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被診斷為抑郁症、雙相,父母焦慮不已?看清這3個真相,免于恐懼!

孩子被診斷為抑郁症、雙相,父母焦慮不已?看清這3個真相,免于恐懼!

當孩子罹患了抑郁症、雙相障礙,情緒經常波動,可能治療效果也不好,很多父母也淪為了“半個病人”,非常擔心孩子的病情及未來。如果這時父母到精神科就診,很可能也會被診斷為“焦慮症”。

可是,孩子生病了,正是需要父母給予力量、提供理性判斷的時候,要是父母也精神崩潰了,孩子的康複就更難了!

是以,父母要有意識地降低自己的焦慮,調整好精神狀态,保持理性。其實,父母的焦慮、恐懼很可能源于對“精神科診斷”缺乏科學、全面、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不同大夫給孩子下的診斷不同,父母一直很焦慮孩子得的到底是什麼病,甚至可能會想,孩子是不是同時得了幾種病?!

其實,現行精神醫學的診療模式以症狀學診斷為主,隻要符合症狀标準,就可以下診斷,這本來就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和不穩定性。

比如我們面診過一位患者譚興,他的父母曾帶着他四處尋醫,看過國内精神科“四大巨頭”的不少精神科醫生,其中不乏國内非常著名的專家。但專家們做出的診斷不一,他曾先後被診斷為偏執型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焦慮症、強迫症等等。

對此,譚興及父母都非常疑惑:到底該聽哪個精神科醫生的呢?這麼多診斷裡面,哪些是準确的,哪些有可能是誤診?

其實,一個患者有不同的診斷,這不一定意味着誤診。因為患者的病情是動态變化的,在不同階段表現出的症狀很可能不同,不同精神科大夫看到的是患者的不同狀态,是以診斷就有可能不一樣。

别說不同的大夫了,即使患者看的是同一個大夫,但大夫發現患者的症狀發生了變化,也有可能會改診斷。

比如臨床中很多青少年患者一開始出現的是抑郁症狀,被診斷為抑郁症。但他們休學後在家非常壓抑,跟父母的沖突加劇,砸東西、甚至打父母,複診時就有可能被精神科大夫改診斷為雙相障礙。

當然,我們并不認為這種情況屬于雙相障礙,臨床中仍有争議。我們也不是說這些精神科大夫就是誤診,而是想以此說明,主流精神醫學中的症狀學診斷就會有這樣的局限性,隻看表面的症狀,忽視了症狀背後的心理社會因素。如果症狀變了,診斷往往就會跟着變。

從這角度看,無論孩子被診斷為抑郁症,還是屬于重性精神疾病的雙相障礙,都隻是精神醫學單一學科所貼的“标簽”而已,父母不需因為這些表面的标簽而過分焦慮。

如果父母想幫助孩子加快康複,關鍵還是要看到患病背後的心理根源,尤其要進行有效的“自我家庭治療”。

孩子被診斷為抑郁症、雙相,父母焦慮不已?看清這3個真相,免于恐懼!

圖檔來源于網絡

第二,精神科的診斷标準是動态變化的,不存在永久不變的所謂“金标準”!

目前,國際上最權威的診斷體系有兩個。一個是美國精神醫學學會釋出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另一個是世衛組織出台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

而且,相對來說,DSM-5比ICD-11要更權威一些,甚至可以說,後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編著的。也就是說,世界上大部分精神科大夫都參照DSM-5來下診斷。

不過,DSM對精神心理障礙的診斷和了解不是一成不變的,從DSM-1到DSM-5,每一版本都在發生變化。

比如,DSM-5将“雙相及相關障礙”的診斷範圍擴大化了。一些有過重度抑郁發作,但輕躁狂/躁狂發作症狀不典型的患者,也可被診斷為“其他特定的雙相及雙相障礙”。

換言之,在2013年DSM-5頒布實施前,部分患者不會被診斷為雙相障礙。但DSM-5頒布實施後,一夜之間,他們就成了雙相障礙患者,本來隻是一般精神心理障礙,驟然就成了“重性精神病”問題。

其實,國内外也有不少學者并不完全認可DSM-5,甚至持批判态度。是以,精神科診斷并沒有所謂的“金标準”,家長要學會透過表面看到本質。

第三,很多精神科大夫容易誤診、漏診“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C-PTSD)和人格異常,導緻治療缺乏針對性,父母可以初步判斷孩子是否屬于這種情況。

如今越來越多的精神科醫生對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有所了解,在臨床中也會加強識别的意識。但對于一個2018年才剛建立的新診斷——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C-PTSD),大部分精神科大夫仍不了解,很容易忽視。

有些患者從小到大遭受的創傷事件多且複雜,有些創傷事件還比較大。他們既有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症狀,也有明顯的情緒障礙,很有可能罹患了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C-PTSD)。

不過,精神科醫生很容易将這類患者誤診為難治性抑郁症、雙相障礙,甚至是精神分裂症,或認為是PTSD共病抑郁症/雙相障礙。

比如前不久的一個新聞事件,13歲的男孩陸青的父母聯系了一所“戒瘾”機構,該機構的從業人員把陸青“綁架”到集訓學校,對他進行了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和體罰,一名男教官還對陸青實施了性猥亵。

在這個過程中,陸青遭受了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其中被性猥亵等創傷事件非常嚴重。他回家後,出現了明顯的情緒症狀,還有幻聽。他很有可能罹患了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C-PTSD)。

但他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就診時,卻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我們對這個診斷持保留态度,而且,如果真的是誤診,這個診斷将非常不利于陸青和家人維權。

還有很多被診斷為抑郁症、雙相障礙的青少年患者,他們很可能伴有人格異常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沒有被發現、被處理,孩子的病情很容易因為人格異常而反反複複,這是他們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

但很多精神科大夫對人格異常缺乏識别的意識和能力,國内臨床精神科中,幾乎沒有人格方面的診斷。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主動學習人格異常的科學知識,識别孩子是否可能屬于這種情況,甚至了解一些緩解的方法,這非常重要。

很多患者父母一開始非常彷徨、絕望,但當他們了解了高效的、科學的精準精神心理學知識後,掌握的資訊多了,對問題看得更加深入和全面了,自然就能免于恐懼,恢複理性了。

而且在這些知識的幫助下,父母更容易幫助孩子找到适合孩子、家庭的“康複路線圖”,孩子能更快走出疾病的陰霾,回到正常的成長軌道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