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不了孩子百萬的學區房,卻可以給孩子幸福一生的底色
作者:主創團·煙花三月
兒童節快樂!

曾經在公衆号背景看到一個紮心的留言:
“其實每年我都不喜歡兒童節的到來,别的小朋友兒童節都有爸爸媽媽陪他玩,我爸媽在外地回不來,我覺得更孤獨了。”
隔着螢幕都能感受到孩子的那種落寞和孤獨。
孩子的童年在逝去,兒童節也在一個個減少。
兒童節是孩子的專屬節日,孩子希望得到的可能并不隻是一個禮物或一頓大餐,而是父母給予的節日儀式感,是父母全身心的陪伴。
一個有儀式感的兒童節,就是父母愛孩子的真實展現。
兒童節的儀式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底色
這一方面,我特别佩服大學同學春禾。
我和春禾雖然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但平時疲于工作,見面而機會平不多。上同末, 我約她去逛街。
她很不好意思地說:“真不巧,這個周末有很重要的事情。”
我一臉驚訝,以為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情。
沒想到她卻說:“不是快六一兒童節了嘛,這個周末我要和孩子爸爸為兒子的兒童節做準備。”
聽完她的話,我有些驚訝,原來有些父母為了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兒童節,要提前一周準備。
電話那頭的春禾繼續娓娓道來:
“從兒子上幼稚園起,每年六一,我們都陪孩子好好過節。
今年尤其重要,因為兒子馬上就要上國中了,這也許就是我們為他過得最後一個兒童節了。
孩子的童年不知不覺就結束了,我們要給他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是以,這個周末我和老公要提前去給兒子選禮物,還要偷偷給她寫一封信呢。”
春禾的話震撼到了我,我也決定給女兒好好過一個兒童節。
名著《小王子》有一句話:
“儀式感,它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在平凡普通的日子裡,兒童節就是那個特别的日子。
要想給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先從給孩子一個有儀式感的兒童節開始。
兒童節的美好記憶可以成為孩子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來源,将來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孩子的内心都多一份期待,更是一份希望。
沒有兒童節的童年,是孩子一生的缺憾
心理學博士BarbaraFiese和她的團隊研究“家族儀式感傳承”超過50年,他們的研究結論是:
家庭中的儀式感,會浸透到孩子的血肉中,讓他們充滿歸屬感、安全感和目标感,讓他們在漫長的人生路上,不感到孤單。
而一旦缺失了節日的儀式感,雖然孩子也能按時長大,但是長大後童年的美好回憶卻會大打折扣。
而這些缺失,是孩子往後餘生無法補救的。
想起在貼吧看到的一個故事:
女孩的父母是做生意的,家中條件比同齡人好很多。
但是由于父母整日忙于生意,連兒童節是哪天都記不住,更别說陪她過節了。
每當兒童節臨近,她都無比羨慕發小。
發小家的條件雖然不如她家,但是發小的父母記得住女兒的節日,并且不糊弄每一個兒童節。
兒童節前夕,發小的父母會詢問女兒的意願。
是以,發小在兒童節這天會收到心心念念的禮物,也會在父母的陪伴下外出遊玩,或者是一家人吃一頓豐盛的午餐。
有一年兒童節,發小的父母看到女孩在門口發呆,就邀請女孩一同去郊外玩耍。
看到發小一家三口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女孩更加怨恨父母,為什麼自己的父母就不能陪她過兒童節呢,哪怕隻有短短幾小時的時間。
那些年痛失兒童節的凄楚感受,并沒有随着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反而在她遇到困難時,愈加強烈。
女孩很愛父母,但總感覺和父母之間缺了什麼,她想靠近父母,卻又無法全身心投入,這種疏離感始終無法消逝。
沒有儀式感的兒童節,在孩子與父母之間築造了高牆,讓孩子想靠近卻又無法情感交融。
作家霖莜莜說:“一次次關于儀式感的探索和溫習,是一次次關于愛的認知與确定。”
父母用心創造出的儀式感,是在用行動向孩子表達愛意:
孩子,你很珍貴,你值擁有父母最真摯的愛,也值得擁有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
對孩子來說,一個歡愉的兒童節其實很簡單
其實,陪孩子過一個有歡愉而有意義的兒童節,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
它不需要花費太多金錢,隻是需要父母的重視和用心。
正如心理學家戴維·埃爾金德說:
“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很重要,無論發生什麼,永遠都被愛包圍。”
父母不妨從物質上、精神上和儀式上三方面入手,為孩子的童年塗上幸福的底色。
1.給孩子精神上的陪伴
當老師的閨蜜說,她所帶的這個班級的家長們,都報名觀看學校組織的六一彙演。
其實根本沒有強制讓家長們都來,但家長們這天都甯願請假,缺了全勤獎也要來陪孩子過節。
朋友了解了家長們的想法,他們都認為平時工作忙,缺失了一些對孩子的陪伴和關愛,兒童節是孩子的專屬節日,他們想排除萬難陪伴孩子過一個快樂的節日。
是啊,既然是孩子專屬的節日,一年僅有的一天,父母把忙碌的身影隐藏,全身心的投入,就是對孩子愛的表達。
即便白天忙于工作,兒童節這天的晚上也要抽出一段時間,哪怕陪孩子做個親子遊戲、看場電影、去公園玩一小時。
2.給孩子物質上的驚喜
我至今記得小時候兒童節時,父母給我買的《葫蘆娃》故事書。
雖然書已不存在,但書中的内容我永遠不會忘記,當年父母給我的驚喜和幸福我更不會忘記。
兒童節的禮物,可以是孩子期待已久的漂亮衣服,可以是孩子特别喜歡的一本書,也可以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完成的手工作品等等。
一個小小的禮物,是父母在平凡生活中給孩子創造的小确幸,是孩子美好回憶的載體,是孩子被深深愛着的佐證。
3.給孩子儀式上的重視
貴州遵義某個幼稚園,每年兒童節都會有一場爸爸帶來的舞蹈,爸爸們需要提前半個月訓練。
爸爸們提前調整好自己的工作時間,幼稚園放學後,他們再入園練習。
即便有的動作不協調,有的略顯笨拙,有的滑稽一些,但爸爸們都在賣力起舞,畫風很可愛。
幼稚園老師表示:
“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有儀式感的兒童節,爸爸們都很配合,抛開羞澀勇敢地站在舞台上,為孩子們樹立了榜樣。”
其實兒童節的儀式感,并非要搞個隆重的儀式,耗時又費錢。
儀式感可以是一句話、一個小動作,一個小活動,這就足以顯示兒童節差別于其他的每一天。
父母給予儀式上的重視,孩子才能收獲對兒童節的憧憬。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
“一個充滿儀式感的兒童節,能讓孩子們有切切實實的存在感,讓他們真切地感覺被愛的感覺,充滿熱忱地面對生活。”
兒童節這個特殊的節日,父母越重視,孩子越能感受到愛。
願孩子們都能過一個快樂的兒童節,成為長大後美好的回憶。
願父母們都能珍視孩子們的節日,竭盡所能在孩子的童年留下一抹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