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親子關系,是孩子願意跟你好好說話

文丨許諾言 編輯丨魚爸 圖檔來源美素圖庫
1
周末去外面飯店吃飯的時候,隔壁桌坐着年輕的一家三口。
爸爸媽媽一直在看手機,三歲左右的小男生玩着手上一架造型别緻的白色飛機。而且小嘴幾乎沒有停下來過,一直在問着問題。
“媽媽,飛機為什麼沒有輪子啊?”
“爸爸,你什麼時候帶我去坐飛機啊?”
“飛機能不能飛到外太空去啊?”
“我想在飛機上面刷滿彩虹的顔色可不可以呀?”
這麼多有趣的問題,連旁人聽了都是忍俊不禁。
可小男孩的爸爸媽媽對他的問題不是敷衍回答,就是要求他安靜地坐着玩飛機,别說太多話。
原以為是父母覺得孩子太吵了怕打擾到其他人用餐,而随後爸爸的一句話徹底驚訝到我了。
“閉嘴,别打擾我,一邊玩去。”
小男孩還想張嘴說些什麼,最終一言不發,悶悶不樂地玩着。
真的好心疼小男孩,他多希望爸爸媽媽能積極回應他的問題。
可爸爸不耐煩的語氣,已經讓孩子感覺到壓力了。
他變得垂頭喪氣,似乎手上的玩具也提不起他的興趣了。
小男孩也許會覺得,爸爸媽媽甯願玩手機也不願陪他說說話。
父母的打擊和冷漠往往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被愛。
2
而且你知道嗎?你的不回應會傷害孩子的心靈。
今後孩子有新奇的、有趣的問題都不會再找你了。
甚至會漸漸關上了心門,爸爸媽媽不再是他忠實的聆聽者。
剛開始可能覺得孩子很煩,問的問題都很幼稚懶得回答,可是等到你認為孩子能聽得話的時候,想要好好跟他溝通的時候,他卻覺得爸爸媽媽啰嗦了。
那時候你會發現,不是孩子疏遠你,而是曾經的你推開了孩子。
你總以為來日方長,總以為孩子還是懷抱中嬰兒軟軟糯糯的樣子,總以為他還是奶聲奶氣地喊你爸爸媽媽,殊不知,孩子一轉眼他就長大了。
村上春樹曾說:“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同樣,我們一直以為孩子是慢慢長大的,其實不是,孩子長大可能也是一夜之間的事,讓你猝不及防。
是什麼時候發現孩子長大了呢?
是孩子不愛看卡通片了?
是孩子不愛跟你出門遊玩了?
還是孩子一放學回來就關上房門縮在自己的世界?
3
不知不覺,我家大寶已經十歲了,總感覺送他上幼稚園還是昨天的事,不曾想再過一兩年就要國小畢業了。
相信很多當父母的都有過這樣的感受。
孩子們在讀國小之前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小話痨,什麼事情都會跟爸爸媽媽分享,說完之後還要你給個積極的回應。
大寶剛讀書的時候,一放學就會叽叽喳喳把學校的趣事分享給我們聽。
哪個同學今天被老師批評哭了;哪個同學帶了什麼圖案的保溫杯;哪個同學把小秘密跟他分享了-----甚至連學校的落葉是什麼形狀都要回家跟我們分享。
而昨晚,我看着大寶小男子漢的身影,安靜地在書桌前寫寫畫畫,已然不再是那個一有啥事就要想跟我們迫不及待分享的孩子了。
很多時候,我們反而會懷念那個不管是做飯還是上廁所都會圍着我們轉的小家夥了,至于講了哪些話可能早就不記得了,可我們真的想念那樣歡快的氛圍。
從我家大寶和小寶的身上,我清楚地意識到,作為父母真的要從孩子哇哇落地那刻學會傾聽,而不是敷衍地回答着“好啊”“真棒啊”。
小寶目前還在讀幼稚園的階段,每天都像隻無憂無慮的小麻雀。
看着他,就好像大寶小時候的樣子。
4
可别以為隻有大人在講話的時候,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孩子也需要你認真對待,你是真心還是敷衍,孩子可以感受得到。
比如前段時間,我給小寶洗澡的時候,他就噼裡啪啦跟我分享了幼稚園的趣事。
說今天很開心,老師獎勵了小紅花給他,明天要早起去當禮儀小天使。
我當時還想着白天工作的事,一時分心沒有聽清楚他說什麼。
就應付着“嗯嗯,好”。
突然小寶生氣地把手從我手裡掙脫開,嘟囔着,媽媽你怎麼不聽我說話?
我趕緊回答,“有啊,媽媽有在聽你說話”。
“那你說老師幹嘛獎勵小紅花給我?”
我腦海一轉,捕捉着他可能在幼稚園的表現,回答說是不是你畫畫被老師表揚了?
“媽媽,我就知道你沒聽,我生氣了!”
“其實是我今天把玩具和我的好朋友分享,老師獎勵我小紅花”。
看他氣鼓鼓的樣子,我覺得自己真的要認真傾聽才行,哪怕是一個這麼小的孩子的話。
你看,不管是我們大人還是小孩都需要得到積極的回應。
而且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一樣。
比如大寶慢慢不願意再跟我們訴說他認為幼稚的事情。
他甚至覺得弟弟分享的事情一點都不好笑也不好玩。
可是他忘記了,小時候的他也是這樣,腦袋天天裝着十萬個為什麼,問的問題都是稀奇古怪。
不過,不管孩子多大,如果得不到父母重視和足夠關注,他的内心更容易陷入孤獨之中。
趁孩子還在自己身邊,還是要多陪他說說話吧,一不小心,他就長大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