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内心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什麼樣子?

内心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什麼樣子?

文丨魚爸     圖檔來源美素圖庫

1

有一位媽媽給我留言說:我真的很後悔,那一次因為自己生氣了,将吵鬧不聽話的四歲兒子關在了門外。那一次之後,孩子就變了,之前能夠獨立睡覺變得不敢自己一個人睡了,變得比以前更加黏自己了。

每次看到他那生怕被抛棄一樣的眼神,我就後悔萬分,請問有什麼辦法幫孩子找回安全感?

現在很多人都在強調安全感,不光是孩子,成年人也需要有安全感。

但是,安全感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安全感對每個人來說,應該都不一樣。

對我來說,我覺得就是小時候一個人在黃昏擺着小椅子坐在門口等爸媽回家,哪怕有人說你爸媽不回來了,我還是堅信他們一定會回來的感覺。

是家裡沒電,也能在漆黑的房子裡走動,知道自己伸出手就能摸到房門,伸一下手就能摸到開關的感覺。

是成年後,哪怕和另一半暫時分開,也能内心平靜,全力投入當下的工作和生活當中的那種信任的感覺。

其實安全感就是生命的底色,它深深影響着每個人的存在狀态。

一個人隻有在擁有基本的安全感後,才可能放松下來,更多地體驗到輕松、愉悅、自在、歡樂等美好情緒。

否則人們會掙紮在恐懼當中,耗費巨大的能量去尋求安全感,很難有精力和心情真正地享受生命。

内心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什麼樣子?

2

人的安全感從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已經開始建立,年齡越小時,安全感的狀态越重要,對人一生的影響也越大。

而孩子的安全感最重要的來源就是身邊的父母。

在我們出生的那個原生家庭裡的一切經曆,決定這種安全感的建立或毀滅。

嬰兒期建立安全感,将影響孩子一生。

研究“依戀”的美國心理學家曾說:在嬰兒期沒有建立強烈和安全的依戀關系的孩子,一生中都将缺乏和他人建立深入而親密的人際關系的能力。

雖然這樣的論斷看上去有些絕對,但通過實驗科學家們發現,在嬰兒時期與父母建立良好依戀關系的孩子,到3歲半時社交能力比未曾建立良好依戀的同齡兒童更為活躍,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歡迎和追随,更富有同情心。 

在0-3歲,特别是剛出生的那一年的母嬰關系,這種最初的生命感受和體驗,對孩子安全感的形成至關重要。

甚至可以說一個人的社交能力源于生命早期母親對他的呵護,換句話說,就是母嬰關系其實決定了嬰兒日後的社會關系。

而在3-6歲,孩子的安全感通過一些社交活動展現出來。

我們會發現一個安全感基礎奠基良好的孩子,他的内在才有力量,他才能順利地從母親那裡走出來,然後走向周圍,走向世界。

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給大家下面4條建議,能夠給您一些好的借鑒和啟示。

3

永遠不要讓孩子有被抛棄的感覺。

很多的父母,喜歡說“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有些還不隻是說說,還真的把孩子丢大街上,一個人走了,然後讓孩子在人群中大叫。

還有些把孩子推到屋子外邊,大門緊閉,用抛棄來威脅孩子。

很多時候,父母的态度對孩子而言是生死攸關的大事,特别是被抛棄。這是沒有哪個孩子能夠接受的,因為造物主将孩子塑造成小小的模樣,可愛而柔弱,送到我們的手中,是需要我們好好去愛的。他們的内心也需要這樣的關愛。

是以永遠不要以抛棄、不理睬來威脅孩子。

不管什麼情況,都要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父母是永遠不會抛棄他的,哪怕是要長時間的離開,要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心與你永遠連着的這樣,孩子就能建立起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感。

你的累和委屈,千萬不要發洩在孩子的身上

父母對自己的情緒處理不當,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的。

因為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發過火,包括魚爸自己,也曾跟兒子發過火。

每次我們反觀一下就會發現我們發火的樣子真的好恐怖。盧梭形容父母發火的狀态是“生病了”,說的還真對,這是一種病态,至少是情緒管理上的一種病态,得治。

看到父母發火,孩子的本能是害怕,然後會覺得自責和内疚,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爸媽會不會不愛我了。

有些懂事而敏感的孩子受到的傷害會更大,他們的内心會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覺得自己沒用,總是讓父母生氣。父母的情緒總是變化無常,那麼孩子可能會變得小心翼翼,做什麼事都縮手縮腳,因為他時刻擔心自己做錯了,于是變得自卑。

不管如何,都不要把自己的辛苦和委屈發洩到孩子身上,因為在寬松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才更容易懂得感恩,他的天真給你帶來的快樂會撫平你作為成人的辛酸。

内心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什麼樣子?

4

不要嘲笑孩子,哪怕你是無心的!

說到這個問題,魚爸是第一個需要檢討的,因為我的性格比較大大咧咧,在生活中喜歡開玩笑,有時候就不小心傷害到孩子。

有一天中午,孩子睡覺時跟我說:“爸爸,我不喜歡你了!”

“為什麼?”

“因為你嘲笑我!”

“我什麼時候嘲笑你了,我記得沒有啊!”

“有!”

“什麼時候?”

“上午的時候,你說我是吸血狗!”

“哦!”

“對不起,寶貝,爸爸開玩笑的,真的不想嘲笑你,爸爸下次改吧!”

原來是上午他扮演吸血鬼去吓奶奶,匍匐在地上,我當時無心間開了一句玩笑,你這隻吸血鬼好像一條小狗啊!叫你吸血狗吧!當時他背對着我,我沒注意他的變化。

但是爺爺奶奶和我都笑了。

如今想起來,他是難受的,感覺到了嘲笑。

當然,一次不過火的小玩笑不會有很大的傷害。但是我們還是要有意識的避免在孩子的身上開玩笑。更加不要挖苦諷刺自己的孩子,盡管他有自己的缺點,他自己也不願意這樣。

父母的無心之言也許讓他稚嫩的心背上沉重的壓力。而且孩子會模仿我們。你對别人的言行,他會模仿。不要讓他小小的心裡裝滿了敵意和反抗。然後去傷害其他人。

5

學會溫和的拒絕,而不是蠻橫的控制。

有很多媽媽提到一個問題:自己的孩子隻要去超市,盯上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那就必須買。否則哭鬧,躺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淚,周邊的人還以為不是自己親生的兒子。自己答應他吧,不是覺得浪費錢,是覺得怕放縱他。但是拒絕他吧,又怕傷害他的安全感,怎麼辦呢?

看上去這個問題還真棘手,至少在當時已經是很難辦了。

在孩子去超市之前好辦,在孩子躺地上哭鬧之前也好辦。

而當情形陷入失控是最糟糕的局面。

如果平時父母能夠讓孩子明白一個原則:即使哭鬧也是無法滿足他那些不正當需求的!

孩子在剛開始使用哭聲表達需求的時候,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大人怕自己哭,隻要一哭,要什麼有什麼。他們會覺得能夠用哭聲控制周邊的一切。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小小魚也用過這樣的方法來試圖控制我。

有一次在超市,他也曾因為我沒有給他買那個他看中的電子遊戲機而哭鬧,一個兩歲多的孩子要一個10多歲孩子玩的掌上遊戲機,那是不正當的需求,肯定是不能滿足的。

于是我用了溫和的拒絕方法。

面對哭鬧的他,我讓他先哭了一陣,表達一下他的不滿和委屈。

然後我過去蹲下來,告訴他,爸爸也喜歡這個遊戲機,但是這個遊戲機是讀國小的孩子才能玩的,小寶寶不能玩。如果你真的喜歡,等你長大一點,爸爸送你一個也是可以的。

這個時候他會變得平靜很多,因為父母的了解會讓孩子願意接納你的意見。

然後,我會輕輕地抱起他,去下一個購物區。我告訴自己不能發脾氣。

當我們溫柔而又堅定地執行規則時,孩子就會知道必須這樣做了,不再糾纏。這種方式不會對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造成負面影響。

而我們這樣的溫柔拒絕,遠比當時打孩子一頓,或者将孩子丢哪兒,自己一個人走掉來威脅孩子要好的多。

自己不會火氣沖天而教育無效,孩子也不會遭受心靈的被折磨而失去安全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