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前兩天,

有個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事情起因是六一兒童節當天,

幼稚園一位家長買了一份蛋糕

分享給所有小朋友,

本意是為了讓孩子們高興高興。

沒想到,

這一行為徹底激怒了一位寶媽。

這位寶媽在群裡大發雷霆,

聲稱自己甯可餓死也不吃垃圾食品,

暗諷對方家長這種小恩小惠,

是在“舔”老師,

是“投毒後換名聲”。

為逼出孩子吃下的植物奶油毒素,

又是催吐,

又是給孩子灌幾十毫升食用油,

又是扣嗓子眼,

吓得孩子哭着求饒:

“媽媽我以後真的不敢了,

誰給我都不吃了!”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許多網友對此表示不了解和窒息,

有認為媽媽做法太可怕的: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有覺得孩子太可憐的: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不過也有人表示了解,覺得媽媽的反應在情理之中。

這起由一塊蛋糕引發的争端,其實藏着養娃路上的3個真相。

Part.1

抛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首先,我很了解這位媽媽焦慮的心情。

自己平日裡為了讓孩子吃得更健康,費心盡力,甯可每日送飯,都不上托管。

自己辛辛苦苦堅守的原則,被别人輕易打破,有些生氣和懊惱可以了解。

但是表達的方式可以不要這麼激進!

送蛋糕的家長,或許思慮不夠周全,但頂多也隻是好心辦了壞事。

如果是以就認定對方是在“投毒、跪舔”,就太讓人寒心了。

為了逼出體内的那點植物奶油,就對孩子進行“催吐、灌油、摳嗓子眼”,真的是小題大做和矯枉過正了。

要知道,抛開劑量談毒性,是不科學的。

蛋糕裡的植物奶油,是将植物油氫化後,加入水、糖、食用香精和其他添加劑制成。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植物奶油由于含有反式脂肪酸,令很多人“聞風喪膽”。

反式脂肪酸确實有很多危害,容易讓孩子——

變傻:

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出現記憶力減退、認知和語言能力下降、反應速度變慢等症狀。

變胖:

吃1口反式脂肪,就相當于吃7口普通油脂,或者吃4口肥肉。

變暴躁: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常吃反式脂肪食物的人,更具攻擊性。

但這一切有個前提,是長期過量攝入。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日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超過2g。

深圳市福田區消委會,曾測評過10款蛋糕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在:

0.11g/100g至0.58g/100g。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按照最高0.58g/100g的含量來算,孩子吃一塊115g的蛋糕,會攝入0.67g反式脂肪酸,約占每日反式脂肪建議攝取限量2g的33%。

孩子吃下的這點反式脂肪酸,幾乎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反而是媽媽逼孩子喝下的30ml橄榄油、10ml椰子油、10ml亞麻籽油,相對來說,對孩子的危害可能更大。

其實,無論是對植物奶油、反式脂肪酸,還是其他垃圾零食:

我們有必要控制攝入量,但沒必要完全排斥。

孩子偶爾吃一次,不會影響健康和發育。

Part.2

童年嚴重缺少的東西

長大後會報複性補償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匮乏感”,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要。

幼年時期,未被滿足甚至被嚴令禁止的那些需求,可能會成為孩子心裡的一個黑洞。

未來一生,無論怎麼填補,都填不平。

那個因為吃了一塊蛋糕,而被媽媽逼着喝下幾十毫升油、摳嗓子眼扣得痛哭流涕的孩子,現在想吃不敢吃。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以後有能力逃脫媽媽控制了,很可能就會報複性地瘋狂補償。

這種情況并不少見。

那些被完全限制零食的孩子,當着家長的面不會吃,給家長營造一種“我家孩子會自覺不吃”的假象。

如果到了外面看到别人吃,很可能會死死盯着。

一旦得到别人的禮讓,就會狼吞虎咽地猛吃。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極有可能狂吃垃圾食品,小時候越缺什麼,長大後就會越找補什麼。

往長遠看,其實是在害孩子。

為人父母,總是為孩子操碎了心。

怕孩子吃垃圾食品會影響身高發育,會營養不良,會吃壞肚子。

這種擔心和焦慮,會讓我們不自覺地在頭腦中誇大想象。

如果是以而過分壓制孩子的欲望,最終隻會适得其反。

尹建莉老師說過:

扼殺孩子小小的欲望,會導緻孩子對某種事物極度渴望,産生補償性心理。

欲望隻能疏,不能堵。

沒有零食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童年嚴重缺少的東西,長大後會報複性補償。

Part.3

警惕是真心為孩子好

還是控制欲在作祟

對于那位反應過激的寶媽,在鋪天蓋地的指責聲中,也有人表示心疼:

她可能是“生病”了!

對孩子零食管控的背後,是作為家長的焦慮、不安和擔憂。

合理情緒療法的創始人阿爾伯特·艾利斯,在《控制焦慮》中表示:

并不是說不能焦慮,而是要控制不健康的焦慮。

健康的焦慮感,可以抵擋危險,改變“不好”的事物。

而不健康的焦慮感,會導緻一種麻木的恐慌感、過分的擔憂和恐懼情緒。

這些情緒會阻止你去做你認為"很危險",實際上并沒有什麼危險性的事情,會影響你過正常的生活,影響你的人際關系。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不健康焦慮的本質,是對失去控制的恐懼,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這位寶媽可能由于過分的、不健康的焦慮,讓對孩子的關心變了味道,變成了不合理的控制欲。

控制欲太強的父母,總喜歡左右孩子的一切行為,如果孩子不聽話,就以“威脅”的方式進行控制,讓孩子害怕,不敢不聽話。

一旦發生了意料之外、無法掌控的事情,就很可能情緒失控。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

父母對孩子控制欲太強,容易對孩子造成長久的心理傷害,他們長大後,幸福指數較低、依賴性較強,并且負面影響大。

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發飙

媽媽的愛沒有錯,用心良苦沒有錯,但用錯方式可能帶給孩子的傷害卻也不容忽視。

把别人的善意當敵意,會不會讓孩子在學校難做人?孩子會不會被孤立?

比起身體上或許會受到的那點傷害,媽媽過于強烈的掌控欲和過激的處事方式,會不會給孩子造成更深的心理陰影?

我們需要時刻警惕:

自己的行為到底是真心為孩子好,還是控制欲作祟。

最後,包媽想提醒妞們的是:

每個人對待孩子的要求和标準都不一樣,如果不清楚别人的孩子是什麼體質,對什麼過敏,最好不要給别人的孩子随便吃零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