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鼓勵孩子沒錯,錯的是用了這種方式

随着家庭教育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父母知道:

不應該打罵孩子,這樣隻會導緻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盡量給到孩子多一些鼓勵和贊美。

是以父母在面對孩子時,經常會說“孩子,加油呀”,這幾乎成為了當孩子沒達到父母期望時的慣性口頭禅。

但是這種鼓勵真的能幫助到孩子嗎?真的能抵達孩子的内心嗎?

就比如說,孩子某次考試失利,拿着30分的試卷找你簽字,你知道打罵孩子沒效果,于是你鼓勵孩子說:“加把勁咯,下次考好點呀,媽媽相信你”。

鼓勵孩子沒錯,錯的是用了這種方式

結果孩子聽完你的“鼓勵”後,像一個洩了氣的皮球低着頭不敢說話,心裡的壓力反而更大了。下次考試還是照樣不及格。

其實我們會發現,有時候你越鼓勵孩子,他越害怕困難,越是不敢嘗試。為什麼我們耐着性子去鼓勵孩子,但孩子卻沒有絲毫反應呢?

鼓勵固然重要,然而一旦方式錯了,可能會起反效果。

1.不合時宜的“鼓勵”

有些父母不管孩子遇到任何困難,首先都會對孩子來一句:“再加把勁,相信你可以的”。

但其實,我們往往忽略了事情的本質,很多事不是随意喊一句“加油”就能取得成功的。

而且往往經曆過多次失敗後,這種鼓勵就像是壓力——“我知道我做不好,你的相信和期望讓我覺得更難以做好了”。

鼓勵孩子沒錯,錯的是用了這種方式

就像我開頭舉的例子,明明這個孩子已經多次考試不及格了,每次拿着試卷給父母簽字時都是帶着莫大的壓力。

父母這個時候來一句“你要再加把勁,加點油”,就像給壓力又增加了一些重量,令人窒息。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用心鼓勵”孩子,孩子反倒有些一蹶不振。

不止是這個例子,很多情況都是這樣,當孩子做一件事感到沮喪時,并不完全是因為孩子不想做好、不喜歡、不想努力,而是他真的“無能為力”——可能方法不對、可能沒有掌握技巧等原因,是以這個時候孩子的心态是害怕、恐懼,甚至有些想逃避。

說得再簡單一點,這或許是孩子的能力不足,目前孩子的實力無法比對到你給孩子設定的期望和目标。

這個時候,無論你再怎麼“用心鼓勵”孩子,都隻會帶來反效果,孩子會在你的“再加把勁”中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做的還不夠。

再到下一層,孩子為了達到你的期望,開始勉強自己,因為你的“鼓勵”的潛台詞就是:“你一定要做好”“你怎麼可以失敗”。

“遇到失敗覺得沮喪,經過你的‘鼓勵'下意識覺得如果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期待,父母會失望”,然後又開始在沮喪的怪圈中循環,最後隻想逃避。

02内在原因

當孩子遇到不敢做的事情時,就會開始有情緒,原因一是缺乏勇氣,二是事情真的難倒了孩子。

當孩子對你說:“我不想學了”“我聽了,但是我還是不懂”,其實在表達:“我努力了,但是好難呀”“這對于我來說太難了”。

這個時候,你對他說“再加加油”就好了,其實是一句非常敷衍的回答,因為你忽視了他之前的所有努力,甚至覺得“孩子沒考好,隻是因為努力的還不夠”,更别提孩子内心其實是有恐懼情緒的。

在這種時候,你對孩子敷衍的“鼓勵”,其實也很傷人,無法給到孩子真正的支援。

《津巴多普通心理學》中提到:負面的情緒不被了解、共情,鼓勵就隻會讓孩子消極感更強。

鼓勵孩子沒錯,錯的是用了這種方式

那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回應孩子呢?

第一步,給予更多了解

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同理共情”。

比如孩子考試失利,原因有很多,不是隻有“孩子不夠努力”這一個原因。

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了解,因為對我們來說簡單的題目,于他們而言,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情。

在多次不順利後産生退縮的心理再正常不過了,父母不能讓孩子内心變得沉重,更不能讓孩子覺得“學習不好,這輩子就完蛋了”。

是以當你想好意鼓勵孩子時,請把了解時刻記在心裡,認真地聽他訴說,允許孩子可以考得不好。

孩子有時候隻是希望你多聽聽他的感受,有些困難在說出口後就沒那麼難以面對了。

鼓勵孩子沒錯,錯的是用了這種方式

因為你沒有排斥他的脆弱和退縮,這種被認可和接納的感覺,就能緩解孩子一半的焦慮。

第二步,需要具體方法的指引

當孩子有畏難情緒時,比起你随意地鼓勵,給到孩子具體的解決方法更有意義。這樣才能實打實地幫助孩子、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這個時候,父母尤其要注意:

1.給孩子設定合理的目标。

就像爬山一樣,一個個階梯都是困難,父母要想的是以孩子的能力爬到哪一層才是合适的。

如果你給孩子設定過高的目标,可能進行到一半,孩子就想放棄。這個時候,你的鼓勵更像是沒有感情的話,沒有起到作用。

2.幫助孩子分解目标。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設立合理目标,可以多看書或者請教老師,當孩子想放棄時,可以适當降低難度或者拆分目标。

比如孩子這次考試考了55分,那麼我們可以先給孩子設定考及格的目标,當孩子及格後,可以再調整目标。

更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要幫助孩子找問題,考得不好是因為沒掌握知識點,還是沒記牢,還是什麼原因,你要去主動了解孩子。

鼓勵孩子沒錯,錯的是用了這種方式

當你把所謂的鼓勵換成耐心,站在他的位置去思考這次事情的難處,并及時給出作為父母的支援,緩解孩子緊張的情緒,相信你的這種做法,會比你直接鼓勵孩子來得更有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