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費4萬孩子單科考8分:好成績不是用錢砸出來的
文|凝媽悟語
高中單科考僅考個位數,你敢相信嗎?有人說,把答題卡扔地上踩幾腳,讀卡機讀都不止這幾分。
但事實是,的确有這樣低得離譜的分數。
陝西延安培文實驗學校有一家長怒怼“交4萬學費,孩子一科目隻考8分”。家長問孩子為什麼隻有8分,孩子卻說班裡還有考5分的。

另有家長介紹說,一學期學費高達37000元,聽說學校老師都來自北京,沖着這個才給孩子報了名,但教學結果卻令人失望。孩子中考時685分,現在數學17分,在班裡算好的,三分之二的同學都考過個位數。延安市組織過幾次聯考,延安培文實驗學校排名均墊底。
該校老師也承認,自己管理的班級雖然沒有出現個位數的情況,但聯考成績的确不高。不過在延安4000多學生中,學校有3個是理科前十,有2個是文科前十。
家長以為“一分錢一分貨、貴有貴的道理”,想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取得好成績,結果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從這個案例,我們一定要看清:好成績不是用錢砸出來的。
好的師資并不一定比對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家長爆料,這所學校自從文理分科後,就分為“清北班”和“普通班”,孩子們的學習資料、試卷都不相同,稱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在普通班。
有一位朋友評論得好“你當他是學府,他當你是金主”。家長以為學校收着高學費,孩子會享受好的師資力量,但實際上,好的資源并不一定落到自家孩子身上。
區分“清北班”和“普通班”,就很明顯地說明了這一點。雖然孩子們都在同一所學校上學,但是不同班級之間差距很大。
成績好的孩子,有希望沖刺985、211、清華、北大,會得到最好的師資力量。
成績不太好的孩子,就隻能退而求其次。本來成績就差一些,再得不到更好的教導,沒有好的氛圍和好的領頭羊,成績大機率隻能更差。
看這所學校,差的才考個位數,好的就能在全延安占前十。
有很多高中都會對孩子進行差别化培養,說好聽點是個性化教育,說難聽點就是為了多考幾個名校,賺取更好的名聲,招到更多好學生,期待節節升高。
他們甚至會在初二就開始選拔尖子生,初二結束後的暑假就去高中上課,補習初三課程,周末的時候也去高中上課,進行國中高中銜接課程。
如果孩子中考時正常發揮,考入這所高中。在暑假又會安排補課,提前預習高中課程。在高中階段,會配備最好的老師,進行拔高學習。
學校會給他們找最好的老師,比家長東奔西走找老師強多了。
他們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整個思維培養的力度、強度都和普通孩子有很大差異,考試成績自然會好很多。
是以要有清醒的認知,不要聽說學校的師資力量好,就盲目選擇,就抱有特别大的期望。如果孩子成績不是特别突出,可能都輪不上自己的孩子。這跟錢多錢少無關,跟孩子的基礎學習成績有關。
好老師的流失,是學校的損失,也是孩子的遺憾
家長分享說,招生的時候說老師都來自北京,但這些有資曆的老師陸續都離開了,高一時的老師全部換掉,新來了一批老師,資曆、學曆均不清楚。
學校老師卻回應說,老師流動比例并不大,在正常情況。民校老師流動性大,确屬正常!
深圳一所高中,每年5.2萬,老師薪資也很高,但是老師換了一茬又一茬。有一個女孩上高中不到兩年,高一的老師換了一個遍,英語老師都換了5次。剩下的老師九成以上剛畢業,或者臨近、已經退休,年富力強的中年老師基本沒有。
對于整個學校來說,老師流動是一定比例,但是具體到某一個孩子,可能就是百分百。老師教學水準怎麼樣不清楚,但孩子需要重新适應每個老師的教學節奏,重新和老師進行情感磨合,很可能會出現跟不上的情況。
兒子在高二的時候,大部分老師也被換掉,隻留下熟悉的數學和化學老師。他就感覺新配置設定的老師教得不好,提不起學習勁頭。
尤其是地理,高一的時候,地理老師是班主任,特别擅長提高學生成績,又很懂孩子心理,喜歡傾聽善于溝通,和孩子相處得很好。孩子們喜歡她,非常有幹勁,上課認真聽、作業認真寫,成績都很不錯。
但是高二的時候,地理老師不再是班主任,就是上課講課,下課就走,基本沒什麼情感上的交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大打折扣,成績下降了一大截。
同樣是教書育人,不同老師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一個好老師真的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促使孩子成績提升。一般的老師,卻能讓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名師難求,不是學校宣傳得很好,收費高,就有穩定的師資。
國中成績好,不代表高中成績一定好
有很多家長強調,孩子中考時成績好,進入高中後成績變差,無法接受,就把所有責任推到學校頭上。
國中成績好高中也不會差,這是理想狀态,有很多孩子并不會遵循這一規律,存在太多變數。
兒子的一個同學,考高中的時候12科全A,排名前100。但是上高中後成績逐年下降,到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隻能考1000多名,上大學都很困難。
上面提到的師資力量、更換老師是導緻孩子成績不如人意的其中一個因素,還有很多主觀、客觀因素存在。
高中知識思維跨度大,教的是包包子,平時做題是包水餃,考試則是做餡餅。高中各學期考試、聯考強調的是将知識應用于實際,考查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轉換能力。
在國中可能勤奮點、多做幾套題就能得高分,在高中使用這一招就不靈了。有很多孩子都困在這上面,像實體國中可能考90多分,到高中也就考三四十分。
到了高中,孩子的心理也會出現變化。比如上了一所比較好的高中,以為一隻腳跨進了大學的校門,沉浸在被錄取的喜悅中,學習幹勁沒有之前那麼足。在别的同學努力時,自己卻看手機、上課走神、下課不寫作業,不努力隻能落後他人。
孩子還可能因為生理變化,沉浸在穿衣打扮中,荒廢學業。還可能會因為喜歡某個男生、女生,把學習的精力用在了談朋友上,導緻學習成績不佳。
不管孩子住校還是走讀,家長和孩子的交流都會變少,對孩子的很多細節問題缺乏發現的能力,直到孩子成績很差才突然驚覺。
這些問題也不是把孩子送入高收費的學校能完全解決的,還要看個體情況。
寫在最後:學費4萬孩子單科考8分:好成績不是用錢砸出來的!
學校宣傳得再好,如果孩子得不到最好的師資、還頻繁更換老師、不安心學習,花再多錢也不會換來好成績。是以,選擇哪個學校要和孩子的實際情況相比對,不能盲目選擇。即使選擇了自認為很好的學校,也并非高枕無憂,還要密切關注,及時糾偏。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