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蛤荒與慌 大量暴斃反映環境危機?

作者:環保資訊中心

張衛平,葉珍,台灣公共電視台

你有沒有發現,今年台灣蛤蜊的價格漲得天花亂墜,過去一斤6、70元蛤蜊,現在漲到100多元一斤,就算是原産地的市場價格,也大約是以前的兩倍多。從彰化到雲林,大量暴力死亡,農民哀嚎。這場蛤蜊災難的背後,展現着怎樣的環境危機?

清晨,勞工們在蛤蜊池裡拉着收割機,岸上婦女忙着篩分,一年也不容易照顧,最後等到蛤蜊收割,但漁民臉上卻沒有收獲喜悅,隻有無奈的聲音。收集蛤蜊後,90%以上的貝殼都已經打開,隻能倒在一邊時浪費,一整年的辛苦工作都白費了。

文蛤荒與慌 大量暴斃反映環境危機?

今年收集的蛤蜊,90%以上的貝殼已經打開,隻能在一邊傾倒時浪費,一次努力浪費。

從彰化到台南一望無際的海岸線,這裡就是養蛤的小鎮。進入養殖區,一堆又一堆死蛤殼,堆在路邊,像現代贻貝一樣。彰化縣芳遠鄉農民洪青山從20年代開始養殖蛤蜊,養殖了40多年,從未遇到過像今年這樣悲慘的局面。

不僅彰化、渾濁的河水流在雲林小麥南岸,泰西,今年蛤蜊産業幾乎被徹底消滅,不少漁民懷疑工業區污染是造成蛤蜊死亡的重要原因。

文蛤荒與慌 大量暴斃反映環境危機?

進入養殖區,一堆又一堆死蛤殼,堆在路邊,像現代贻貝一樣。

蛤蜊生長是否與工業污染有關,缺乏長期和完整的調查資料。水産實驗室主任陳俊儒認為,蛤蜊死亡的原因很複雜,一方面是因為近年來的極端天氣,高溫加上瞬間的大雨,使蛤蜊難以忍受。另一個原因可能與養殖密度有關,彰化和雲林泰西養殖密度高,兩年蛤蜊死亡率也比較高。

漁民認為,環境退化是蛤蜊死亡的主要原因。觀察彰化養殖區周圍的環境,所有養殖戶都從同一排取海水和排水,而附近的養豬場、養雞場、地下工廠,全部排入大排污水,一陣惡臭,水質條件讓人搖頭。

文蛤荒與慌 大量暴斃反映環境危機?

漁民認為,環境退化是蛤蜊死亡的主要原因。

雲林口湖以南,這裡由于環境較好,易換水,加上雲林口湖擁有西南岸唯一的海水補給站,可以統籌供應西侖地區的清潔海水,今年蛤蜊死亡率明顯下降。漁民呼籲政府增建海水供應站,擴大海水供應範圍,不僅能提高魚品質,減少漁民流失,還能減少地下水的開采。

目前,水質檢測所正在泰西研究中心進行蛤蜊養殖實驗,主要做法是每周對二氧化氯進行消毒殺菌,定期檢測底泥的狀态,不能成功,明年的收獲将達到真正的篇章。

據官方統計,2014年蛤蜊養殖達到50億元(約合11億元人民币),成為沿海居民的重要生計來源。如果環境繼續惡化,漁民放棄繁殖,蛤蜊養殖最終可能會崩潰。

文蛤荒與慌 大量暴斃反映環境危機?

2104年,蛤蜊養殖産值達到50億,是沿海居民的重要生計來源。

在環境惡化的情況下,農民用什麼方式自助?在台南七條湖養殖黑金蛤蜊的黃茴香,密度低,生态養殖,希望培養蛤蜊抵禦逆境的能力。經過多年的探索,黃芬祥建立了蛤蜊、草蝦、虱魚、石斑魚共生的養殖模式,加上七股瀉湖,水質良好,蛤蜊養殖率達到90%。在雲林口湖,盧先生采用生态養殖模式,蛤蜊生長也比較平穩。

與其他水産養殖相比,貝類養殖不必使用大量的餌料,是一種更可持續的養殖形式。中國科學院學者翟光召等人撰寫了台灣海鮮選擇指南,其中推薦的水産品和貝類是最好的。在蛤蜊的情況下,不僅可以淨化水質,在生長過程中還可以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轉化為碳酸鈣殼,具有固碳作用。

文蛤荒與慌 大量暴斃反映環境危機?

中國科學院學者翟光召等人撰寫了台灣海鮮選擇指南,其中推薦的水産品和貝類是最好的。

面對氣候變化,蛤蜊在碳固存和碳減排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但當極端天氣強烈時,它也是第一個受害者。蟾蜍面臨嚴重破壞,凸顯了沿海環境的惡化,政府的忽視和缺乏基礎設施。這個由來已久的行業難道不能生存下去嗎?看着眼前成堆的空殼,漁民們還在無盡的波光下,尋找着希望。

本文轉載自《我們島嶼的公衆視野》(蛤蜊和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