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芭比》全球票房破13亿,网友列出主题三大矛盾,散乱故事仍遭吐槽

《芭比》全球票房破13亿,网友列出主题三大矛盾,散乱故事仍遭吐槽

近日,电影《芭比》的全球票房累计已经突破13亿。

然而,该片在内地却票房平平,同时还面对着毁誉参半的局面,其中深意颇耐人寻味。

在我眼中,《芭比》表达的主题显得矛盾且含混,这导致了它在叙事上的支离破碎。

不管它取得多么高的票房,也无法得到我的认同和喜爱。本人梳理了《芭比》在核心思想中的三项矛盾,并在最后提出一个解决思路。

矛盾一:消解刻板,却又制造刻板

一开始,《芭比》的主题定位其实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反抗父权,为女性发声,强调和重视全球女性的自立自强和个性觉醒。

这个定位没有任何问题,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且在目前的舆论氛围下,也不会有任何人会公开反对,或是感觉到了侵犯。

《芭比》全球票房破13亿,网友列出主题三大矛盾,散乱故事仍遭吐槽

但这就成了问题,你提出一个反抗的立场,结果大家都鼓掌赞同,这个反抗就失去了力量。最关键的是,对一部电影来说,就失去了提供叙事动力的核心冲突。

于是必须制造冲突啊。

怎么制造?那就是安排芭比从一个刻板的世界中觉醒,然后走向另一个刻板的世界?

最开始出现的芭比粉红世界,也都是我们或多或少知晓的童年记忆。那里充满了童真、梦幻、想象,同时还有刻板。

《芭比》全球票房破13亿,网友列出主题三大矛盾,散乱故事仍遭吐槽

注意一个问题,很多美学理论都强调孩童世界的丰富多彩,毫无边界的童年想象之类。但是“芭比”并不是孩童世界,而是成年人根据对孩童喜好的想象和揣摩(或许还有精准的市场调查之类),而制造出来的纯色系世界,这不可能是现实的映照,更不可能是孩童世界的全部。

事实上,现在消费芭比的也绝不仅仅是孩童,大量的成年人掺杂其中,以“芭比世界”的衍生物,比如同款口红、裙子、造型等装饰生活。

主人公芭比一开始无忧无虑,然后在某一天突然觉醒,厌倦了粉红系,厌倦了无法放下的脚后跟。她要开始逃离。

她逃离的目的地,是另一个被父权思维占据的刻板世界。

《芭比》全球票房破13亿,网友列出主题三大矛盾,散乱故事仍遭吐槽

父权社会的细节无须多言,从女性主义的专家学者,到网络上斗志昂扬的女拳师,都做了各式各样的揭露和解析。诸如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外形气质上的刻板印象,生活中的欺负骚扰等等。

在此不对父权社会做细节上的探讨和分析。这个刻板的父权世界,自然需要我们齐心合力的打破。

而且与芭比一同前来的,是一位“油光水滑”的男人Ken,他享受着父权社会为男性带来的优势,随后也承受了刻板印象带来的痛苦。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芭比》制造出这些刻板的社会、认知和角色,然后便再无力讨论下去。因为导演突然发现,这个话题同样面临冲突被自然消解的可能。

《芭比》全球票房破13亿,网友列出主题三大矛盾,散乱故事仍遭吐槽

更重要的是,这本身就是一部商业电影,目的是要取悦更多的观众,即便可以为了反抗父权,把男性观众排除在外,但是更深层次的反思,又该如何消解呢?

矛盾二:挑明对立,却无缓解路径

除了两性对立,《芭比》开始尝试着走向更宽泛的领域,比如个性化的美学认知,以及把控人生的自我觉醒。

这是在好莱坞电影中司空见惯的俗套主题:不能人云亦云,要活出自我;不能随波逐流,要把控自己的人生。

从《阿甘正传》到《穿Prada的恶魔》,从《速度与激情》到《蜘蛛侠:纵横宇宙》,无时无刻不在谈论这样的课题。

可是《芭比》又缺乏一个真实可信的故事,提供不了更沉厚的情感支撑,那怎么办?继续挑起对立呗。

《芭比》全球票房破13亿,网友列出主题三大矛盾,散乱故事仍遭吐槽

小女孩对她母亲的质疑,男性之间的互相质疑,芭比对自身生活的质疑,大家对两性关系、对社会阶层、对人生选择的各种质疑。

然后呢?又没有然后了。

因为《芭比》里面挑明的这些所谓的“对立”,除了父权、个性等少数议题外,很多都是毫无意义的细节,或者叫做“伪命题”。

西装革履和粉红蕾丝,算对立吗?

素面朝天和浓妆艳抹,算对立吗?

油头粉面和粗粝阳刚,算对立吗?

这仅仅是美学喜好和生活习惯的细节选择,根本没有什么冲突,完全犯不着拿出来当成一个冲突的课题。

《芭比》全球票房破13亿,网友列出主题三大矛盾,散乱故事仍遭吐槽

如果你那么做,其他人只能把你当个心智不成熟的小孩子。

于是,到了《芭比》的后半段,其实叙事已经完全垮掉,冲突张力消散殆尽,整个故事只能依靠惯性散乱地发展下去。结局难以收场,就安排一段歌舞;故事缺乏结论,便给出一些“活出自我”“个性选择”的大路货,本质问题完全视而不见。

矛盾三:提出问题,又难根本解决

回到最初的话题,《芭比》重点在反抗刻板的父权社会。

那么,它提出最终的解决之道了吗?并没有。

《芭比》展示出了因为父权社会的刻板认知,无论男女都承受着伤害,而每个人都有自我觉醒的权利。

《芭比》全球票房破13亿,网友列出主题三大矛盾,散乱故事仍遭吐槽

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某种基础上。这项基础条件一直语焉不详,在《芭比》中也没有得到清楚表达。在好莱坞主流叙事,以及“白左”的话语体系中,也一定会避而不谈。

实现全民平权、个人觉醒,需要什么基础呢?那就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平权,以及每个人的觉醒。

这意味着什么呢?

比如碳排放问题,“白左”前些年不停要求减少碳排放,弄出了相应的标准和限额。但是他们提出的限额标准都是以国家为单位,而不是以人均为单位,而我们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是他们的无数倍,一平均下来,我们每个人的碳排放就少得可怜。

除此之外,他们把科技、军事和金融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里,只准我们靠高耗能、大排放的低端产业挣钱生存。

比如两性话题,这一直以来都是引发热议的好课题。但是在绝大多数场合,氛围都是友善温和的,因为这毕竟也是人类的“内部纠纷”,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是在彰显个性的同时,适当顾虑下公众感受。

阴阳相生,水乳交融,这个世界离不开任何一种性别,而且这也是万物生长、人类繁衍的根基。

曾几何时,似乎还要先把两性谐和放在低处,要大力宣扬各式各样其他性别和取向?如果不这样,就会被扣上老套、刻板的帽子。

可是,如果全部都统一成“白左”希望的正确,那又是不是另外一种刻板呢?正如同《芭比》所表现的样子。

《芭比》全球票房破13亿,网友列出主题三大矛盾,散乱故事仍遭吐槽

对这些本质的揭示和探讨,《芭比》的导演显然意不在此,同时也无能为力。于是赶紧安排几场歌舞,结束这个混乱的故事,免得让它落入失控的窘境。

其实,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都藏在我们古老的典籍中,藏在我们延续五千年的“中国智慧”中。

《道德经》中写道: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孟子·尽心上》:于己能中正平和,于人可兼济天下。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思考的时候可以尽量钻深钻透,但是在具体的生活事宜上,则不要过分极端和精确,所谓“难得糊涂”,只要把握住主流的走向,不太过偏离了掌控,就可以适度放松了。

《芭比》全球票房破13亿,网友列出主题三大矛盾,散乱故事仍遭吐槽

但是《芭比》背后的创作团队,似乎永远信奉着强者思维,信奉着“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就算收获再多的票房,掌握再多的财富,也学不会我们因势利导、柔韧持久的悠远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