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來已經很熟練地用勺子吃飯,
但過一段時間,反而要用手來抓飯。
家長對孩子的“倒退”行為百思不解,很緊張,不知道怎麼回事
在孩子的成長中,在某一段時期,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明明學會了一件事,但是後來再做卻做不好了。
比如,原本學會自己上廁所的孩子,近期突然不會了,全拉在褲子裡;
本來已經很熟練地用勺子吃飯,但過一段時間,反而要用手來抓飯。
家長對孩子的“倒退”行為百思不解,很緊張,不知道怎麼回事,孩子的這種“退化”行為是怎麼産生的呢?
親子教育咨詢解讀。
一、希望得到關注
當家長忙于工作或其他事情,很容易冷落了孩子。
孩子要求受到成人的關注,不僅是他們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更是他們不可或缺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
一般來說,孩子會采用積極的自我表現引起成人的關注,迫切希望成人對他的行為作出認可和稱贊,進而獲得自我價值感。
但是他們一旦發現自己不受關注,就會産生自卑或者微不足道等負面的感覺,進而做出一些倒退的行為。
目的是給成人發出信号:我不想受冷落。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确實冷落了孩子,就應該給孩子适當的關注,讓孩子在愛的沐浴下健康地成長。
二、弟弟或妹妹的出生,使孩子害怕長大
由于二胎寶寶的産生,父母會把重心放在新生嬰兒身上,而不小心忽視或者忘記了給老大的照顧。
很多大孩子内心失落、不安、嫉妒,心思也比較敏感脆弱,如果父母對其不聞不問,或者不耐煩,直接呵斥:
“你是姐姐/哥哥,應該要懂事了。”
這樣隐藏着地位改變的話語,往往會讓孩子擔心父母有了弟弟妹妹就不愛他了,當然就會很排斥,進而“誘發”孩子的行為倒退。
此時,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父母是永遠愛自己的,不管自己遇到了什麼問題,隻要自己轉個身,就能夠回到父母的懷裡。
這樣就會讓孩子感到安全,讓他感到自己是被關注的,進而恢複自信,慢慢适應目前的生活。
三、孩子有些行為“退化”很正常
在3-6歲的健康兒童中,“行為能力倒退”是一種非常正常和普遍的現象。
比如說,如果本來可以自如大小便的三歲孩子,突然“失禁”了,經常拉到褲子裡,這個讓父母非常不滿,大聲說、小聲勸都于事無補。
其實,三歲多的孩子正經曆肛欲期,肛門和尿道括約肌的收縮和放松都可以給孩子帶來性的體驗。
有的孩子從憋尿中獲得性快感,有的孩子從憋大便中獲得性快感。
此時父母千萬不要表現得不耐煩,最好平靜溫和地給孩子換上幹淨的褲子,不要羞辱、恥笑、責罵孩子。
更不要當着孩子的面議論,更不應将孩子的尿濕褲子作為家人的談資。
隻要家人不大驚小怪,嚴加苛責,孩子一兩個月就可以順利度過肛欲期。
類似的退化行為還有,比如說有些1歲多的孩子本來已經會用勺子往自己的嘴裡送飯吃了。
但是滿2歲了,孩子卻突然要用手抓着放到嘴裡吃,飯粒撒得滿桌都是,父母感到很焦慮。
其實,這也是孩子的正常發展階段,孩子的這個變化反映了孩子手部動作開始向更為精細化的手指動作發展過渡,他已經能用手指去捏飯粒了。
對于孩子的這個變化,父母不必着急,應認識到這是孩子探索的一種傾向。
同時,父母可以因勢利導,和孩子一起玩一些手指捏物的遊戲,更好地發展孩子的新能力。
四、孩子無助,不适應
有些較大一點的孩子,會重新出現咬手指的癖好。
一般來說,啃咬指甲是孩子在感到緊張、壓力、饑餓或者是在無聊的狀态下的習慣性行為,有時候也是心理或情緒失控的症狀。
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父母需要留意孩子是否對環境的變化不适應。
比如說,如果孩子剛上幼稚園,在幼稚園不夠合群。
孩子對某件事情比較焦慮;換了一個新的住所,孩子不适應等等。
如果是環境變化造成的,父母要加以引導,想辦法幫助孩子适應新的環境。
如果孩子感到有壓力,那麼父母也要耐心、溫和地與孩子交流,找到孩子焦慮的原因,幫助孩子找到解決的方式。
當影響孩子行為的事件解決了,孩子不再感到無助了,外在的退化行為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