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轉給我一個視訊,視訊裡的内容挺讓人震驚的。
有個叫@Winnie的媽媽真人出鏡,錄制了一個視訊,說要揭開頂級國際學校的霸淩事件——
她朋友家的小孩在這所學校連續7天被人打,勒住脖子讓他不能呼吸的那種。
截圖來自視訊号@W姐Winnie
她的朋友反映到學校回報給老師,老師無動于衷讓小孩繼續上課;回報給校長,校長說調查一下,然後就再無下文。
于是這個媽媽不得已隻能報警,警察介入之後才取得了對方家長的道歉。
截圖來自視訊号@W姐Winnie
然而事情到這裡還沒有結束。
令人震驚的是,這個打人的小孩居然花了兩百塊請了三個孩子,跟他一起打受害者…
@Winnie說自己非常不了解,在北京頂尖的國際學校裡,每個小孩都是家境很優越的,不缺吃穿不缺零花錢,為什麼會為了200塊幫别人打人?
是的,在我接觸的順義媽媽裡,這所學校的家長水準幾乎被公認站在鄙視鍊的頂端。高知且有錢,就是大家對他們的印象。
因為學費不菲,非常過濾人群。順手查了下這所學校23年的學費情況,20W起來,國小學段平均24W左右,中學學段平均28W+,DP要30W+。
這個學費水準,你可以去世界任何一個地方讀國際學校了,就算在北京也是頂貴之一,完全配得上它頂尖國際學校的盛名。
但,就是這麼一所高知高淨值家庭聚集的學校,居然被爆出霸淩事件,也難怪讓很多家長震驚。
具體的事件我不多做贅述,大家關注去看@W姐Winnie的視訊号。
01
有錢人家的小孩是不會霸淩的,這是媽媽們的一廂情願。
很多人以為,過去在視訊裡令人發指的校園霸淩——被毆打、甚至被脫光衣服剪頭發的例子,隻會出現在教育不完善、家庭條件差的環境,甚至中專職高那種學校,其實并不是。
有錢 ≠ 有教養。
一個小孩的道德感跟家庭條件毫無關系,跟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很多家長并不了解,之前有小孩在公立曾經遭受過冷暴力或有不如意,就把私立國際學校當避風港,以為自己花了幾十萬的學費,加入的有錢人的圈子,娃的同學必然都是有教養的精英二代,怎麼可能出現欺負同學這種事情呢?
即便是偶然出現吧,老師是管家長會負責,說到底都是體面人,不會縱容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吧。
這真是一種錯覺。因為體面人未必都能幹體面事兒啊。
還記得在《三十而已》裡的顧佳嗎?為了能讓小孩得到所謂最進階的教育,不惜刷爆卡買愛馬仕、給校董太太端茶倒水打雜。終于得償所願,但在花了買樓買包和學費等一大筆錢後,她兒子得到了什麼?
被家委會的「帶頭大姐」獨自關進了小黑屋,隻是因為顧佳替另外一個被趕出學校的小孩說了幾句話,沒有辜負為人的良知。
最後顧佳暴揍家委會兩個壞心眼的媽媽,不知道看爽了多少觀衆。
那個口口聲聲要報複顧佳的霸淩者,作為母親連小孩都不放過的人,能教育出什麼樣的小孩?
如果「家委會」的帶頭媽媽道德淪喪,那校董家的王太太則是另一個失敗的母親:大權在握被身邊的人衆星拱月,但對兒子束手無策。就連要星星這種事都不覺得過分,想的隻是如何才能為他搞到一個?
這樣的媽媽怎麼可能管得了自己家的娃?
哪怕富貴無極。
02
說說事件中的200塊。
@Winnie的疑惑點是這些小孩家庭非富即貴,怎麼會為了200塊打人呢?
坦白說,霸淩真不是錢的事兒。金額對生活優渥的小孩肯定沒有太多的吸引力,爹媽随便給的一次零花錢,買的一次玩具都不止這個數字。
而他們之是以會一起打人,是因為欺負弱小本身這件事,會讓小孩産生一種淩駕于他人之上的快感。
而那200塊錢,不過是拆掉自己道德圍牆的那把「錘子」而已。這些小孩子打人的時候心裡或許在想,自己出手隻為朋友義氣,誰不做就輸了。
有教養的爹媽或許從小會教育小孩「打人是不對的」,但卻沒有太多機會告訴他們,「恃強淩弱」是一種很嚴重的錯誤。
但有些有錢的父母甚至還沒意識,打人是不對的。有時候還為小孩會點拳腳功夫沾沾自喜,心想自己家娃從小會武功,出門肯定受不了别人欺負。
可冤冤相報,教小孩武力解決問題總有打不過的怎麼辦呢?
還有另一種家長更加誇張。
之前我帶小孩經常去一次幾百塊的遊樂場,見過幾次小孩搶玩具直接動拳腳,雙方家長不但不拉架,反而搶身沖到第一線,最後總能發展到互揪頭發。
我朋友做國際學校,曾經就開除過兩個互毆的家庭。最後有一戶有錢人托教育圈朋友說情,仍然被拒絕回爐。
朋友說,這樣人家隻要有一個,能毀了一個學校。
03
再說說學校。
這次曝光的事件裡,大家會覺得學校态度最詭異,是不是?小孩在學校被霸淩,為什麼學校不管呢?
哎,可能學校有過調查又或許别有隐情,但在這次事件裡,我們所看到的「學校冷處理的方式」其實是很多國際學校的通病。
問題由來已久,源于國際學校裡外方校長的絕對權威。簡單說,雖然在中國辦學但是外國人說了算,中國爹媽也覺得隻有這樣才是原汁原味。
但外國人的辦學憑原始經驗,認為小孩都是放養出來的秩序感,當老師的盡量都少幹涉,小孩子會自己處理好關系,用惰性處理來搞定一切…
家長不滿意找學校,學校還會說父母,你不夠信任小孩,他有處理的能力。但實際上,不同年齡段的小孩差别很大,中國小孩和外國小孩差别很大,家長更是千差萬别…
怎麼可能等得了讓小孩被打成李小龍呢,或讓弱者用love&pace去包容一個打他的人呢?
而,私立和國際化學校則會出現另一種極端情況:每次小孩出問題,比如誰把同學打了,最後出面在家長群裡道歉的,永遠是班主任。
這一點公立的家長可能都無法了解,因為人家從來沒見過老師道歉這樣的場面。但私立、國際學校可能覺得自己搞的是教育服務,基本上算服務業吧,小孩一出問題老師就非常自覺主動地承擔責任。
這是一種什麼感覺?拿人錢财,為人擋槍。
剛開始有一兩次沒什麼,後來我發現這特麼居然是個常态,那就很不正常了,孩子是沒爹媽教嗎?
老師又不是他家保姆,憑什麼要站出來替一個熊娃當代言人呢?
這個老師代道歉制最大的問題,就是熊娃屢教不改,因為他從來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嘛,怎麼會知道自己犯了錯。
最誇張的一個例子,有個小孩從一年級打人從來沒自己向同學道過歉,是以保持了每月打一個同學的習慣,卡脖子、拳擊、腳踹,輕則搞得對方鼻青臉腫,重則頭破血流。
但這種情況居然一直持續到三年級,直到有天一個充滿正義感的家長忍無可忍跳出來掀了桌子,小孩的媽媽才很不體面的出來道了歉。
然而,小孩依然沒有道歉。
他媽也管小孩但管不住,每次懲罰重重擡起又輕輕落下,以至于她兒子最終打到了快被班内驅逐的程度。
我真想不明白:難道這些父母真不知道嗎?縱容一個熊娃,最後毀掉的是自己的家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