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芭比》全球票房破13億,網友列出主題三大沖突,散亂故事仍遭吐槽

《芭比》全球票房破13億,網友列出主題三大沖突,散亂故事仍遭吐槽

近日,電影《芭比》的全球票房累計已經突破13億。

然而,該片在内地卻票房平平,同時還面對着毀譽參半的局面,其中深意頗耐人尋味。

在我眼中,《芭比》表達的主題顯得沖突且含混,這導緻了它在叙事上的支離破碎。

不管它取得多麼高的票房,也無法得到我的認同和喜愛。本人梳理了《芭比》在核心思想中的三項沖突,并在最後提出一個解決思路。

沖突一:消解刻闆,卻又制造刻闆

一開始,《芭比》的主題定位其實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反抗父權,為女性發聲,強調和重視全球女性的自立自強和個性覺醒。

這個定位沒有任何問題,放之四海而皆準,而且在目前的輿論氛圍下,也不會有任何人會公開反對,或是感覺到了侵犯。

《芭比》全球票房破13億,網友列出主題三大沖突,散亂故事仍遭吐槽

但這就成了問題,你提出一個反抗的立場,結果大家都鼓掌贊同,這個反抗就失去了力量。最關鍵的是,對一部電影來說,就失去了提供叙事動力的核心沖突。

于是必須制造沖突啊。

怎麼制造?那就是安排芭比從一個刻闆的世界中覺醒,然後走向另一個刻闆的世界?

最開始出現的芭比粉紅世界,也都是我們或多或少知曉的童年記憶。那裡充滿了童真、夢幻、想象,同時還有刻闆。

《芭比》全球票房破13億,網友列出主題三大沖突,散亂故事仍遭吐槽

注意一個問題,很多美學理論都強調孩童世界的豐富多彩,毫無邊界的童年想象之類。但是“芭比”并不是孩童世界,而是成年人根據對孩童喜好的想象和揣摩(或許還有精準的市場調查之類),而制造出來的純色系世界,這不可能是現實的映照,更不可能是孩童世界的全部。

事實上,現在消費芭比的也絕不僅僅是孩童,大量的成年人摻雜其中,以“芭比世界”的衍生物,比如同款口紅、裙子、造型等裝飾生活。

主人公芭比一開始無憂無慮,然後在某一天突然覺醒,厭倦了粉紅系,厭倦了無法放下的腳後跟。她要開始逃離。

她逃離的目的地,是另一個被父權思維占據的刻闆世界。

《芭比》全球票房破13億,網友列出主題三大沖突,散亂故事仍遭吐槽

父權社會的細節無須多言,從女性主義的專家學者,到網絡上鬥志昂揚的女拳師,都做了各式各樣的揭露和解析。諸如職場上的性别歧視,外形氣質上的刻闆印象,生活中的欺負騷擾等等。

在此不對父權社會做細節上的探讨和分析。這個刻闆的父權世界,自然需要我們齊心合力的打破。

而且與芭比一同前來的,是一位“油光水滑”的男人Ken,他享受着父權社會為男性帶來的優勢,随後也承受了刻闆印象帶來的痛苦。

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

《芭比》制造出這些刻闆的社會、認知和角色,然後便再無力讨論下去。因為導演突然發現,這個話題同樣面臨沖突被自然消解的可能。

《芭比》全球票房破13億,網友列出主題三大沖突,散亂故事仍遭吐槽

更重要的是,這本身就是一部商業電影,目的是要取悅更多的觀衆,即便可以為了反抗父權,把男性觀衆排除在外,但是更深層次的反思,又該如何消解呢?

沖突二:挑明對立,卻無緩解路徑

除了兩性對立,《芭比》開始嘗試着走向更寬泛的領域,比如個性化的美學認知,以及把控人生的自我覺醒。

這是在好萊塢電影中司空見慣的俗套主題:不能人雲亦雲,要活出自我;不能随波逐流,要把控自己的人生。

從《阿甘正傳》到《穿Prada的惡魔》,從《速度與激情》到《蜘蛛俠:縱橫宇宙》,無時無刻不在談論這樣的課題。

可是《芭比》又缺乏一個真實可信的故事,提供不了更沉厚的情感支撐,那怎麼辦?繼續挑起對立呗。

《芭比》全球票房破13億,網友列出主題三大沖突,散亂故事仍遭吐槽

小女孩對她母親的質疑,男性之間的互相質疑,芭比對自身生活的質疑,大家對兩性關系、對社會階層、對人生選擇的各種質疑。

然後呢?又沒有然後了。

因為《芭比》裡面挑明的這些所謂的“對立”,除了父權、個性等少數議題外,很多都是毫無意義的細節,或者叫做“僞命題”。

西裝革履和粉紅蕾絲,算對立嗎?

素面朝天和濃妝豔抹,算對立嗎?

油頭粉面和粗粝陽剛,算對立嗎?

這僅僅是美學喜好和生活習慣的細節選擇,根本沒有什麼沖突,完全犯不着拿出來當成一個沖突的課題。

《芭比》全球票房破13億,網友列出主題三大沖突,散亂故事仍遭吐槽

如果你那麼做,其他人隻能把你當個心智不成熟的小孩子。

于是,到了《芭比》的後半段,其實叙事已經完全垮掉,沖突張力消散殆盡,整個故事隻能依靠慣性散亂地發展下去。結局難以收場,就安排一段歌舞;故事缺乏結論,便給出一些“活出自我”“個性選擇”的大路貨,本質問題完全視而不見。

沖突三:提出問題,又難根本解決

回到最初的話題,《芭比》重點在反抗刻闆的父權社會。

那麼,它提出最終的解決之道了嗎?并沒有。

《芭比》展示出了因為父權社會的刻闆認知,無論男女都承受着傷害,而每個人都有自我覺醒的權利。

《芭比》全球票房破13億,網友列出主題三大沖突,散亂故事仍遭吐槽

但是,這一切都建立在某種基礎上。這項基礎條件一直語焉不詳,在《芭比》中也沒有得到清楚表達。在好萊塢主流叙事,以及“白左”的話語體系中,也一定會避而不談。

實作全民平權、個人覺醒,需要什麼基礎呢?那就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平權,以及每個人的覺醒。

這意味着什麼呢?

比如碳排放問題,“白左”前些年不停要求減少碳排放,弄出了相應的标準和限額。但是他們提出的限額标準都是以國家為機關,而不是以人均為機關,而我們中國和印度的人口是他們的無數倍,一平均下來,我們每個人的碳排放就少得可憐。

除此之外,他們把科技、軍事和金融的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裡,隻準我們靠高耗能、大排放的低端産業掙錢生存。

比如兩性話題,這一直以來都是引發熱議的好課題。但是在絕大多數場合,氛圍都是友善溫和的,因為這畢竟也是人類的“内部糾紛”,無論男女老少,大家都是在彰顯個性的同時,适當顧慮下公衆感受。

陰陽相生,水乳交融,這個世界離不開任何一種性别,而且這也是萬物生長、人類繁衍的根基。

曾幾何時,似乎還要先把兩性諧和放在低處,要大力宣揚各式各樣其他性别和取向?如果不這樣,就會被扣上老套、刻闆的帽子。

可是,如果全部都統一成“白左”希望的正确,那又是不是另外一種刻闆呢?正如同《芭比》所表現的樣子。

《芭比》全球票房破13億,網友列出主題三大沖突,散亂故事仍遭吐槽

對這些本質的揭示和探讨,《芭比》的導演顯然意不在此,同時也無能為力。于是趕緊安排幾場歌舞,結束這個混亂的故事,免得讓它落入失控的窘境。

其實,解決辦法也不是沒有。都藏在我們古老的典籍中,藏在我們延續五千年的“中國智慧”中。

《道德經》中寫道: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随。

《孟子·盡心上》:于己能中正平和,于人可兼濟天下。

過猶不及,物極必反,思考的時候可以盡量鑽深鑽透,但是在具體的生活事宜上,則不要過分極端和精确,所謂“難得糊塗”,隻要把握住主流的走向,不太過偏離了掌控,就可以适度放松了。

《芭比》全球票房破13億,網友列出主題三大沖突,散亂故事仍遭吐槽

但是《芭比》背後的創作團隊,似乎永遠信奉着強者思維,信奉着“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就算收獲再多的票房,掌握再多的财富,也學不會我們因勢利導、柔韌持久的悠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