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立足社會的真相,大部分家長都了解錯了!

孩子立足社會的真相,大部分家長都了解錯了!

作者:主創團·筱恬

孩子立足社會的真相,大部分家長都了解錯了!

求職季: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狀态

孩子大學畢業後找工作,是無數家長關心的問題。那麼這屆學生的情況怎麼樣?

不久前,微網誌上一位網友在觀察了三個今年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後,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第一個女生是浙大學碩畢業,就業目标是體制内,可參加了一年的各種考公和事業編考試卻都沒有成功。孩子内心無法承受這樣的挫折,6月份畢業後,就一直躲在家裡不出門。

第二個男生是杭州某普通高校大學生,之前也想進大機關,但找了一年的工作未果後,選擇去了一家外貿公司,從最底層的業務員做起。他決定先幹了再說,不合适再換,有工作經驗了更好找工作。

第三個女生是内陸某211大學大學生,程式員專業,這一年一直在杭州各種網際網路公司實習,但因為行情問題沒能在意向的公司留下來。最近,她抓住最後的補招機會,入職了一家中型網際網路公司。

看了這三個孩子的經曆,這位網友總結了三點:

第一,引導孩子好好學習是對的,因為踏上社會後,基本的大學學曆是求職的基本條件;

第二,成績并不是最關鍵的,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孩子适應這個不斷變化的社會的能力;

第三,學霸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關注,如果不能客觀看待自己的學曆光環,名校學曆就是一把枷鎖一個牢籠,會把人圍在裡面動彈不得。

孩子立足社會的真相,大部分家長都了解錯了!

這個文章讓我感觸頗深。培養孩子的目的是什麼?對于我們大多數工薪階層家庭來說,其實很明确——孩子可以安安穩穩升學,踏踏實實就業,将來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最終立足社會,獨當一面。

然而,這個過程并不容易。一味追求高分、好成績和名校,可能反而會本末倒置。

那麼,在這個競争激烈的社會,什麼樣的孩子才能在求職大軍中抓住機會脫穎而出、最終站穩腳跟?馬上又到開學季了,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家長思考。

孩子立足社會的真相,大部分家長都了解錯了!

孩子競争力的籌碼不是分數,而是這四種能力

俞敏洪老師曾撰文透露,他女兒的學習水準一度在班上處于中等,但他從來不以此作為女兒是否要努力的标準。

孩子立足社會的真相,大部分家長都了解錯了!

在他看來,“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絕對不是一個孩子在國小、大學所得的分數決定的。”

而培養孩子就和種樹一樣,“隻有先在根上滋養他,然後以品德之養分來灌溉,孩子才能長得枝葉繁茂,離陽光更近一些。”

事實上,有這樣四種能力,才是讓孩子成材的關鍵養分,是助力他們赢在職場、勝在未來的真正籌碼。

●自驅力:保持上進的能量源

不久前,來自武漢的高中生餘博文上了熱搜。

這個此前曾兩奪全國中學生實體競賽金牌的男孩,最近又在國際實體奧林匹克競賽中取得了總分世界第一的好成績,保送北京大學實體學院,前途無量。

他的經曆被《人民日報》報道,也讓無數網友為之點贊。

據餘博文的母親介紹,他從小就熱愛學習,對實體學科有着濃厚的興趣。在被成功保送北大以後,他也沒閑着,而是利用暑假時間補習英語,為即将到來的大學生涯充電。

事實上,縱觀那些有出息的孩子,他們身上普遍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便是在學習方面自驅力十足。

教育專家指出,在孩子國小低年級階段,家長應該關注的重點并不是成績,而是在于學習自覺性和自律性的培養。

當“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學習就再也不用靠逼迫,孩子自己就會去積極主動地思考和鑽研,效果自然大不一樣。

而在踏入社會以後,自驅力同樣能促使孩子在任何領域都保持探索的熱情。它猶如一股能量之源,推動着孩子保持上進。

孩子立足社會的真相,大部分家長都了解錯了!

●抗挫力:絕地反彈的殺手锏

暑假裡參加大學同學聚會,驚聞一位昔日同窗得了抑郁症,并屢次試圖自殺。

據了解,主要原因是她在讀博士期間課題不順利,在過大的壓力下導緻心理狀态出現了問題。

錯愕惋惜的同時,不禁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個新聞——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的一位博士生Caitlin Kirby,穿着自己用17封拒信做成的裙子,去參加了自己的博士論文答辯。

據Caitlin表示,自己收到的拒信其實遠不止這些,類型也多種多樣,包括獎學金申請、論文投稿、會議投稿等等。

風淡雲輕地描述中,沒有自怨自艾,隻有樂觀和坦然。正如一個評論所寫的那樣:“每一條有所成就的道路,都是由令人沮喪的拒信鋪滿的。”

深切感受到,失敗,對強者而言是成功之母,對弱者來說卻是被壓垮的最後一根稻草。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一項長達三十多年的研究發現,那些成功人士普遍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在面對挫折與困難時依然能夠保持樂觀與堅強。這離不開一種關鍵的品質——抗挫力。

然而,抗挫力的培養,靠的不是一味讓孩子體驗失敗。真正的關鍵,是讓孩子擁有從頭再來的勇氣與能量。

正如學者錢理群所說:“我有一個金色的童年,是以遇到再大的波折都有光明的底色。”

孩子立足社會的真相,大部分家長都了解錯了!

其實,孩子不是越“挫”越勇的,而是越“愛”越勇。

●創造力:始終領先的保證

看過天才少年稚晖君的故事。

他曾是華為花重金覓得的人才,年紀輕輕卻是當之無愧的“全能王”。

除了精通畫畫、彈吉他、剪視訊等特長外,他還尤其擅長理工類的發明。B站上,他定期分享的創造視訊,吸引了千萬網友圍觀。

此前,他獨立研發創造的自動自行車、鋼鐵俠機械臂等作品,讓網友歎為觀止,直呼不可思議。

孩子立足社會的真相,大部分家長都了解錯了!

稚晖君的經曆再次讓人确信,一個創造力十足的孩子是多麼有魅力。其實,它也是優秀者必備的特點。

清華大學前校長陳吉甯在某次演講中曾表示,包括清華大學在内,現在的高校裡存在着大量的“A”型學生,也就是成績好、每門功課都是A的傳統好學生。

但高校最需要的實際上是“X”型學生,指的是那些學習成績或許并不會拔尖,但是有較高創新和創造能力的學生。

愛因斯坦曾說:“創造力比知識更為重要。知識有局限,但是創造力卻可以穿越宇宙。”

可見,一個擁有創造力的孩子,将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也注定會更好地适應這個社會的變化。

●社交力:擁抱幸福的密鑰

有句俗話叫做:“你是什麼人,就混什麼圈子。”

我們國人講究“圈子”,而圈子能帶給我們的不光是人脈和關鍵時候的幫襯,還有源源不斷的幸福感。

哈佛大學成人發展追蹤項目“The Grant & Glueck Study”在經過長達八十多年的研究後,得出的一個最重要的結論便是:

“決定一個人是否人生幸福的,不是财富,也不是名利或工作,而是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諧溫暖的人際關系,能夠讓我們保持健康和快樂”。

孩子立足社會的真相,大部分家長都了解錯了!

是以,教會孩子必要的社交能力、培養孩子的情商,是他們擁有更多朋友的前提。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要讓孩子知道,朋友的好壞不在于數量,而在于品質。多和三觀正、正能量的人交朋友,我們也會變得更加優秀。

前段時間,有一個學霸寝室火了,那就是溫州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2幢403寝室。

五個大男孩,一個比一個優秀。他們5年累計發表SCI論文7篇,授權國家專利4項,獎學金累計近24萬元,4人保研、1人考研升學。

說起學霸寝室是如何煉成的?寝室長裘佳炜透露,秘訣就是“找到好的同行夥伴,互相督促,一起學習。”

平日裡,寝室成員白天各自發奮,晚上回來後則會共同交流分享學習心得。而到了考試月,他們則會分工合作,制作資料,互相提問,抽查知識點。

就這樣,403寝室的每個年輕人都在同伴的影響與激勵下,朝着各自的人生目标穩穩進發。

可見,一個人能否交到朋友,是未來幸福與否的前提;而交到怎樣的朋友,則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擁有社交能力、善于和優秀群體為伍,才是擁抱幸福人生的秘密武器。

孩子立足社會的真相,大部分家長都了解錯了!

讓孩子擁有這些能力,離不開這最重要的一點

不久前看到這樣一個新聞。

在浙江金華,一對國小畢業、靠種田養豬為生的農村夫婦,卻培養出了三個優秀的女兒,其中兩個是博士。

如今,大女兒成為了大學教授,二女兒考入事業機關,三女兒任教7年後,進入企業工作。三人都事業有成,家庭美滿,收獲了幸福的人生。

當地媒體在采訪過他們後,如此總結到:“最好的教育或許就是這樣,沒有教條和指責,隻是言傳身教,就把對生活的熱愛、對完美的追求潛移默化給孩子。”

孩子立足社會的真相,大部分家長都了解錯了!

深以為然。

宋慶齡曾說:“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家庭、父母,特别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煉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