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算了,不過是又一部沒人看的國産片。

經曆了首周末的上映之後,《溫柔殼》的票房僅有700多萬,而對其總票房的預測也僅有不到一千五百萬。

算了,不過是又一部沒人看的國産片。

大概呢,這部小片的票房,也就基本這樣了。

而這,也是此類國産小片的宿命了,在上映首周備受冷落之後,接下來就基本消失不見了。你甚至,想找一家能看到這片的影院都很難。

但,也是常态了。

同時,本片的豆瓣評分也開分了,現在豆瓣評分是7.6分。

算了,不過是又一部沒人看的國産片。

在近期的院線片裡面,這個評分其實還是挺不錯的,起碼說明,這不是爛片。

《溫柔殼》這個電影最先吸引到我的是它的片名,非常好聽,也很有文藝氣的一個片名。

而最終的成片,也基本滿足了你通過這個片名做的各種假想:是有力量的,也是飽含深情的;是殘酷中,又隐約有一絲溫柔。

之前看評論,有人将之與李滄東的《綠洲》相比較。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兩部影片的主角都是邊緣人,都是被主流社會所排斥的。是以,他們隻能彼此展示溫柔與善良,來抱團取暖。

算了,不過是又一部沒人看的國産片。

是的,《溫柔殼》裡的兩位主角都是邊緣角色,或者說,他們并不是主流認知中的正常人。因為,他們的相識來自一家康複醫院,那是一家給精神類疾病患者進行康複的醫院。

到此,大家就應該了解邊緣角色的含義了吧。女生覺曉有重度抑郁症,男生戴春則有更嚴重的精神疾病。

這部電影,其實就是關于這兩個人的愛情故事。

算了,不過是又一部沒人看的國産片。

其實,僅是從這個取材的角度,這部電影就足夠難得了。畢竟,這實在是個當下電影中很少關注,尤其是華語電影中極少關注的群體。

更難得的是,影片采取的視角和态度。

之前也有過一些類似對于精神疾病患者描述的影片,但難免會有那麼一點點獵奇或是誇張,将他們視為一個特殊群體來描繪。

但在《溫柔殼》當中,則是以相對平視的态度看待這兩個年輕人。當手持攝影機随着兩個角色而搖晃起來,你感受到的是屬于他們的生命力,他們并不是病人,隻是兩個渴望愛的年輕人。

算了,不過是又一部沒人看的國産片。

而以往之是以獵奇,還是源于陌生。其實,即便是精神疾病的患者,在很多時候,也都是很正常的。甚至,有時你根本分辨不出他們與其他正常人有任何差別。

于是,他們也會有空虛的時候,有渴望愛,和希望被溫暖的時候。

可問題在于,終究是個被邊緣的群體,平時也很少被傾聽和被關注。他們的情感需求,顯然是很難被滿足了。

是以,片中的女生覺曉,第一次對男生戴春表達出好感,是因為她發現,這是第一個真正去關心自己的人。

是以她才會說:“你是第一個願意幫我找家人的人。”

算了,不過是又一部沒人看的國産片。

這樣的情感關系,也基本是整部影片的主題了。當被世界邊緣化之後,他們隻能彼此取暖,做對方的“溫柔的殼”。

真是好浪漫的一個描述,這也正是片名的原因。而為了解釋這個溫柔殼,影片還借夢境的段落,去解釋了螃蟹褪殼需要保護這件事,去強化這個溫柔殼的概念。

算了,不過是又一部沒人看的國産片。

而且,在導演的自述也可以得知,這樣的感情關系,其實在康複醫院是經常可以看到的,他們不避諱這些事,而且也不會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從中也能看出,其實,大家都是有這樣的情感需求了,而且,真的隻是情感需求。

同時,導演自述中還提到,這樣的感情關系,一般會随着其中一人出院,關系也就戛然而止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就是家裡不同意,雖然家人平時也很少來探望他們,但是,回家之後,是不允許他們跟其他精神疾病患者有關系的。

算了,不過是又一部沒人看的國産片。

隻是,不允許,不代表不需要啊!

尤其是,可能,隻有同是患者的彼此,才不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對方,更容易平視,隻是想去關心彼此。

感受到這點,才會覺得這部電影真的無比溫柔。

當然,這确實不是一部特别主流,或者很大衆的電影。

因為,它并不是那種叙事驅動的影片,整部影片的劇情其實也稍微有些單薄,更多是要靠情感和情緒來驅動劇情,這就會讓一些觀衆稍微有些不那麼能耐得住性子。

但是,還是覺得,這樣的電影其實是有共性的。尤其在當下這個世界,其實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那麼點精神類的狀況,是以,大家其實都是打算被治愈的,也會想要那麼一個給予自己“溫柔殼”的人。

算了,不過是又一部沒人看的國産片。

尤其是,在論及兩位主角的病情的時候。影片還試圖從原生家庭幫他們尋找原因。女主覺曉的抑郁症很顯然來自小時候母親對她的抛棄,一路的尋母,也加重了她的抑郁症病情。

算了,不過是又一部沒人看的國産片。

而男孩戴春的精神問題,一方面似乎有家族遺傳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父親持續不斷地家暴,以及當年這些狀況引起的母親的自殺。顯然,這些可怕的童年經曆,都成為他精神崩潰的誘因。

算了,不過是又一部沒人看的國産片。

而這樣的設定,其實就是想把這兩個邊緣化的人物,引向一個相對大衆的範疇,來擷取更多觀衆的情感共鳴。

再加上,尹昉确實是個好演員。

其實之前對他的印象也很好,但這次,還是給了我驚喜。

始終覺得,尹昉這種演員身上有一股勁。

怎麼說呢?

是有點楞,或者叫直接,叫單純吧。

總之,這樣的勁頭,讓他更适合出演這樣一個患者的角色,你會信,覺得該是他那個樣子的。

這樣,影片也就成功了一半。

算了,不過是又一部沒人看的國産片。

而回到電影,其實《溫柔殼》還挺浪漫的,因為,它探讨的核心其實是,愛與溫柔是否可以戰勝那些痛苦的經曆與精神的病痛,讓他們享受普通人的幸福。

尤其是,影片在後面的處理,其實還挺狠,挺黑暗的。

也就是說,即便叫《溫柔殼》,卻總是有點血腥味,讓人挺難受的。

但,即便如此,還是想把這部《溫柔殼》當作一部當代的愛情童話來看。

是的,其實這就是一部童話故事。

那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一切可能都很難這麼順利,兩個人也很難如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這更多是創作者的一個美好願望,是一個童話式的想象。

就好像,在很多觀衆評價中,都會非常糾結兩個人想要孩子這件事。并且,大家都熱衷于從現實的角度,去探讨這一情節涉及的倫理問題。

算了,不過是又一部沒人看的國産片。

這件事,要這麼看。

首先,影片有借婦産醫生來說出這一決定在醫學上的可行性,有意提到兩人都做過婚前檢查,且證明是可以要孩子的。

更重要的還是,這隻是一部電影啊!

是一個有些愛情童話氣質的電影啊!

很明顯,這裡的懷孕,以及對兩人對孩子的渴望,更多是一種美好的祝福,是有些符号化的設定。

要明白,電影的核心問題,其實并不是兩人是否真的适合要孩子,以及這個孩子如果生下來是否會健康。

因為,在電影中,這個孩子一定會是特别幸福,特别健康的。

是的,這隻是一個美好的祝福,是對兩個受盡苦難的邊緣人的美好祝福。

因為,像這樣的人,在現實中已經夠辛苦了。是以,創作者才希望他們可以在電影裡是幸福的,并且,有屬于他們幸福健康的未來。

如果用一種很現實的觀點去看待這樣的處理,那就太無趣了。

其實,這正要有電影的原因。

電影隻是來造夢的,有一些我們很難達成的願望,卻可以在電影裡來實作。

但,電影是沒辦法真正解決問題的。

電影隻是可以試着影響觀衆,最終,一點點改變某一些觀衆,并些微輻射到更大的世界。

于是,哪怕隻有一點點,《溫柔殼》這樣的電影也就有了它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