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嬰兒被親吻緻高燒近40度”上熱搜,寶寶為什麼不能親?

别再讓親戚朋友随意親孩子了!

5月21日,“嬰兒被親友輪番親吻高燒近40度”登上熱搜,引發熱議。

“嬰兒被親吻緻高燒近40度”上熱搜,寶寶為什麼不能親?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前段時間,浙江嘉興的曹女士帶着3個半月大的寶寶回娘家,小家夥受到了所有人的熱烈歡迎。

外公外婆抱着寶寶又親又摸,怎麼看怎麼喜歡。

一旁的曹女士忍不住出言提醒,說寶寶免疫力差,最好别親。

但老人哪聽得進去,覺得孩子都是親過來的,左一口右一口,依舊親得不亦樂乎。

結果,下午寶寶就發燒高達39.7℃,去醫院被确診為病毒感染。

醫生表示,盡量不要讓大人随意親吻寶寶的嘴和手,很容易感染病毒。

所幸就診及時,曹女士回應稱目前孩子已經退燒,還向大家發出提醒:

“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要用親的!”

“嬰兒被親吻緻高燒近40度”上熱搜,寶寶為什麼不能親?

傳統觀念裡,對孩子表達喜愛最直接、最熱烈的方式,就是摸一摸、親一親。

但對大人而言這是表達愛意的方式,對寶寶來說卻蘊藏着緻命的危險。

可能隻是輕輕的一個吻,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嚴重後果,真不是危言聳聽。

“因吻緻病”的寶寶不在少數

與曹女士家寶寶的遭遇類似,近年來“因吻緻病”的寶寶不在少數。

之前深圳有名2歲男童反複高燒不見好,還伴随着扁桃體化膿、淋巴腫大。

醫生檢查後發現,寶寶是被EB病毒感染,也就是患上了所謂的“親吻病”。

此外,杭州也有一名18個月大的寶寶,手臂上長滿了紅疹水疱,高燒不止,傷口看起來格外嚴重。

醫生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媽媽嘴角患有“口瘡”,親吻寶寶的時候,不經意間将病毒傳給了她。

而除了緻病外,大人的親吻還可能奪去寶寶的生命。

美國愛荷華州一名隻有18天的寶寶,因為被家人親吻,染上了單純疱疹病毒,最後惡化成腦炎。

僅僅11天時間,這名寶寶就因為多器官衰竭,離開了這個世界。

為什麼大人親吻孩子,會成為孩子“緻命的負擔”呢?

這就要從我們常說的“親吻病”開始講起了。

“嬰兒被親吻緻高燒近40度”上熱搜,寶寶為什麼不能親?

為什麼寶寶不能親?

“親吻病”又叫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大多由EB病毒感染導緻,屬于疱疹類病毒。

資料顯示,95%以上的成年人都會攜帶EB病毒,但因為成年人的抵抗力比較強,就算是攜帶病毒,也不一定會發病。

然而,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免疫力遠遠比不上成年人,再加上這種病毒又有很強的傳染性,是以很容易感染發病。

是以當攜帶病毒的成年人親吻寶寶,或者是口對口喂食時,病毒就會傳播到小寶寶身上,在寶寶的體内興風作浪。

感染“親吻病”之後,大多數孩子都會出現發熱、頭痛、咽喉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極少數的情況下,寶寶還會出現乏力、肝脾腫大、轉氨酶升高、異常淋巴細胞增高等症狀。

盡管“親吻病”屬于一種自限性疾病,隻要正确護理,孩子就能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戰勝它。

但我們不排除會發生一些極端情況,可能會有緻命危險。

是以,為了孩子的安全健康着想,千萬别随意親吻孩子,更不要嘴對嘴親吻,就算是親吻孩子的小手也要盡量避免。

“嬰兒被親吻緻高燒近40度”上熱搜,寶寶為什麼不能親?

除了親吻,這些行為也不可取

為了確定寶寶的安全,除了親吻之外,任何一種唾液共享行為都應該避免。

比如過去很多老人習慣将食物咀嚼後再喂給寶寶。

老人自以為是對孩子“細緻入微”的關愛,實際上反而容易造成傷害。

再比如有些寶媽給寶寶喂奶粉時,習慣先親自吸奶嘴來試溫度,同樣也可能導緻病毒在不經意間傳播,對寶寶造成傷害。

此外像是用餐時和寶寶合吃一份,外出回家不洗臉、不洗手、不換衣服,直接抱着孩子親熱等等,這些行為都不可取。

最後,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對孩子表達愛意可以通過語言、擁抱,都遠比親吻要更好。

我們作為家長,除了要以身作則外,更要對親戚朋友親吻寶寶的行為進行制止。

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可能在這方面會不太重視,我們要提前為其打好預防針,告知老人親吻孩子的危害。

孩子的身體遠比我們想象中更脆弱,就算是輕輕的一個吻,也可能導緻難以預知的可怕結果。

“嬰兒被親吻緻高燒近40度”上熱搜,寶寶為什麼不能親?

結語:

看到乖巧可愛的寶寶,親戚朋友們總是忍不住對其“下嘴”。

但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懂得拒絕,切忌礙于面子,不忍開口。

孩子的健康永遠都是第一位的,千萬别等意外發生後,再去追悔莫及。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喜歡親寶寶的親戚朋友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