主要城市,1446名兒童與母親的相關資料展開分析發現,父母焦慮與兒童學齡前至青春期的抑郁症狀存在相關。

此外,育兒壓力會增加母親抑郁風險,同時也會對兒童心理健康産生負面影響。

2020年,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聯合研究發現,父母精神障礙與17歲以下兒童受傷風險增加有關。

父母精神障礙包括精神分裂、酒精/藥物濫用、情緒障礙、焦慮及與壓力相關疾病、飲食障礙和人格障礙;兒童受傷情況包括交通傷害、跌倒、燒傷、溺水和窒息、中毒和暴力。

研究人員根據對1996年~2011年間在瑞典出生的近155萬名兒童研究發現,與精神分裂症和其他更嚴重精神障礙相比,抑郁症和焦慮等常見精神障礙造成兒童受傷比率略高。

男性抑郁表現“不典型”

《2022國民抑郁症藍皮書》資料顯示,女性在抑郁患者中占比高達68%,約為男性的2倍。

僅從性别上來看,不少人往往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因為女性的情緒更敏感、情感更細膩。

但有專家指出,由于男性抑郁症狀不典型,以緻不少男性患者被漏診,男女之間的差距實際并沒有那麼大。

父親抑郁,孩子風險增42%!一項超750萬對父子研究證明

臨床上,男性抑郁症患者數量雖然少于女性,但男性就診時的病情大多已達到中重度級别。以下原因都可能造成男性抑郁漏診:

!

症狀表現不典型

目前廣泛使用的抑郁篩查量表中,對抑郁症的判斷依據主要集中在“過去12個月内,是否幾乎每天感到悲傷或絕望,且持續兩周或更長時間,以至于難以進行日常活動”。

然而在臨床上,男性的抑郁表現未必如此典型。比如:

55歲以上男性:患抑郁症後,可能表現為敏感、多疑;

中年男性:多會出現失眠、反應遲鈍、工作效率降低以及體力下降等問題;

青春期男孩:表現是外放性的,比如煩躁、易怒、砸東西、對抗父母等。

!

男性定位束縛

國人傳統觀念中,男性是家庭和社會頂梁柱,要堅強、能扛事;西方社會規範中,男性也被認為應具有較強的情緒控制能力,拒絕脆弱。

2017年發表在《咨詢心理學雜志》上的一項荟萃研究顯示,越符合男性社會規範的人,心理健康狀況越差,更可能抑郁,其主動尋求幫助的可能性也越低。

!

社會角色影響

女性與老人、孩子的日常交流相對更多,更容易被家人發現異常;男性在外的交流多以工作為主,發現個人情緒問題則會困難一些。

男性還容易将自己的情緒變化歸為工作不順利、夫妻吵架等外界因素,主動求助的意識不足。

如何區分抑郁情緒和抑郁症

生活中難免遇到失業、考試失敗、失戀等不愉快的負性事件,導緻情緒低落,經常胡思亂想,一些人還會自疑是否得了“抑郁症”。

實際上,情緒抑郁和抑郁症之間有本質差别。

此外,人的情緒也會随季節變化,秋冬由于光照時間變短,身體缺乏“快樂激素”,心情更容易有低落感。

4類人是抑郁的高發群體

抑郁症真正可怕的并非隻是心情差,如果拖着不治,可能表現為多種軀體症狀,比如疲勞加劇、厭食,心腦血管疾病、發炎性疾病、關節疾病等風險增加。

對于4類人群來說,患抑郁症的風險更大。

大一、大三學生:更容易受挫

據調查,這類群體的輕生率是同齡人的2~4倍,尤其是大一和大三。

大一新生對新環境、新社交、新壓力一時難以适應,尤其是農村到大城市求學的學生,可能有自卑、孤獨傾向。

大三學生面臨戀愛、就業、求學等多重壓力,容易對未來迷茫,也會因為失戀、考試失敗、就業受挫等陷入持續的情緒低落,自我懷疑,甚至放棄自我。

對策:如果發現身邊的同學或室友不愛跟别人交流,常默默流淚,情緒低落持續一個月以上,可以求助家長和老師。

孕産婦:全程都有風險

由于激素劇烈變化等原因,孕産婦抑郁患病率比普通人至少高一倍。人們常說的“産後抑郁”,科學說法是“圍産期抑郁”。

研究發現,圍産期抑郁症患者50%發生在懷孕期,50%發生在分娩後一個月内。圍産期抑郁容易被忽視,等有症狀後往往已經比較嚴重了,甚至會出現“帶孩子跳樓”的後果。

對策:家人要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援,幫助分擔家務和育兒任務。丈夫應重視妻子的情緒變化,如果發現妻子越來越敏感、多疑、易怒,食欲不佳、睡眠品質差、莫名其妙哭泣,要意識到可能是精神心理問題。

父親抑郁,孩子風險增42%!一項超750萬對父子研究證明

空巢老人:警惕慢性抑郁

相比其他人群,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影響因素特别多。除了家族遺傳,還有疾病、藥物、心理因素等。

對策:子女和社會除了提供吃住醫療的基本保障,還應多去滿足老人的社交、情感、活動的需求。老人自己也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不要與外界隔絕。

服務人員:自我鼓勵和減壓

社會競争激烈,職場人士抑郁症發病率越來越高,首次發病多集中在30歲左右人群,這個年齡段通常“上有老下有小”,處于工作5~8年後的轉型期和瓶頸期,職場壓力巨大,如不能很好處理,容易導緻抑郁症甚至自殺。

美國《健康》雜志曾調查列出最易導緻抑郁的10大職業:餐館服務員、護工、社群工作者、醫護人員、藝術家和作家、教師、行政服務人員、維修工、理财顧問和會計師、銷售人員。

這些高危職業有的薪水低、工作累、職業尊嚴感低的工作,如服務員、修理工;有的工作時間長、常晝夜颠倒、腦力和情感投入多,如醫護人員、教師;有的承擔着極大的職場競争和考核壓力,如銷售。

對策:職場人要找好自我定位和努力方向,處理好職場人際關系;遇事往好處想,努力保證正常睡眠;學會自我減壓,轉移注意力等。

若持續出現精神萎靡、沮喪或易怒,記憶力下降、暴食或厭食、睡眠障礙等,一定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

本期編輯:張宇

父親抑郁,孩子風險增42%!一項超750萬對父子研究證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