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再勸孩子分享,懂得拒絕的孩子“社交商”才會更高,人緣差不了

執筆:彩蛋爸爸

彩蛋隻有3歲左右的時候,我們帶他去了一個親戚家,在外地。

彩蛋爸爸和親戚在書房商量事情,忽然外面傳來驚天動地的怒吼聲、斥責聲,以及哭聲。我們趕忙出去看,才發現,親戚家6歲的兒子,發飙了。

詢問過後得知,是彩蛋看到哥哥的奧特曼玩具很喜歡,就想拿着玩。哥哥不願意,哥哥說:“除了這一片的奧特曼,其他玩具你都可以玩。”

但是,彩蛋不依,哥哥的媽媽有些生氣,覺得兒子太小氣了,弟弟畢竟大老遠趕過來,怎麼連個玩具都舍不得分享。

彩蛋奶奶看到彩蛋非常想玩,便也勸哥哥:“就借給弟弟玩一會兒呗,奶奶下次給你買個新的!”哥哥依舊不同意,媽媽在一旁斥責他,哥哥便氣得怒吼。

這時候,剛好我們出門,我就看到哥哥的眼神,充滿了憤怒、傷心。

01 不懂拒絕的成人,活得怎麼樣?

孩子不願意,為什麼不能拒絕呢?

那家長不妨看一看,一個不懂拒絕的成年人,活成了怎樣的模樣。

說一個職場非常常見的現實。

彩蛋爸之前待的一個機關,新來了一個小姑娘,來到公司後非常勤快,打掃衛生、端茶倒水、影印資料之類的,她都做得非常勤快。

逐漸的,開始有人找她幫忙完成工作。看得出來,女孩答應得有點勉強,但是沒有拒絕。于是,找女孩的人越來越多,原本無需加班的公司,女孩竟然需要加班。

在電視劇中,這樣的女孩,大多會被老闆發現,又或者被男主拯救。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女孩的本職工作沒能完成好,被上司斥責了;

她每天加班幫其他同僚完成工作,忍不住抱怨了幾句,傳到同僚耳朵裡,大家覺得她當面一套背面一套,公司人緣極差;

後來有一次幫同僚完成的工作是她不太熟悉的項目,有個需求做錯了,導緻項目出現重大失誤,她成了責任主要承擔着,被開除了。

這個女孩,一個不會拒絕的成年人,收獲了什麼?

于别人對她,她收獲了輕視、不尊重、不真誠。

于她自己,她收獲了不愉快、做不完的工作、失業。

一個不會拒絕的成年人,活得真的很累。從心理學上來說,他們屬于“讨好型人格”,之是以讨好,也是源于他們骨子裡的自卑,他們的心理非常脆弱。

他們“讨好”,根源在于他們有三個觀念:

第一個,我很弱,我需要讨好别人不讓自己被抛棄;

第二個,我得迎合别人,别人才會喜歡我;

第三個,我不配提出自己的想法、需求。

他們不懂得說“不”,在人際關系中,他們無法做自己,會一直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敢、不會去拒絕别人。

這樣壓抑的性格,會讓他們持續活得不痛快。有些人,可能就會一輩子不痛快,而有些人,會将這份不痛快,發洩在他覺得比自己更弱的人或動物上,比如疼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寵物、孩子等等。

02 會拒絕的孩子,社會商才會更高

孩子懂得“拒絕”,才會懂得“被拒絕”。

為什麼這麼說?

鄰居家有個人見人誇的孩子,因為這個孩子特别懂得分享,哪怕是自己喜歡、舍不得的東西。有一次在另一個鄰居家,她拿走了人家一個洋娃娃,被人家指責為“小偷”。

被媽媽訓斥後,小女孩很無辜地說:我也分享了好幾個洋娃娃和其他玩具給她了,我拿她一個洋娃娃,怎麼了?

媽媽說:“你要得到别人的允許,才可以拿。”

女孩說:“我不願意分享的時候,你們也讓我必需分享啊?”

小小的她,一開始大人誇獎她愛分享,她會笑。現在别人誇她,她眼睛是沒有光的。

現在人們的自我意識已經覺醒,我們都在教孩子要學會先尊重自己,不要去違背自己的心願和意志。

隻是,孩子都學不會尊重自己,又何談學會尊重他人呢?

孩子懂得“拒絕”,其實就是懂得了自己的邊界,并且會去守護自己的邊界,來自我尊重。這樣的孩子,才能明白别人也是有邊界的,也是可以拒絕自己的,孩子自然而然也學會了尊重别人。

這樣的孩子,不但不會人緣差,反而他因為凡事都有分寸,是以,能和小夥伴能和諧相處,也會有更多的小夥伴,願意和他一起玩耍。

是以,懂拒絕的孩子,社會商才會更高。

03 “孩子,如果你不願意做某件事,你可以拒絕别人”

我們不是救世主,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學會拒絕呢?

畢淑敏說:“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

彩蛋和哥哥的沖突,是有後續的。

看到哥哥那樣憤怒,我上前先對哥哥說:“你做得對,你不願意分享的東西,你說清楚了,你沒有錯,這是你的東西,弟弟再哭再鬧,也不可以動。”

轉頭我也對彩蛋說:“彩蛋,這是哥哥的東西,他不願意分享,咱們去玩哥哥其他分享給你的玩具好不好……”

講清楚規則,轉移注意力,其實,孩子沒有那麼難接受。哥哥很快又開心地帶着彩蛋,玩起了其他遊戲。

分享,本就是分享快樂。如果分享變得不快樂了,那麼也就變得毫無意義。

強迫孩子分享,變也是奪去了孩子分享的快樂。孩子會覺得:自己必須分享,别人才願意和我玩,家長才會喜歡我,我不配自己做主!

讨好型人格,就逐漸形成,自卑,也開始了。

讨好型人格在形成之後,是非常難改變的,它會将自卑慢慢地刻在孩子的骨子裡。是以,家長要做的,就是趁着孩子還沒開始自卑的時候,趕緊讓孩子學會拒絕。

在大人的世界裡,拒絕有很多方式,比如玩笑式拒絕、給對方戴高帽子拒絕等等。

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裡,拒絕真的是太簡單了,隻需要讓孩子講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就可以了。

比如:這是我最心愛的玩具,我自己都舍不得玩,是以我不想分享。但是,我可以分享我另外一個玩具……

讓孩子用真誠說服别人,用拒絕來尊重自己,用被拒絕來尊重别人,還用擔心孩子的“社交商”不會高嗎?

是以家長們,你還會逼迫孩子分享嗎?

繼續閱讀