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就算孩子是消費品,能成為讓年輕人痛改前非決定馬上生孩子的理由?

就算孩子是消費品,能成為讓年輕人痛改前非決定馬上生孩子的理由?

文|十三姐

有位号稱頂級智庫的經濟專家,在消費品博覽會上公開給大家上起了思想教育課,她說:“年輕人不生孩子是不對的”,因為“子女是長周期消費品,而且是耐用消費品”......

就算孩子是消費品,能成為讓年輕人痛改前非決定馬上生孩子的理由?

活久見了。

首先,就算孩子是消費品,這是個什麼能讓年輕人聽完就痛改前非決定馬上生孩子的理由?直升飛機也是消費品我就非得買嗎?劍橋學費挺高的我就非得上嗎?

其次,啥是耐用消費品?就是一次消費多次使用、購買次數少、決策需謹慎的消費品,比如收藏品、汽車、房子......是以耐用就必須擁有嗎?賣皮搋子說他的皮搋子能用50年我就得買嗎?

是以您這哪是勸年輕人生娃?這明擺着是在警告他們謹慎決策,别一時沖動生個消費品出來嘛!

就算孩子是消費品,能成為讓年輕人痛改前非決定馬上生孩子的理由?

更别扭的是,又不是閨蜜夜話,也不是飯局私聊,這麼大的公開場合,張口就來?

先不考慮這位經濟專家為什麼要在這樣一個會上拐了山路十八彎談到“年輕人生孩子”的話題,就算是想借當下熱點話題“生育”來談“消費”,那你完全可以說說自己是如何消費自己子女的嘛。

幹嘛非要通過物化别人的子女來彰顯自己對“行為經濟學”的實踐?

就算我們不必小題大做地對一個“經濟學類比概念”太較真,但這個言論起碼開始讓我們産生一個思考:勸年輕人生孩子的基本邏輯到底在哪裡?

就算孩子是消費品,能成為讓年輕人痛改前非決定馬上生孩子的理由?

哪怕是人口學家、婦聯主任、街道催生小标兵,也應該通過宣傳“如何創造生育友好型社會”來拉動生育率。

再不濟也可以像一些部落客那樣通過創造情感共鳴來讓人願意生娃。

誰會像這位專家這樣,直接用“長周期”、“耐用”和“消費品”來定義人?連烏幹達密林的黑猩猩都不喜歡你把人家生的小猩猩命名為哺乳動物以外的物種。

而且用這冷冰冰的話術,如此極端地物化人,真的有水準嗎?聽君一席話,年輕人更覺得這個消費品怕是消費不起了......

就算孩子是消費品,能成為讓年輕人痛改前非決定馬上生孩子的理由?

我感覺專家大概是多多少少有點用詞不當。

對我們來說,子女頂多算是投資。

她想表達的真實意思其實可能是這個:消費在子女身上,然後等待回報。

再換句話說,她想表達的真實意思也可能是這個:你不生孩子,誰來促進消費?誰來拉動經濟?你不消費,你不拉動,你怎麼會有回報?

這種新穎的言論已經充分說明,這位專家在自己的經濟圈領域裡也許已經沒有辦法通過自身所長去貢獻力量了,她隻能跳出自己的圈子,跑到生育圈裡來談經濟,試圖用這種“拉墊背”的手法,搞活經濟圈和生育圈的因果關系,以後如果經濟不好,她就很容易找到原因——都怪年輕人不生孩子。

作為經濟專家,不去從專業角度想辦法讓環境更好,讓産業更新,讓大家工作更穩定,讓年輕人存款更多......而是關注于“你們怎麼不生消費品了”......

難道拉動經濟隻靠生孩子嗎?

就算孩子是消費品,能成為讓年輕人痛改前非決定馬上生孩子的理由?

按照這位專家的意思,就像投資人選項目,為了提高回報率,就應該多投幾個。生一個是起碼的,否則回報率是零,生兩個更好,如果生三個以上,獲得高回報的機會又提升了。

但專家不知道的是,真實狀态下大家并不是以回報率來倒推生娃意願的。在一個問卷中,選“不生”的是選“生一個”的近4倍,是“生三個”的20倍......

就算孩子是消費品,能成為讓年輕人痛改前非決定馬上生孩子的理由?

而且大家生孩子真的都是為了所謂的回報率嗎?

如果孩子普普通通,給不了父母很豐盛的回報,我們難道就不養他不要他不愛他了嗎?

人和物品的差別,就在于人不會隻盯着回報率,心裡沒有資料和圖表,連結親子關系的大部分是發自内心的愛和被愛。

對于子女,我們當父母的甚至連投資都算不上,隻能算做慈善。但即使是做慈善,我們也要去好好完成,因為我們有為人父母的責任,也有沒孩子的人體會不到的快樂。

而你用消費品去定義人家,好好的人被說成東西,你是東西嗎?

就算孩子是消費品,能成為讓年輕人痛改前非決定馬上生孩子的理由?

這恐怕是用上帝視角,以手持鐮刀的姿态看待衆生。我們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愛養育的子女,在某些人眼裡也許不過是個資料。

不生孩子的年輕人連資料都沒有,當然是“不對”的。

但我想說,我們願意為了孩子去消費,但我們不是消費孩子。我們可以追求把一個人養育成才的最大化價值,但我們不是隻為了圖回報率才去養育他。

子女并不是消費品,我們頂多有權利把他視作我們的作品。但隻有把孩子當作一個平等的人,用更多的愛和智慧去陪伴他們長大,才是我們對這個社會最大的貢獻。如果沒有這種基本的責任心和耐心,不生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一個小孩即使才學沒有那麼出衆,将來成不了什麼偉大的人物,但隻要他心正、善良,不要去當那種明明掌握了話語權卻還要去物化别人的人,那就已經是他對這個社會最好的價值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